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山海經》中的古代地理

[複製鏈接]

37

主題

241

帖子

57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在吼 發表於 2017-11-24 06: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古典著作,全書共計3.1萬多字,記錄了我國古代地理、歷史、民族、神話、生物、水利、礦產、醫學和宗教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由三部分組成,包括《五藏山經》,共計5卷26篇,約2.1萬字,《海經》,計8卷8篇約4200字;《大荒經》並《海內經》1卷,計5卷5篇,約5300字。
        有關《山海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眾說紛紜,東漢劉向《上山海經表》中,主張該書出於唐虞之初,系禹、益所作,後來《爾雅》、《論衡》、《吳越春秋》等都從這個說法。目前學界看法是,《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其中《五藏山經》成書最早,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海經》稍晚,成於西漢;《大荒經》及《大黃海內經》大約成於東漢至魏晉時期。
        《山海經》里有關山川和河流的描述,具有很高的地理學價值,為研究中國古代地理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東漢時期,明帝送給治水專家王景的參考書中就有《山海經》。北魏酈道元寫《水經注》時,引用《山海經》達89餘處。到了近代,顧頡剛作《五藏山經成探》,發表了精闢的見解。其後譚其驤寫作《「山經」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經》里豐富的河道資料,將《北山經》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一梳理,考證出一條最古的黃河古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0: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