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飲茶「十三宜」,你知道嗎?

[複製鏈接]

220

主題

505

帖子

1430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orou 發表於 2017-11-28 2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人飲茶到底有多講究?作為在快節奏現代生活中忙忙碌碌的我們來說,的確有點難想象。

明代的馮可賓提出飲茶「十三宜」,指出了在這十三種情形下是最適宜喝茶的,或者說,要有這樣的環境和心境,才能品到最完美的茶。

馮可賓,字正卿,山東益都(今青州)人,天啟壬成(1622年)進士,官湖州司班,進入清代后隱居不仕。馮可賓曾經編刊《廣百川學海》叢書,《芥茶箋》是其中之一。這本書約有千字,分成序齊名、論採茶、論蒸茶、論焙茶、論藏茶,辯真贗、論烹點、品泉水、論茶具、茶宜、禁忌等十一則。此書提出了飲茶「十三宜」。

一無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其實一年四季都有其獨特美,不同的是人未必常有雅興,原因是俗務纏身,根本沒有品茶的工夫,何況是品茶的心情呢?

身為凡夫俗子只可待到無事之時,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品味一番茶的韻味。



二佳客

就是要有趣味高尚,懂得欣賞茶之「三昧」的茶客。

茶是一種藝術,需要有知音,否則就如同對牛彈琴,雖有「高山流水」之雅意,而無伯牙子期之相知;雖有無上妙品之佳茗,卻只能暴殄天物於「牛嚼牡丹」之俗客。

三幽坐

飲茶要有幽雅的品飲環境,令人處於一種心平氣靜、無憂無慮的心境之中。環境常能感染人,處下熱鬧喧囂的街市,人們不免往錢財名利上想。而處於芝蘭之室,人們往往向恬淡嫻雅處想,心由境造,境由人造,選擇一個幽靜的環境對於品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四吟詩

詩歌是人類思想情感的流淌,古人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以詩助茶興,以茶啟詩興。

五揮翰

揮毫潑墨,將千思萬緒付之於書畫丹青。有時候,詩歌仍不能盡興,就需要以另一種藝術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古人說的「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飲茶時興緻來了,更需題字作畫。

六徜徉

閑庭信步,時飲時啜,體會古之品茗者的閒情逸緻。也就是跟著感覺走,完全不用意識去主宰,自由自在,身心完全放鬆,這樣的狀態品茶是最舒服的。



七睡起

酣睡初醒,飲一杯微苦回甘的香茶,頓覺心曠神怡。

八宿醒

宿睡未解,頭腦昏沉,神志朦朧,則少飲香茗,定能破除睡意,使神清氣爽。

九清供

以清鮮果品來佐茶,酒屬葷,佐酒者必是肉類,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是壯士的豪邁。茶屬素,佐茶者必素食,黃卷青燈,苦茶素齋有僧道隱士的淡泊。

十精舍

雅靜的茶室,不一定要多麼高檔華麗,氛圍應以淡雅、寧靜為主,寧可竹林茅屋也不要富麗堂皇,唯其如此才能體現茶的韻味。



十一會心

茶中三昧是要人們用全部心神去品味才能得到。一人獨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妙不可言,二人對飲,於我心有戚戚焉而不必說破。

十二賞鑒

仔細品味,慢慢把玩,茶之「色」、「香」、「睬」、「韻」沁人心脾,耐人尋味。

十三文僮

就是文靜伶俐的茶僮,宛如一條清澈活潑的小溪在幽靜的山谷流淌。如果沒有眉清目秀、聰明伶俐的侍茶童,整個氛圍雖清幽,不免有點枯燥。



雖然現代人飲茶很難有如此多的講究和雅興,但下次不妨推掉一些瑣事,騰出一段完整的時間,把環境布置得整潔而美觀一些,或邀上三兩個無話不說的老友,閑坐桌前,慢慢品茶,更是品味這美好的時光。

飲茶讓人心靜,心靜更適宜飲茶。這種平和、自在、安寧的心境,是人人都渴望獲得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5 04: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