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集結魏齊唐宋藝術的第一國寶,梁思成林徽因傾盡一生用力保護,TA到底有多美?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7-11-4 03: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11-03 09:11 來源:藝萃林徽因/藝術/建築

  1937年,國民建築界伉儷梁思成、林徽因,正專心啃讀漢學家保羅・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圖錄》,偶然發現,敦煌第61號洞窟-唐朝壁畫,有個驚天秘密!

  

  莫高窟第61窟

  洞窟里藏著當時少有人知的寺廟——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洞窟西壁—《五台山文殊聖跡圖》全景

  萃花在此科普下,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自北魏起就被佛教徒深深崇拜啦!西域、日本等地僧侶常前來朝拜。至今依有大批佛教愛好者慕名而來,加之唐朝是中國藝術黃金時代,五台山上的寺廟文化藝術很不一般!動用了當朝許多人力物力…

  Tips:文殊菩薩為三世諸佛之母、無量菩薩之師,文殊菩薩在過去久遠劫時,是平等世界的龍種上佛。(你懂的,龍種這個詞含金量之大!)

  

  西壁—五台山圖之大清涼寺與河東道山門西南

  壁畫五台山是唐代生活縮影,它作為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跡畫,詳細描繪山西太原途經五台山到河北鎮州(今河北正定縣)方圓250公里的大好山川美景、趣味風土人情;據說TA是唐代五台山的真實寫照哦!全圖長13.4米,高3.4米

  

  西壁—五台山圖之佛頭像

  五台山壁畫色彩鮮明,氣勢雄偉,圖中絡繹不絕的百姓途經山城朝拜佛寺,可見當時佛教的影響力很大!

  

  西壁—五台山圖之大福聖之寺

  壁畫更將唐代欣欣向榮之景,勾勒得惟妙惟肖。全圖採用了鳥瞰式透視、散點透視,描繪五台聳峙、縈迴千里的山川意境;畫中建築則自帶吸睛亮點,紅牆綠瓦、樓閣亭台帶人穿越至大唐。

  

  西壁—五台山圖之官人騎馬登山

  畫面還將藝術想象和現實生活結合,把宗教神靈和世俗人物繪於一壁,遠觀五台山氣勢神聖,莊嚴威武;近看唐代人文,風韻一覽無餘。

  

  

  西壁—五台山圖之大佛光之寺 遠景及近景

  既然畫壁上五台山佛光寺如此驚艷,那麼問題來啦!TA是不是還存在於世???梁思成和林徽因再也坐不住,他們又雙叒叕奔赴古建築探秘之路。當兩人舟車勞碌抵達山西荒蕪的五台山,奇迹也隨之而來,這座歷史名寺就暗藏在此!

  

  佛光寺舊景

  佛光寺為唐代木構大殿,結構為「身內金箱斗底曹」,寺內擁有佛像彩塑、壁畫飾帶,墨書題記、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經幢等諸多珍品,藝術價值那是非常之高!梁思成更高呼其為「中國第一國寶」

  

  佛光寺東大殿立面圖 (繪圖:任超)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857年),距今約1200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長壽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南禪寺大殿)。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梁思成手繪

  

  左:林徽因測繪佛光寺唐代經幢 右:林徽因與佛光寺供養人寧公遇彩塑

  現在你和萃花是否有同樣疑惑?梁思成林徽因究竟是如何發現這是一座唐代建築呢?別急,現在就為你揭開這座千年古剎神秘面紗!

  

  東大殿的外檐斗拱層高,差不多是房屋柱高的1/2,這是典型唐代建築做法,雄大斗拱,出檐深遠

  

  

  唐代建築普遍使用月梁,意指將梁做成曲線彎曲狀,猶如一彎月亮,佛光寺東大殿很多梁用了這種形式。

  

  

  內槽的四椽明栿也作成月梁形(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東大殿內部天花板上,採用的是方格平闇(àn),唐代末期和五代通常選用,這種方格密小的木質平闇,是唐代建築的又一典型亮點。

  

  

  佛光寺東大殿內槽的平闇(中國營造學社繪製)

  

  除了以上這些建築特色外,梁思成還特意爬到屋頂,看到了最能代表大殿年代結構的大叉手!!!TA是在平梁之上的人字形結構,支撐了殿堂的屋脊樑架!可謂一手撐起一片天

  

  

  梁思成手繪的佛光寺東大殿側斷面圖 局部

  為何說大叉手是唐代特色?因為宋代開始是用的侏儒柱+叉手。

  

  宋代侏儒柱+叉手

  明清時期只用侏儒柱

  

  所以各位看官你們懂了吧,大叉手是唐代建築一大特色!

  

  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人不但懂建築,也懂雕塑與壁畫藝術!他們發現,東大殿檐柱柱礎,以鑿崖辟出的岩石做成蓮花瓣石雕造型,有著炒雞吉祥的寓意。

  

  蓮瓣寶裝之法,是唐代最常用的特別設計,每瓣中間起脊,脊兩側突起橢圓形泡,瓣尖捲起作如意頭,這就是最炫中國風呀!

  

  梁思成手繪佛光寺東大殿檐柱柱礎

  除了石雕外,寺廟內部的彩色佛祖雕像,形體依然是悠悠唐風之軀,垂下雙足的彌勒佛坐在蓮花上,雙膝並垂的模樣,活生生的唐代佛像盛行姿勢~整體佛像豐滿面頰、柳葉彎眉、端正口唇,都是極為顯著的唐代藝術Style…

  

  佛光寺大殿佛像

  

  佛光寺大殿左次間主像彌勒像

  

  佛光寺大殿佛檀主像釋迦牟尼

  唐代佛像還喜歡用壁畫裝飾,佛光寺壁畫與敦煌中所見格式相似,畫臉和鬍鬚筆法還含有漢畫遺風,好心水!!!

  

  右次間拱眼壁壁畫

  

  右次間拱眼壁壁畫中部西方三聖之阿彌陀佛說法圖

  

  佛光寺大殿左次間拱眼壁壁畫

  佛光寺歷經千年風雨,存留至今,啪啪打臉日本學者。「中國無唐代藝術之說」,彙集了1000多年來的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魏、齊、唐、宋風格都蘊藏在這裡。這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藝術陳列館,至今依舊有很多學者慕名而來,你也可以去山西探尋它的奧秘之處,或許能發現梁思成林徽因當年遺漏的藝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6: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