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駐大陸外企需設黨組織引起反彈 德商會率先表態不排除撤資

[複製鏈接]

3129

主題

3165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ongvi 發表於 2017-11-30 0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網 2017-11-29 訊】

德國商會於11月17日發布在華德企商業信心調查報告,指出在華德企預期轉優。德國駐華大使參加本次活動時提及中共要求外企建立黨組織事件。(德國駐華工商總會官網)

2017年11月29日,德國駐華工商總會近日發表聲明,對中共當局在外企建立黨組織表示擔憂。他們在聲明中強調如果事態蔓延,不排除德企退出中國市場的可能及重新考慮對華投資策略。(吳亦桐下載自德國駐華工商總會官網)

中國要求外國駐華企業需建立黨組織引起外商強烈不滿,德國駐華工商總會率先發表聲明,對中方的要求表示擔憂。強調如果事態進一步蔓延,德國企業不排除退出中國市場,或重新考慮對華投資策略。觀察人士認為中方的做法,有可能因觸發西方價值底線而引發制裁。(吳亦桐/林國立報道)

德國駐華工商總會(AHK)上周五發表聲明,高度關注近期媒體對 中共當局加強控制和影響在華德企,要求在德企內部建立黨組織的報道。

聲明表示,根據中國公司法相關規定,包括國有企業、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內部,只要有至少三名共產黨員,即被要求建立黨支部並開展組織活動。德國駐華工商總會對中方對外企日益加強影響力深表擔憂。

德國駐華工商總會認為,不受外界干預的商業決策是創新和發展的堅實基礎,外資企業不應該被要求在公司內部推動任何政黨的發展,公司的經營權由企業負責人而非第三方政黨負責;如果這些企圖繼續影響外企,不排除德國企業退出中國市場的可能性或重新考慮對華投資策略。

「鳳凰國際」智庫高級研究員、德國問題專家楊佩昌向本台表示,德國有「納粹時期國家干預經濟」的歷史教訓,因此德國政界和企業界都對政黨在企業內部的活動保有警覺。楊佩昌認為中方現在以巨大的中國市場為誘餌擴張政治管控,但他們忽視了大多德國企業的道德底線,及這些德企必須遵守本國的相關法律。

楊佩昌∶他們對在德國企業建立政治組織是非常警惕和反感的,這是基於他們的歷史,以前的政黨伸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去,產生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現在中國在外企建立黨組織是手伸得太長了。如果中方要強迫,肯定會有企業低頭,但是會有很多企業就考慮撤退,還有一些想進來的企業聽到這些就不敢再進來了。

德國「歐華導報」主編錢躍君也表示,中國政府現在非常自信,不斷挾經濟籌碼來強迫西方企業接受中國附加的市場准入條件。但面對要求德企建立中共黨組織,一旦挑戰到德國的法律和價值底線時,不排除德國可能率先對華採取經濟制裁,更會成為「多米諾骨牌」效應。

錢躍君∶中共利用它的市場以政治手段想控制所有在華的企業,從德國法制來講是不允許的。我們要看到西方社會因為是民主和法治的國家,政府的權力不像中國政府,但是它的很多行為會間接影響到企業。1989年發生了「六四大屠殺」,德國政府就是強行的取消「經濟擔保」來實現所謂的經濟制裁。現在德國首先提出警告,馬上就會蔓延到很多西方國家。現在中國政府就要當心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德國商界對此問題的首次表態,本月中,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肯普夫(Dieter Kempf)就曾對此發聲,希望 中共當局將企業和投資決策的最後拍板權留給投資商。

此外,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本月中出席公開活動時亦指出,中國政府的市場准入、網路安全、企業建立黨組等附加條件,都讓德企在華投資的意願降低。柯慕賢也指出,一些德國企業受到了修改合資公司條例的壓力,中方要求外企管理層中一定要有黨員,以便黨組織在企業中有更大發言權。但這可能會涉及利益衝突。柯慕賢認為,這些事態發展可能進一步削弱歐盟對華直接投資。

中共組織部副部長齊玉,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至2016年底,外商投資企業中有70%建立了黨組織。

據德國駐華工商總會數據,當前在華德企逾5000家,大概有110萬個就業崗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