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霍金:人工智慧是偉大的進步,但極可能是人類文明最後的進步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11-23 1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11-23 09:37人類/人工智慧/機器人

  編者按:當醫學從治療轉向「終結死亡」,當基因的編輯如整容一樣普及……生物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這是法國前教育部部長、哲學家呂克·費希在新書《超人類革命》中探討的命題。他從道德、哲學、政治等角度,為這一目前鮮為人知的領域,給出了一種如何面對技術進步的見解。經授權,第一財經節選部分內容與讀者分享。

  

  簡單解釋一下「NBIC」最後一個縮寫字母「C」,即認知科學。在這裡,我們必須區分清楚什麼是已經成為現實的所謂低級人工智慧(AI),什麼是依舊存在於幻想之中的高級人工智慧(在我看來永遠都無法實現,而大部分人工智慧專家和我有著不一樣的觀點)。粗略地說,高級人工智慧是一個高級智能機器所具有的智能,這個機器不僅能夠模仿人類智慧的外在形式,而且確確實實具備兩種到目前為止有且僅有人類具備的東西(或者說至少只存在於智商較高的生物體中,比如猿和高等動物可能也具備這兩樣,只不過其水平較人類低一些):自我意識和情感——愛恨、恐懼、痛苦和快樂等。

  低級人工智慧僅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次上。它可以模仿人類的智慧,但僅僅是機械模仿,是純粹對其外在形式的模仿。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電腦能通過著名的「圖靈測試」,這就是證明。圖靈測試是英國數學家設計的,在實驗中,一個人與另一個他不知道是計算機還是人類的「隱藏」實體進行對話。計算機可以模仿人類的對話,但充其量就是一個糟糕的精神分析學家,聽到「媽媽」這個詞,就對您說「您的媽媽,哦,當然,您可以隨意聯想任何東西」諸如此類的話。對話進行一段時間之後,電腦顯得越來越古怪,越來越愚蠢(必須承認),即使是最天真的參與者也會意識到他是在和一台機器進行對話,從而結束這個測試。

  儘管如此,大多數認知科學家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成功製造出類似於人腦的機器,電腦自己可能會有意識,還可以產生情感,然而很多生物學家認為必須擁有活的身體才能擁有這兩個屬性。我們先驗地傾向於支持生物學家的觀點,除了少數高級人工智慧的擁護者。他們以唯物主義一元論為根據,稱大腦本身只是一台機器,和其他機器沒有區別,只是更複雜而已,不過是由有機材料構成,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完完全全地複製出來,甚至將人與機器結合。這種結合技術正在成為現實,比如人工心臟,它確實是一個機器,但其表面包裹著生物組織。

  因此他們產生了以下想法(在我看來是幻想):某一天智力和記憶也許能夠存儲在一種U盤裡(或者幾十年之後出現的類似產品),從而製造出真正的智能機器,也就是說,有自我意識和情感的機器。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從低級人工智慧悄悄走向高級人工智慧的烏托邦式幻想就這樣出現在數學家、計算機專家、唯物主義論者的世界里。因為,機器現在可以做到,至少他們這麼認為,人類可以做的幾乎一切事情:它們是自主的,其自主程度差不多和人類一樣,它們可以做出決定、學習、改正自己的錯誤、複製,很快就(變成烏托邦式幻想)會成功通過圖靈測試。因此,庫茲韋爾提出,人類可以與這些新的實體結合,從而實現長生不老。

  我敢斷言,他們突然對唯物主義哲學重新感興趣,會遭到很多嚴肅的反對。

  當然,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從「行為主義」的觀點來看,僅僅從「外部」來判斷這些機器,他們與真實的人類之間的區別可能有一天會難以分辨,甚至根本無從分辨。雖然目前還不是這樣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可能有一台機器會在某一天成功通過圖靈測試。但是,什麼能夠向我們證明這些機器具有「真正」的自我意識,有「真正的」情感——愛恨、歡樂與痛苦?機器模仿人類模仿到完美無缺也不能證明它不只是一個複製品。除非陷入被害妄想,否則聲稱這些機器有情感,但是它們卻無法證明這一點實在很荒謬。儘管這些機器可以完美地模仿生命,它們也並沒有生命,還比不過一隻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鸚鵡。有人說,大腦本身只是一台機器,剩下的是存在於大腦外部的思維。有一點需要弄清楚:必須要有一個大腦,還得是一個聰明的大腦,才能像牛頓一樣發現萬有引力。這個定律並不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它是被我們發現的,不是由我們發明或者創造出的,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再比如,我們在童年學習的著名的三角形平等定律:數學定律需要大腦去理解發現,但沒有大腦它們還是存在,因此在我看來二元論似乎無法否認。

