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鄧亞萍受聘:被「傲慢與偏見」遮蔽的一個好議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7-11-29 0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12-9第005期  特約評論員:邢超

導語: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應近日名人「兼職教授」引爭議一事。許濤表示,正常的教師交流和流動是可以的,但要有序要規範。「下一步教育部會再次強調有關的要求,尤其是在執行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高校操作的規範性,給高校更多的指導。」——《北京青年報》

  鄧亞萍自從 「賽而優則仕」之後,公眾形象似乎就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其擔任人民網「即刻搜索」總經理之後,業務上的不成功更是廣受詬病。

  名人受聘兼職教授本不少見,而這次中國政法大學聘任鄧亞萍為兼職教授之所以鬧出這樣的大動靜,因素無外乎兩個方面:對鄧亞萍個人的公眾情緒「累積」,以及近來大學管理以及學術方面負面新聞的「烘托」。

  「鄧亞萍受聘」引起社會關注本是一件好事。不管是中國政法大學學生要求校方公開聘任決策程序,還是教授要「潔身自好」欲逃離,抑或是質疑「搞體育的教法律」合適與否,但如果公眾不加節制地「泛情緒化」,而不是以建設性的姿態加入到這場大討論,意義無多——其實,在目前的喧囂輿論中,關於「名人受聘兼職教授」這一好議題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傲慢與偏見」所遮蔽。

  先作一個假設。如果莫言、白岩松等名人,接受某一體育類高校聘任擔任兼職教授,是否會像鄧亞萍這次一樣受到如此非議?答應應該是否定的。雖然他們的主業或者「專攻」看似和體育類高校氣質不吻合,但這類高校大學生也需要思想的洗禮和人文的滋養——更何況雖然校名中有「體育」字樣,但它們並非只有體育這一門類專業,比如北京體育大學就有新聞學、廣告學以及漢語國際教育等本科專業。

  按照上述邏輯,鄧亞萍受聘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當無大的問題。難道是網友不知道中國政法大學有體育教學的內容,或者認為大學生不需要體育鍛煉嗎?這裡面有大家認知方面「重書本而輕體育」的因素,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對鄧亞萍「運動員出身」的「歧視」。

  不管是中國政法大學學生要求公開決策程度的公開信,還是教授「不與鄧亞萍教授共處中國政法大學」的微博發言,某種程度上就是這種「身份歧視」的反映。當然,我們認為,不管是聘任莫言、白岩松,還是鄧亞萍,都應該做到程序的完備。

  對運動員,很多人是戴著有色眼鏡的;雖然現在的情況有所好轉,但在一些人的認知中,運動員還是和「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等詞語聯繫在一起。這種認知,並沒有因鄧亞萍退役之後的「文憑進階」或者「顯赫聲名」而轉變,反而因為「即刻搜索」而固化了這種認知——其實我們知道,敗走「即刻搜索」至多證明其在這一領域的能力和水平的欠缺,並不能由此否定她的一切,並不能就此認為她就不能以一個兼職教授的身份為一所高校相關學科或者人才培養盡一份力。

  成功的CEO未必就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兼職教授,不成功的CEO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兼職教授。二者之間並無必然聯繫。

  關於兼職教授這些事,是名人傍名校、名校傍名人,還是名人、名校相互借位,很難說清;但社會對於名人進高校擔任兼職教授的非議,除了「利益輸送」的擔憂,更多地集中在受聘者是否具有「教授」的能力以及能實打實地「教授」學生——應該出現在課堂上,而不是在傳說中。

  關於兼職教授的標準問題,其實不必和高校中的專職教授看齊或者等量齊觀,事實上也不可能執行同樣的尺度——更要看中其某一方能夠為高校人才培養帶來的益處。這種「益處」,可以是某一方面學識和學術的傳播,也可以是技術技能的教授,甚至可以憑藉對大學生職業或者人生具有引導或激勵性作用的突出經歷走進大學課堂。

  當然,為了避免兼職教授成為一個「框」,什麼都往裡面裝,我們可以將兼職教授進行細分,或者區分,比如將偏學術教授方面的叫做兼職教授,將某一領域突出的受聘者叫做兼職導師——甚至可以再細分一點,就如有些高校已經實踐的「社會導師」和「業界導師」。

  如此一來,有些「欲逃」的教授估計也沒有被「污名化」的擔憂,真正想為高校人才培養貢獻力量的名人也有了這樣的渠道,而高校引進此類名人也更加理直氣壯。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鄧亞萍受聘」完全可以從現在的口水戰,回歸到思考如何讓更多名人願意回歸大學校園、如何真正地站上大學講台、如何讓這樣的兼職教授更好地為人才培養出一份力,並使得整個過程更加有據可依併合乎規範——比如聘任之前的公示以及兼職過程中的全程跟蹤等等。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