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催催催,催孩子快點吃飯真不好,對長高和智商都有影響!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父母每日一課,糰子媽

  早上帶孩子去做體檢,一進醫院,就聽見不遠處有斥責聲傳來:

  「你說你催個什麼催,孩子吃飯能催嗎?你急個幾分鐘有什麼用啊,搞得孩子吃飯被骨頭卡住喉嚨了吧。告訴你,如果孩子有事,你以後就等著後悔死吧」。

  走進了才發現,是一個大男人正大聲責罵著身邊掩面大哭的婦女,而婦女慘白的臉龐一片淚痕,隱隱約約還聽見她說「我...我哪知道孩子會被卡住啊...嗚嗚嗚,這不是上學快遲到了嗎,我著急才催的...早知道兒子這樣我肯定不催。」

  原來這夫妻倆是因為兒子喉嚨被卡而爭吵的,原因應該是兒子吃飯媽媽總喜歡催,今天一不小心,孩子吃牛骨湯卡住了喉嚨,一度呼吸困難。

  所幸大人都在家,送醫也及時,醫生說牛骨頭卡在了食道和主動脈中間,而且骨頭也沒有扎進主動脈,所以孩子生命沒有大礙,但還是要通過手術取出。

  生活中,類似上面這些家長催孩子吃飯的情況比比皆是,很多媽媽以為孩子吃得快吃得多才會長個快,卻不知這樣吃飯不僅吸收的營養物質極少,反倒還增加了孩子被異物卡喉和被嗆的風險,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對於孩子吃飯的問題,糰子媽建議大家好好看看這篇文章~

  01

  吃飯快的七大壞處

  (1)影響消化

  飯吃的太快,食物不能充分被咀嚼,這對於腸胃的正常工作有很大影響,時間長了會引起消化道疾病。在國際上有營養專家提出,吃飯時特別是肥胖的人,一定要細嚼慢咽,最好每口飯菜能嚼20—30下左右才可下咽。

  (2)更容易長胖

  吃得快就會吃得多,這是因為大腦攝食中樞感知饑飽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這種情況下,一般進餐的數量都由胃的機械感受器來感知。

  如果你覺得胃部開始發撐發脹,就說明你的飲食早已超過身體需求,這樣你的體內多餘的能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從而造成肥胖。

  

  (3)汲取的食物營養更少

  在你們家的餐桌上,你們一般吃什麼食物會快,吃什麼食物會慢呢?結果很顯然是精白細軟的食物吃得快,粗糙有纖維的食物吃得慢。

  如果大家吃頓飯只需要7、8分鐘的時間,那說明食物種類基本上就是米面加肉食,亦或是泡麵、睡覺等速食,這樣長期食用會缺少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4)患慢性病的風險增加

  大家用極快的速度吃澱粉類主食,會加劇血糖上升的速度,這樣胰島素的壓力之大也可想而知。如果運動不足,35歲之後會非常容易患上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

  (5)患癌風險高

  吃飯時,口腔的咀嚼功能是很強的,食物在被唾液攪拌的過程中也能消解掉不少有毒有害物質,如果省略或是敷衍了這一步,就會增加致癌物質作用的危險。

  (6)容易便秘

  當口腔的食物在進行細嚼時,大腦也會作出相應的反應,指示腸胃的消化器官做好相應的準備。但吃飯太快就會打破這個過程,造成消化代謝功能的紊亂,引起便秘。

  (7)更容易挑食厭食

  很多時候,孩子吃飯的問題都在困擾著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多吃點飯,家長們都是強迫孩子多吃,這種嚴厲緊張的氣氛,會讓孩子更反感吃飯,也把吃飯當做是一件討厭的事,會慢慢形成頑固性厭食。

  02

  最不該採取的5種吃飯習慣

  (1)和孩子比賽誰先吃完

  為了哄孩子吃飯,家長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最常見且屢試不爽的招數,就是「比誰先吃完」了。

  但對於孩子而言,食物不經過完全咀嚼就吞咽,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碰到有骨頭和魚刺之類的食物,那麼危險係數就很高了。

  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一定不要太注重速度了,告訴孩子細嚼慢咽對身體的好處,這樣算下來只是多消耗了一點時間,可孩子的營養健康卻能得到保障了。孰輕孰重,家長心裡應該清楚了。

  

  (2)你一句我一句的逗孩子

  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可在我們中國人的餐桌上,吃飯不說話那可不憋死人了嘛?

  特別是在孩子吃飯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會輪番上陣,七嘴八舌地聊天,這樣會分散孩子吃飯的注意力,對他們進食很不利。

  此外,還有些在飯桌上愛逗孩子的家長,往往一不小心,就會讓孩子就會咬到舌頭,或者讓飯粒進入氣管,這偶讀會阻礙孩子正常進食。

  (3)讓孩子不要在碗里剩飯

  「媽媽,我吃飽了,我去玩了」「回來,把碗里的飯吃完,這麼點剩著多浪費啊。」本著節約是美德的說法,家長總會堅持讓孩子吃完碗里的飯菜,可偏偏孩子肚子已經被撐得漲漲的。

  當孩子不能在繼續吃飯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強求,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犯了錯,久而久之會對吃飯產生恐懼心理。

  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孩子平時的飯量,視情況而定,該孩子盛適當的飯菜,這樣既不浪費也不用擔心孩子撐著,一舉兩得。

  