  不過,我希望有人可以從嚴格的一元論和唯物論的角度向我解釋左派的大腦和右派的大腦之間有什麼不同,或者,做加法時犯錯的大腦和片刻之後反應過來糾正自己錯誤的同一個大腦之間有什麼不同。我犯了一個錯誤,我去糾正它,難道這一前一後我的大腦不是同一個「生物性」存在嗎?我認為,人類與機器的不同存在於人的精神生活里,因此,行為主義方法論顧名思義還停留在外在行為上,所以看不到兩者的不同。

  讓我們丟棄這個沒有盡頭的形而上的爭論,重新回到低級人工智慧上來,它的好處跟唯物主義烏托邦(對這個我一點都不相信)無關,只跟存在的現實有關。

  其實,在20世紀初,沒有誰會打賭,哪怕只賭一分錢,說一台機器能夠在國際象棋比賽中擊敗世界上最好的選手。這本來似乎是一個不太好笑的玩笑,幼稚的夢想,甚至可以被寫進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可是……自從這台名為「深藍」的電腦在國際象棋比賽中奪得了世界冠軍,我們知道了這是可能的。現在,除此之外,您電腦上的任何應用程序或者低配置智能手機的程序都能夠做同樣的事情!還有更多的例子表明低級人工智慧領域在過去幾年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IBM設計的計算機取了一個叫沃森的名字,在2011年高調地參加了著名電視競技節目《危險邊緣》——在美國風靡一時的節目,並打敗了兩個冠軍。對一台機器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挑戰:找到對應於自然語言編寫的答案的問題(問題是用英語描述的)。通過使用Hadoop的軟體(大數據處理軟體),沃森已經能夠全速處理兩億頁的文字,這讓它得以戰勝其競爭對手——人類。有必要說明,它不僅能正確地「理解」問題,而且可以在幾秒鐘內讀完所有的文章,這對人類來說要花費幾輩子的時間,對一個提出的問題,它可以提煉出更多合適的答案(想象一下這個挑戰有多艱巨:找到主持人給的答案背後的問題)。它的表現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儘管我們仍然相信,高級人工智慧只是一個烏托邦,但低級人工智慧目前也已經遠遠超過人類的智能,帶來許多現實問題。就像我提到的一封公開信中所講的一樣,這封信是由埃隆·馬斯克、史蒂芬·霍金和比爾·蓋茨簽署的請願書,旨在反對製造和使用著名的「殺手機器人」軍隊。這份請願書涉及世界上參與這項研究的上千位研究人員。

  這三位對科學和新技術滿懷無限激情的人提醒我們關注無人駕駛飛機和遠程操控導彈的危險。它們,通過遙控,用人來操控一些所謂的「高智商」的殺手機器人,能夠自行決定是否「按下按鈕」來結束一個人的生命。在信中,三位科學家或者說企業家提出了贊成和反對這些機器人的論據。他們承認,機器人可以在戰爭中投入使用從而代替人類,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但他們也說,危險是巨大的,大於它給人類帶來的益處:

  機器人的製作成本低廉,不需要稀有材料,這和原子彈不同,這種武器將很快被普及。不久,我們就可以在黑市上發現它,恐怖分子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它,獨裁者可以通過它來奴役本國人民,軍閥統治者可以通過它來進行種族滅絕,等等。

  這就是我們的三個同類發出的警告,值得一聽。

  首先,讓我們來聽一下比爾·蓋茨先生的原話:「我是對超級智能的發展保持擔憂的人之一。目前,那些在我們的位置替代我們勞動、並完成許多任務的機器並不是超級智能。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進行管理,像這樣的發展會變得越來越好。然而幾十年之後,智能會帶來新的問題。我十分同意埃隆·馬斯克的觀點,但不明白為什麼目前人們對這個問題並不擔心。」

  史蒂芬·霍金強調道:「成功地創造出人工智慧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進步。但,這極有可能是人類文明最後的進步。」

  為什麼是最後的呢?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選擇而來的,智力也是,但在霍金的假設里,機器存在想要繼續活下去的慾望,所以要消滅一切對它生命構成威脅的事物。既然存在這些智商超群的機器人,就像科幻電影里描繪的那樣,能夠在幾秒鐘之內讀取百萬頁,知道我們所有的信息,知道只有我們人類有能力將他們的電源切斷,因此自然而然,我們將會成為他們的頭號敵人。一旦機器人控制了所有的信息伺服器,也就是武器,它們將會變得有能力摧毀我們。

  最後,我們來看看特斯拉公司CEO、絕頂聰明的埃隆·馬斯克說了什麼:「我認為我們應該非常小心謹慎。如果讓我猜測什麼最有可能對我們的生存造成威脅,我會說可能是人工智慧。我越來越傾向於人工智慧應該被監管這個觀點,包括國家層面和國際層面上的,以確保我們沒有在干蠢事。開發人工智慧,相當於在召喚惡魔。」

  馬斯克言行合一,出資1000萬美元給一個致力於人工智慧領域安全性研究的基金,這告訴我們,制定人工智慧的監管規範對人類自身的安全來說至關重要。

  

  
《超人類革命》 [法]呂克·費希 著 周行 譯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7: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