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國際學校為何發展迅猛?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7-11-22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肖經棟:中國城市新移民的新增需求,投資國際學校的高回報率,讓面向中國籍生源的國際學校增長迅猛。

  

  更新於2017年11月22日 07:11 作者: 宜校創始人 肖經棟

  不久前,我拜訪一位山東的國際學校創始校長,他跟我說,最近兩年好多資本機構過來找他,談收購或者合作。近期,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博實樂發布2017財年年報披露,在現有的51所學校基礎上,2018學年開辦12所新學校。

  我到蘇州做學校調研,經常會被當地留學界的朋友問到,蘇州當地到底有多少所國際學校?我算了一下,蘇州當地有高中段的國際學校高達44所,超過一半的學校創辦時間不足5年。

  中國的國際學校目前有700多所。為何這幾年國際學校在中國會這麼熱?

  在分析這個社會現象之前,有必要先明確一下國際學校的概念。

  狹義上的國際學校,是指專門招外籍人士子女的學校,如北京順義國際學校、上海美國學校、蘇州新加坡國際學校等。廣義上的國際學校是指既包括專招外籍人士子女的國際學校,也包括招中國大陸籍學生的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公立/私立高中國際部等。本文提到的國際學校,指的是廣義上的國際學校。

  如果要研究國際學校熱這個話題,首先得追溯到1999年中國大學擴招。這些擴招后的大學生畢業后,多留在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以及蘇州、東莞這些經濟發達的沿海區域。

  2017中國兩會

  為何12年義務教育應該緩行?

  常紅曉:公眾呼籲12年制義務教育更多是希望增加學前或高中教育財政投入。解決此問題需靠民主財政和公眾參與。

  

  擴招后的第一批中國大學生到現在都已經畢業了14年,他們的孩子正處在K12教育階段高峰期。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使得一大批無法解決戶口的大學畢業生,其子女很難就讀當地的公立學校。

  這種因戶籍緣故導致無法就學的現象並非到這個時候才出現。早在中國對外開放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量農村青壯年到城市務工,他們也一樣面臨著孩子教育的問題。但他們多數選擇讓小孩留在農村老家,少量會讓孩子跟隨在身邊,入讀務工所在地的私立學校,而這些私立學校往往都是針對務工人員所創辦,無論是教學硬體還是師資水平,難讓人滿意。

  當時的國際學校多是針對在華外籍人士子女所創辦,數量很少。而且像北京的清華附中、上海的上海中學等中國頂級的中學還專門開設了針對外籍人士子女的國際部,這對外籍人士很有吸引力。為此,這個階段中國的國際學校並沒有特別大的市場需求。這幾年,這類專招外籍人士子女的國際學校因受到外資企業退出中國市場的影響,反而出現了萎縮趨勢。

  前面提到的那些無法進入到當地公立學校的大學生們的子女,他們能夠選擇的餘地其實很小,要麼把小孩送回故鄉學校,要麼在當地選擇一所像樣的國際學校就讀。願意選擇前者的很少,不僅骨肉分離,還在於對故鄉的教育狀況未必滿意,因為中國經濟越是落後的地方,考上中國本國名牌大學的難度一般就越大。

  如果選擇就讀國際學校,一旦到高中,則面臨一個大學升學的問題。中國的大學錄取和考試是按照省市來劃分的,學生需要回到戶籍所在地的省市參加高考。也就是說,國際學校如果還是走中國的高考路線,則面臨著畢業生必須回到原籍去參加高考的問題。

  這樣會給這些學生上中國大學帶來相當大的麻煩。為此,諸多中國國際學校採用國際課程,學生全部出國留學,跟中國這個高考制度息息相關。

  中國房價的迅速增長,也為這些家庭的子女留學提供了足夠的財力支持。很多家庭在房價高漲之前,購買了兩套以上的房產,只需要賣掉大城市或者沿海發達地區中的一套房子,一般足以支付孩子4年的本科留學費用。20多年前中國學生申請英美大學,拿不到獎學金很多會放棄就讀。而我現在去中國西部的蘭州、成都,發現當地的學生申請大學也不大考慮獎學金因素了。

  國際教育的大量需求已經有了,那麼為何資本會如此熱衷投資國際學校?我調研下來,資本投資國際學校是名利雙收,吸引力太大了。

  博實樂2017財年收入為人民幣13.28億元,毛利4.68億元,運營利潤2.15億元。2018財年預估年度收入為16.3億—16.6億,增長23%—25%。

  這個利潤率是不錯的。中國國際學校的收入主要靠學費,各個國際學校的年學費多在10萬—20萬人民幣區間,中國不少中產家庭能夠負擔得起這個學費開支。一所國際學校的學生規模要是能夠達到兩三千人,則每年有三四億元的穩定學費收入。國際學校的教室、運動場等是一次性投入,平時的運營成本以教職工的工資為主,而教職工的工資支出可根據招生規模靈活控制,且中國各個地方政府對國際學校的建設還往往有扶持政策,在土地價格、稅收等方面會給予優惠,這也大大降低了辦學成本。

  中國學生如果想拿到美國名校本科的offer,除學費開支外,還需要平均花費20萬左右用於語言培訓、背景提升以及申請輔導等。中國很多國際學校也提供這些服務,學校的收入也相應大大增加。

  創辦國際學校有好的財務回報。而我觀察到的是,不僅僅是學校本身的收益,還有創辦學校所帶來的溢出效應。

  廣東碧桂園國際學校是博實樂旗下的學校之一,這所學校的創辦初衷是為了促進順德碧桂園這個上萬套的超級房產項目的銷售。這種教育房產的模式運作證明是成功的,不僅可以從學校獲取長期穩定收益,還能夠提升學校附近樓盤的附加值,增收房產項目的收益。這也是除碧桂園外,萬科這樣的中國房地產公司也開始大量建造自己的國際學校的原因所在。

  中國企業巨頭華為聯合清華附中,在廣東東莞創辦自己的國際學校,是要穩定員工,解決員工子女讀書的問題。中國電商巨頭京東集團在北京和江蘇宿遷建立國際學校,其初衷也是如此。

  中國大公司出資創辦自己的國際學校,這種做法有點類似中國上世紀80年代前的子弟學校。當初中國很多的駐軍、公司處在偏遠地方,當地無法解決員工子女教育問題,於是駐軍、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創辦學校,給予子女好的教育條件。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創辦國際學校、子弟學校容易獲得中國地方政府的支持,能夠優化當地的教育資源,留住人才,增加稅收。

  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中國教育部禁止公立學校利用公共資源創辦或運作國際部,在這個政策影響之下,國際學校和公立體系走不同的教育路徑,這也為中國國際學校的大量創辦添了把火。

  目前,中國的國際學校還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大城市以及蘇州、東莞等沿海發達地區,教育資本也已經開始關注中國廣大中西部地區的市場。按照現在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中國估計還會有5年左右的國際學校高速發展期。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