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還在擔心「初老症」?比這更揪心的,是真正的衰老…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7-11-15 09: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11-06 徐來 果殼網

  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中年危機」了?

  越來越不喜歡改變習慣

  以前可以唱KTV到天亮,現在只要熬一次夜,就會累一個禮拜

  總是把重要的東西放在重要的地方,再把那個重要的地方徹底忘記……

  誰不是上一秒還在不願長大,下一秒驚覺自己成了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呢?

  

  *圖片來自giphy

  當然,很多人還寄希望於「逆生長」……不過講真啊,逆生長都是瞎說啊,真要論起來,燈塔水母倒是真的能逆生長,長到一定程度就會回退到早先的狀態下。可是燈塔水母屬於刺胞動物啊,這一類的動物屁股和嘴長一塊兒了——真有人受得了這個罪?

  所以啊,人類還是安安分分的先把自己的衰老問題搞清楚吧。

  「返老還童」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嗎?

  衰老是人一生無法避免的進程。生物學家將衰老定義為年齡相關的或年齡漸進的內在生理功能下降,導致與年齡相關的死亡率的增加和年齡相關生殖再生率的下降[1]。科學家巴爾蒙蒂在一群幼年期就表現出衰老的患有「早衰症」的小鼠體內發現,一種叫Lmna基因發生突變,使得「早衰蛋白」大量積累,讓小鼠過早地衰老。[2]

  

  (巴爾蒙蒂做的「早衰症」小鼠實驗,

  對三個月大的不同小鼠的組織對比)

  所以啊,要想聊衰老,得先從基因聊起

  我們知道,DNA是由四個不同核酸排列組成的長鏈分子組成:腺嘌呤、胸腺嘧啶、鳥嘌呤和胞嘧啶,在組成的長鏈分子中的功能性片段被稱作基因。基因也有「開關」,當「開關」打開的時候,機體可以在合適的時間空間表達特定蛋白質。而掌握著這「開關」的是甲基團的增加或減少。

  

  甲基是由1個碳原子和3個氫原子組成的基團,通常情況下會結合在胞嘧啶上,這就是甲基化。甲基化后的基因通常會關閉,科學家利用這一點,繪製DNA甲基化圖譜來分析老年病和衰老的關係。

  目前研究表明,年齡的增長帶來的DNA甲基化圖譜的變化可能是引起包括癌症、高血壓、腦卒、阿茲海默等多種老年病發病率隨年齡增加的原因之一。或許要想實現「返老還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隨著年齡增長帶來的一系列老年病問題。

  

  *圖片來自giphy

  衰老進程不可逆,疾病風險可降低

  「返老還童」這件事兒,還是把它放在文藝作品里吧。雖然衰老的進程不可逆,人類對基因領域的不斷探索,通過某些途徑,我們可以提前預知自己患病的風險。

  比如,我最近就又體驗了一下基因檢測的流程:

  

  這個檢測是由知幾基因提供的。採集盒的包裝還挺隆重的,一層層打開,拿出唾液採集器,臨時想起來看了一眼說明書,才知道採集之前半個小時不能喝水吃東西、漱口、抽煙、嚼口香糖……偷懶的辦法是使不上了,還是自己好好「醞釀」吧。完事後,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把蓋子蓋好,搖勻,再裝進「寄回盒」里,在微信上綁定採集器,就用快遞寄了個到付,把採集器送回啦。

  

  然後就是等待報告啦,通過微信服務號,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收到一條通知,告訴我整個檢查過程推進到了哪一步。

  

  最後生成的報告也是讓我感覺相當滿意。

  倒不是說檢測出來基因完美、體能超群、智力水平出類拔萃——照照鏡子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嘛。實際上,報告的第一項疾病風險中,還提示我有一項高風險內容,是關乎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的。我特地查了一下相關的疾病和基因的關係。原來,這個基因有可能影響肺部炎症的發展。雖然按照我目前的情況,罹患這種疾病的幾率很小,但不得不說,這個結果還是讓我對自己身體的認知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當然,知幾基因的檢測內容遠遠不止疾病風險一類,在這裡,我還能讀到遺傳疾病、腫瘤疾病等各個方向的信息。我個人覺得比較重要的是在科學用藥方面,列出了28項需要我重點關注的藥物,其中大部分都屬於心血管類藥物和精神障礙藥物——如果我以後需要使用到這些藥物的話,或許可以和醫生溝通一下基因方面的情況了。

  報告中還給出了一些其他的分析,比如族源分析,這個之前承蒙復旦的嚴實老師的安排,曾經專門做過Y染色體的檢測。以此為基礎進行人群的分析,還是很有些人類學層面的意義的。

  此外,飲食特質、營養補充、個人體質和外貌基因方面,報告都給出了一些有意思的解讀。我覺得最好玩的一項是,報告指出,我的咖啡因代謝能力較差,對咖啡因不耐受——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結果,了解我的人一定知道,我是個嗜咖啡成癮的人。當然,這並不是說基因檢測的結果有誤,實際上我很清楚,在年輕的時候,我是絕對不會在下午三四點之後喝咖啡的,甚至稍濃一些的茶水都會影響到我的睡眠。只不過多年的生活習慣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我的咖啡因耐受閾值。這個結果也足以說明一點:基因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每個人人生的最初基調,但它並沒有設置「防寫」,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漫長的人生會對這些基調進行修正,最終決定我們生活的,應該是生活本身。在拿到報告后,知道我們如何調整生活,是基因科學對我們普通人生活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關於我們的基因,雖然科學家們持續不斷的進行探索,但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們還回答得不好甚至無從回答起。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知幾基因這份檢測報告的最後,還給出了一個「報告更新」的項目,為檢測者提供後續的延伸服務。隨著基因科學的發展,或許未來在這個部分當中,我會通過這個部分了解到更多關於我自己的真相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21: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