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袁剛:精兵簡政與精簡機構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7-10-19 15:5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xlyyj 於 2017-10-19 16:06 編輯

冗官
鐵飯碗的來歷
       女傭不小心摔碎一碗,主人慾罰,女下跪認錯時乳房暴露,主人性起即成好事。次日女傭叫醒午睡的主人,告其又打碎一碗,主人又懲罰了她。此後女傭經常打碗,然後要求主人懲罰,有時一日竟打碎四隻碗,主人難以招架,遂將家中的碗碟全部換成鐵碗。這就是鐵飯碗的來歷。
  
【摘要】中國政府行政改革幾十年經驗說明,不減人頭、不敢觸動既得利益群體所謂「精簡機構」,是避重就輕被扭曲的改革,沒有對症下藥,具有明顯缺陷。行政改革應全方位,參考古人「精兵簡政」思想,既減機構,也減人減事。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進行以「精簡機構」為主要內容的行政體制改革,但是陷入了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怪圈,兩三年一個循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改革接近十次,成效都不顯著。我國當前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就屬於精簡機構範疇。但精兵簡政首先考慮的是減員,提高兵員質量,此外還要簡政,簡化政務,減少機關和行政層級,是一個更全面「精簡」工程。精簡機構與精兵簡政可以說是行政改革中的兩種不同思路。
   現代中國的精兵簡政
   共和國治理主體是大批黨政幹部,特徵是其官僚政治制度移植於蘇聯模式,廣設機構,黨管幹部,幹部統管一切行政事務。政府機構日益龐大,幹部數量日益增加。
  改革開放之初行政改革,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其思路就是精兵簡政,以擠出資金搞建設。鄧復出後主持軍隊「消腫」,裁軍百萬,解決冗兵問題,成效顯著。但要解決冗官問題就不順利了。1982年1月鄧提出精簡機構,說涉及大約4500萬幹部。但由於牽涉既得利益,因此阻力重重。軍隊「消腫」易行是由於軍隊幹部可轉業地方,但地方幹部無處轉移。於是精簡改革只能是緊縮政府機關,政府官員則始終無法徹底精簡。幹部總量不減,政府機構減了又膨脹,精兵簡政扭曲為單純的精簡機構,實際意義不大。
  精兵做不到,簡政又如何?簡政即簡化政務,讓政府從不該管的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擺正政府位置。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受西方新公共管理理念影響,「小政府,大社會」主張受矚目,政府放許可權權,「不找市長找市場」,其實質就是「簡政」。但言易行難,事實上,只有政企分開取得了一定成效,「小政府」只是停留在學術研究的層面,實際行政中見不到蹤影。
  「簡政」並不比「精兵」好辦,現代社會行政事務日益增多,政府無為更不符合時代要求,無為政府並不是有限政府。政府從不該管的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不等於政府無為,現代政府都應是有為政府。但有為政府絕非人浮於事冗散大政府,精兵簡政要求是有效率小政府,人員要精要專要有業務水平,這就要求裁減冗員,是沒有人吃閑飯辦事幹練的服務型政府,凡不能提供公共產品不能為人民服務的機關,可以統統精簡。
   行政改革的現實障礙
   歷次機構改革使政企不分的狀況有所改變,但黨政不分的情況尚難以觸動,甚至政社不分也難以改變。中國政府從中央到地方上下對口僵化 「條塊」結構,催生出許多冗散機關,
  有行政權力政府機構日久天長也就有了本部門利益,考慮的不是服務社會,而是單位「創收」,從本部門利益出發,維護與謀取本部門私利,這種狀況越往基層越突出。
  部門利益膨脹使得機構臃腫,編製減不下來。黨政機關之外還有事業單位,都是幹部編製,造成分權不清、職責混亂。於是乎人浮於事,「無其事而虛設其官,無其功而空食其祿」狀況十分普遍。冗官基層數量更多,看得見摸得著,人們早已「司空見慣」。
  以精兵簡政取代單純的精簡機構
  工人可下崗,幹部卻不能下崗,崗閑無事,但工資、公費醫療一樣都不能少。公務員身份界限還難以劃分清楚,黨的幹部、群眾組織甚至民主黨派幹部都被列入國家財政工資預算,精簡機構卻很少有人被精簡下來。2008年「十七大」推行「大部制」改革之時,其思路仍然主要是精簡機構,省並機構,不減人頭。
  國務院部委從1982年100多個緊縮到2008年27個,減得不能再減了。但地方卻是越到基層問題越嚴重,官員人數總量減不了。中央幹部裁減可下省市、省市下縣區、縣區下鄉鎮,到了基層卻下不去,全國幹部總量未減反而年年增加。該精簡的不精簡,不該精簡的卻「一刀切」,其結果就是減了又擴,擴了又減。況且還有「隱形超編」,即從外部「借調」或用不要編製的辦事員。這種情況在基層相當普遍,有記者調查發現,越是落後地區的人越想擠入官員隊伍,因為看到「只有官員才能活得既輕鬆,還能有錢拿,特威風」。於是跑官、買官、賣官現象不時發生,造成官場腐敗。
  據成都商報2009年8月12日報道,偏僻湖南省漵浦縣行政機構林立,全縣吃財政飯的人數高達3萬。為安置冗官,在縣鄉之間增加一個行政層級,設「七站八所」辦事處,縣林業、財政、計生、國土、經管、農機、畜牧等部門均在鄉鎮設派出機構站或所,雲集了大量吃財政飯冗員。上班更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且領導比職工多,十牧九羊。2008年10月底,全縣共查實在編不在崗人員達1354人。有關數據顯示,2007年,漵浦縣地方財政收入1.7億元,財政支出卻高達7.86億元。養活眾多吃財政飯的冗員,主要還得依靠上級撥款。
  中國政府行政改革幾十年經驗告訴我們,不減人頭、不敢觸動既得利益群體的「精簡機構」,是避重就輕被扭曲的改革,沒有對症下藥,具有明顯缺陷。行政改革應全方位,既減機構,也減人減事。不簡政,「事繁政弊」,機構減了也無濟於事。官事不省,人員也省不了。只有精兵簡政才真正能解決冗官冗費難題。減人減事減機構的「精兵簡政」改革,必然涉及政治體制,涉及意識形態,比如挂名「群眾組織」的准政府機構首當其衝要被裁汰,不給「皇糧」吃,這樣的改革比起緊縮機構「大部制」改革來,其意義要大得多,成效也必然更顯著。
  重溫《為人民服務》,對不符合服務型政府要求的冗官冗費弊政,理應義無反顧大刀闊斧地進行革除。不做表面文章,切實有力地理順政府與社會關係,澄清吏治,把建立服務型政府真正落在實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