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去留肝膽兩崑崙」中的「兩崑崙」指的是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7-10-31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譚嗣同就義前所做的《獄中題壁》中有一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那麼這「兩崑崙」到底指的是誰呢?按照梁啟超的說法是王五與康有為,後來又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有一個人一直沒變,這個人就是王五,王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刀王五,本名白正誼。

大刀王五河北人,本姓白,出生貧寒,8歲的時候父母過世,他們兄弟只得討飯度日,一次在順興鏢局附近討飯的時候,鏢局的王掌柜看他長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認他做了養子,改姓為王。他自幼好拳腳功夫,12歲時在一燒餅鋪當學徒,常到成興鏢局偷師學藝,被鏢局的李鳳嵐發現,收為徒弟。他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他早年闖蕩江湖,行俠仗義,廣交天下英雄豪傑。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鏢師。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后,王五在光緒三年,拿出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創辦了順源鏢局。王五為鏢局立下幾條規矩,一是重要鏢車都能要親自走鏢;二是來訪朋友提「大刀王五」者,要熱情款待,贈送盤纏;三是冬施寒衣,夏施單衣,周濟窮人。還經常幫人調節民眾糾紛,因此受人愛戴,聲譽頗好。

王五不僅在本行中受人尊敬。他還與譚嗣同交往甚深。譚嗣同身體虛弱,經常跟王五習武健身,二人關係甚密。雖是師徒,卻以兄弟相稱。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與戊戌變法,王五擔負起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變法失敗以後,譚嗣同看望王五將「風矩」寶劍贈送給他。王五勸其離開北京,譚嗣同表明自己的變法決心,醒悟大眾,不肯離開。後來譚嗣同被清軍逮捕,王五得知后四處打探,買通獄吏,還要集各方豪傑,謀划搭救。

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趕到時,為時已晚。王五悲痛欲絕中喊道;「壯飛,今日不能救你回去,我一定讓你全屍返回故里!」於是,王五冒著生命危險,親自護送譚嗣同的靈車回到湖南。

後來義和團運動興起,王五率眾參與義和團,慈禧出逃,清軍反手幫助洋人圍剿義和團,義和團被鎮壓,王五痛恨萬分。義和團首領勸王五外出躲避,王五說;「大丈夫寧可死絕也絕不苟活偷生。」後來王五與德國士兵交戰,被槍殺,時年56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1: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