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警惕!西方,可能在捧殺中國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7-11-14 1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占豪/日期: 2017-11-13

  最近,西方開始興起「誇」中國的輿論,咱就不說過去較長時間以來誇了中國N次的英國媒體了,就在最近法國、德國、美國的主流媒體,都開始在頭版或封面位置以最顯眼的方式「凸顯」中國的強大與崛起。
  不妨先回顧一下:
  一、10月15日,法國第二大報紙在頭版頭條以超大漢字「中國,強國崛起」作為封面,並且用了8個版面介紹強大的中國,並在文章中用了不少歪曲和抹黑的語言來「酸」中國。

  二、據中國日報網11月7日報道,美國《時代》周刊最近公布了即將於11月13日發售的最新一期雜誌的封面,除美國本土版外,雜誌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著「中國贏了」(China Won)。據封面文章作者、美國政治學者、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創始人兼總裁伊恩·布雷默介紹,這是《時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現兩種語言。在這一期雜誌《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一文中,布雷默指出,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領域最具實力的國家。

  三、據環球時報報道,11月11日出版的德國《明鏡》周刊封面罕見沒有配圖,只有「Xing lai!」兩個黃色拼音和一個感嘆號,字元右上角有一顆黃色五角星,底色是中國國旗的紅色(如圖)。封面下方的副標題是:「為什麼中國已經是一號超級大國——給西方的一個信號。」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法國、美國與德國三個西方最強大國家的主流媒體以這種方式來強調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強大,在筆者看來有三個原因:
  一、中國綜合國力、世界影響力的確增強了。
  這一點是毋庸諱言的,因為中國正在走向復興,這是客觀事實,全世界都能看得到。所以,西方媒體如今開始炒作中國強大並不意外,這一點和過去的「中國威脅論」有一定的差別。過去的中國威脅論更多是杯弓蛇影出來的,今天對中國強大的描述大多是基於事實的存在。
  關於這一點,可以從文章中看出來,無論他們寫文章的初衷如何,文中對中國實力強大的描述,基本都是客觀存在。
  二、心理上處於不太願意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認現實的狀態。
  西方人對中國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既想和中國合作不失去中國的潛在市場,又不希望中國實現復興,同時對中國的強大也有幾分恐懼,心理上還不願意中國強大,但現在又不得不承認中國開始強大復興的狀態。這種複雜狀態,可以體現在西方政界、學界、輿論界等。這一點,可以從西方的輿論、政客與學者的言論中窺斑見豹。
  三、試圖在挑起新的「中國威脅論」炒作以達到其政治目的。
  西方政客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往往會炒作中國威脅論,這已經是屢試不爽的老套路了。就拿本文所說的三篇文章來看,其中法國世界報和德國明鏡周刊的文章都有很強烈的政治目的,那就是試圖對西方世界提出警告——中國強大了,要小心!
  而且,從法國世界報和德國明鏡周刊發布文章的時間節點看,在筆者看來,他們一方面有歪曲中國的意圖,另一方面顯然也有破壞走向妥協與合作的中美關係。這一點,在德國明鏡周刊的文章中尤其凸顯。一方面,文章強調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是「超級大國」,另一方面又認為西方不知道自己面臨怎樣的挑戰,還煞有介事地說西方必須「醒來」。文章還特別諷刺了訪華的特朗普:「雖然並非故意,但是特朗普此行有些傳遞接力棒的意味:這名神神叨叨的自由世界領袖展開了一次類似告別的行程。」文章還稱,特朗普在中國的溫和表現「好似在磕頭」,「特朗普正在向擴張的權力卑躬屈膝」。
  很顯然,文章有挑撥中美關係之嫌,當然也有因為特朗普對德國傲慢的因素。三篇文章中,只有時代周刊雜誌中關於中國的闡釋是相對客觀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國的一些精英對中國的認識是比歐洲更加去意識形態化,更加客觀。
  但不管怎樣,都可以從西方大部分討論中國強大的文章中聞到一股「中國威脅論」的味道,因為我們太過熟悉這種味道了。雖然,時代不同了,情況也有了變化,但很多西方人的意識形態沒有變。他們,現在很可能在用「捧殺」的方式來製造新的中國威脅論。對此,筆者認為應該有足夠高的警惕。
  對於西方的這些炒作,筆者認為有利有弊,應該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然後採取措施去對沖有害的一面。
  在筆者看來,西方國家這些主流媒體的文章中,無論是否有意在鼓噪「中國威脅論」,他們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的的確確是強了大了。所以,當他們不得不用大篇幅來描述中國強大的景象時,中國的這些現實的發展成就,會逐漸深入到西方的人心當中。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在西方人心目中的落後形象會大幅改觀,中國未來對他們會更加有吸引力,中國會因為他們鼓噪的「中國威脅論」而獲得相應的信息傳播。這就是有利的一面,對於這一方面的好處,應該充分利用。
  但是,由於這些文章往往各有目的,對於這些文章的副作用,要保持高度警惕,並且應採取措施對沖。譬如,從法國和德國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出,歐盟國家是不太希望中美關係靠近的,因為在很多領域美國和歐盟是競爭者,於是就會盡量挑撥中美的關係,放大中國對美國的威脅。對於這種現象,中國除了保持與美國的正常溝通交往之外,更重要做如下三件事:
  一、要借西方專家與智庫之口客觀談中國,讓西方老百姓客觀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前陣子在北京與英國經濟學家、人大重陽智庫的羅思義先生進行交流,他說西方關於客觀描述中國的文章太少了,而真正客觀描述中國的文章又很難在主流媒體上發表。他說中國和西方在信息交換方面存在問題,為此他還建了個「向中國學習」的網站(www.learningfromchina.net),一方面是讓在外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了解他寫的關於中國的文章,另一方面就是想提供一個中西方真實交流的小窗口。
  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的解決,就需要中國主動而為,即通過那些看問題客觀深入的真正的中國通來客觀地談中國,讓他們的中國觀點逐漸在西方輿論中佔有相應地位,如此中國在西方就能得到更客觀的認識。
  二、加強與西方國家客觀的主要媒體、智庫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
  過去,西方媒體、智庫喜歡歪曲中國,中國的做法更多是私下交流或直接拒絕。在筆者看來,這種做法是過去中國實力不夠和缺乏「四個自信」的表現。今天,則應該採取更加積極有為的措施,即由中方設置主題,通過國內或國際平台邀請西方的主流媒體、智庫主動加入到中國倡議和主張的大討論中來,通過這種溝通、交流與協作,去了解他們發出那些不客觀言論的「病根」在哪裡,然後對症下藥。更何況,通過這種溝通、交流與合作,本身就能讓他們融入其中變得客觀起來。
  當然,對於那些「職業抹黑歪曲者」,中國應該強硬起來,不但拒絕合作,甚至某些人、某些機構的簽證都可以不發,直接拒絕入境。對朋友,要有好酒;對敵人,要有態度。
  三、在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共同利益上深耕細作。
  當今世界,合作發展依然是主流。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中國來說,就更加需要與西方國家在彼此的共同利益上進行深耕細作。說白了,既然你們都想分一杯中國發展的羹湯,那咱們就好好在具體項目上進行深耕細作。而且,這種深耕細作,最好能與相關國家的老百姓關係更加緊密一些。
  一方面,中國要警惕那些「捧殺」之詞;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這些輿論並且採取措施進行對沖,那麼就能化腐朽為神奇,讓西方不知不覺中能夠客觀看待中國的發展,並且更加在意中國發展給他們帶來的機遇而非相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