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人可以進入這個國家最優秀的大學,為什麼?這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司法部已經確認,它正在審查一個由64家亞裔美國人協會組成的聯盟於2015年提起的申訴,他們指控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對成績優秀的亞裔美國申請人存在歧視。此外,反對平權措施政策的「公平招生」(Fair Admissions)協會中的學生也向哈佛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提起了歧視訴訟。
但這只是衡量申請人價值的一個方面。茲維克是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榮休教授,長期以來,她一直在負責開發和管理SAT考試的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擔任研究員。她不認為一個學生能否進入自己選擇的大學,應該由應試能力或這方面的其他能力來決定。她說:「事實上,關於才能,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
「我們不是過著脫離現實的生活——事實是,我們有一個底線,」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負責招生和學生髮展的副校長安吉爾·B·佩雷茲(Angel B. Pérez)說。「我們是一個學院,但同時也是一個企業。」
在許多學校里,財務問題會影響錄取決定。美國全國大學招生諮詢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大約有一半的院校表示,申請人的「支付能力」在招生決定中至少「有一定重要性」。其他目標還包括地域多樣性,它現在被視為大學實力和受歡迎程度的一個指標。(有些校長會因為新生不是全國50個州的人都有而不滿)。學校也可能需要一定數量的工程專業學生或者球隊的守門員。
三一學院的工作人員可以使用一個叫做「成功預測因素」的下拉框,勾選他們發現的所有特質。他們必須註明自己是在申請材料的哪些地方發現每一個特質的。「不能僅僅是一種感覺,」佩雷茲說。他還記得,一位老師的推薦信描述了一名申請人如何在班上堅守對某個有爭議的社會議題的立場,儘管其他學生都出言反對。這令佩雷茲印象深刻,他在下拉框勾選了「樂於成為唯一的少數派」(Comfort in Minority of 1),這或許標誌著這名學生會促進校園中的對話。下拉框里還有:「滯后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和「勇於冒險」(Risk Taking)。
大多數大學要求申請者提供的材料,無法很好地揭示一個學生或許具有的很多技能和才華。但如果大學提出更多要求,會怎麼樣?奧林工程學院(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在招生流程中加入了現場選拔。走完傳統的申請程序后,被挑選出來的學生會造訪位於馬薩諸塞州尼德姆的校園,參加為期兩天的緊張選拔。除了坐下來接受面試,他們還要與人結成小組,完成一項桌上設計挑戰,比如製作一個可以承受特定重量的塔。第二天,他們會接到另一項任務,比如設計校園裡的一棟建築。這一次,評估者會觀察每一個學生,注意他們能否與其他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能否快速適應環境。
為了看看學生能用自己的雙手做些什麼,全球最負盛名的學校之一也做出了改變。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校訓是「Mens et manus」,也就是「Mind and hand」(手腦並用)的拉丁文。現在它給了申請者一個新選擇,可以提交一份「創客檔案」(Maker Portfolio)來展現他們的「技術創造力」。
在過去十年裡,全面的評審變得更具挑戰性,名牌大學受名聲所累,總會收到大量申請。今年秋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收到了10萬多份申請,但它只有約6000個新生名額;斯坦福大學收到了4.4萬份申請,而名額只有1700多個;麻省理工學院則需要在兩萬多份申請中挑選1450名學生。
大部分大學正在考慮採用更具增值效果的方法改進評估。前不久,逾130所著名大學加入的「入學、可負擔和成功聯盟」(The 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建立了一個名為「虛擬大學儲物櫃」的應用平台,學生們可以往這個私人空間里上傳視頻和書面作業等材料,之後可以把它們添加到自己的申請里。它宣稱的目標之一是:讓招生更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