  (4)你追我趕的哄孩子吃飯

  在老一輩人的眼裡,孩子只有多吃才會長個,才能有個健康的身體。所以家裡的長輩都挖空了心思給孩子做飯,但可惜的是孩子並不買賬。

  所以,就有了我們現在端著飯碗跟孩子跑的家長。如果家長這樣餵養孩子成了習慣,很容易讓孩子將吃飯當成遊戲,若以後家長不哄了,孩子也就會賭氣不吃飯。從長遠的看,這並不是一種好習慣。

  (5)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有研究表示,不良的情緒變化是癌症的「活化劑」。有學者收集近50年的資料,發現憂鬱、焦慮、失望和悲傷等不良情緒常常是癌症發生的前奏,這種情緒潛伏通常只要1~2年,就可能引起疾病。

  而在現代家庭里,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在餐桌上被父母訓斥或責罵,除了學習成績,還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心得,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讓孩子排斥在餐桌上進食。

  03

  最不健康的幾種常見吃飯習慣

  湯泡飯

  對付孩子挑食厭食的壞毛病,家長也有張良計,就是湯泡飯。在家長看來,湯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即使孩子不愛吃其他菜,只要喝好湯也就不用擔心營養了。

  殊不知,用湯泡飯給孩子吃,不僅會減少營養的攝入,還有以下幾點壞處:

  1)容易產生飽腹感:孩子吃兩口就感覺飽了,但很快又會喊餓,對胃部的施壓重。

  2)容易胃痛:大量的湯會沖淡孩子的胃液,影響正常的食物消化和吸收,養成不愛咀嚼的習慣。對那些腸胃功能不好的孩子來說,會有胃脹、胃痛等癥狀。

  3)增加腸胃負擔:湯泡飯雖說易吞咽,但是沒有經過仔細咀嚼的食物,直接進入孩子的胃部,這無形中加重了腸胃的負擔。

  4)影響面部發育:咀嚼運動可以促進牙、頷、面的正常發育,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淋巴迴流。若咀嚼不充分,則這些功能也就減弱了,嚴重時會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臉型。

  5)湯的營養不如食物本身:人們總是以為湯類的營養高,其實據有關數據顯示,湯里的蛋白質只含肉中的7%左右,而大部分的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都還在食物本身中。如果只喝湯,依舊不能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

  6)吃飯還要喝飲料

  每次出去吃飯,總會看見很多孩子一邊吃飯一邊喝著汽水,而對此家長是不以為然。

  事實上,孩子吃飯時喝飲料,會降低食物咀嚼的頻率,使唾液不能同食物很好地混合。要知道唾液是胃中酸性的自然調節劑,如果唾液不能很好地同食物混合,那麼胃中酸度惻就會紊亂,影響消化。

  就像大家在吃飯時或吃飯後,最常見的放屁或打嗝,就是代表進餐時飲水太多造成胃中酸鹼不平衡所致。

  

  吃飯還要盯手機

  現在的孩子走哪都要帶著手機,就連吃飯也不例外。可吃飯時,如果不能專心的話,很容易造成引起以下後果:

  1)影響食慾:很多人在看電視的時候會被劇情吸引住,即使手裡端著碗,也是一動不動。這樣下來,不僅會降低食慾,時間長了還會出現營養不良現象。

  2)影響食物的消化與營養的吸收:人在吃飯時,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幫助胃腸消化食物。吃飯時看電視,大腦也需要大量的血液。這樣相互爭著血液的供應,會使得兩方面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時間長了,還會發生頭暈、眼花。

  吃飯時端著碗到處走

  孩子覺得在餐桌上吃飯太枯燥無聊,因而總會端著碗走來走去,這樣不僅容易傷害自己,很可能在走動中會讓食物誤入氣管,輕者出現劇烈的嗆咳,重者可能導致窒息。

  另外,孩子含著筷子或勺子跑來跑去,如果摔倒了,小勺可能會刺傷口腔或咽喉,危害是很大的。

  蹲著吃飯

  在農村,很多大人孩子都喜歡蹲著吃飯,但其實這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僅會影響胃腸對食物的消化,還容易使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病從口入」。

  重要的是,蹲著吃飯,會讓腹部受到擠壓,造成除胃腸不能正常蠕動外,還會使胃腸中氣體不能上下暢通,造成上腹部脹滿,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但若是坐在凳子上吃飯,腹部肌肉就會鬆弛,血液循環不受阻,這樣胃腸功能就可以規律地工作,對消化食物非常有利。

  此外,蹲著吃飯很容易讓風把灰塵吹進碗里,讓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便會污染食物,會引起疾病發生。

  

  趁熱吃飯

  「趁著熱,趕快吃飯,別等涼了就不好吃了。」這是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說的話,但要說起趁熱吃飯的話,還真的是不太健康。

  據研究顯示,趁熱吃主對口腔粘膜和食管的損害是極大的,如果長期反覆的熱刺激,會導致食管發生慢性炎症,進而促使癌變。有臨床調查發現,食管癌患者中,食用熱飯、熱茶者佔百分之九十以上。

  為了孩子好,催促吃飯真的不是一種可取的行為,家長必須引以為戒。孩子的成長,不是吃得多了吃得快了,就能長得好,關鍵是要搭配合理的飲食,注意營養均衡。

398

主題

687

帖子

187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72
沙發
芸熙 發表於 2017-10-30 16:23 | 只看該作者
本人就有催孩子的習慣,催孩子吃飯,催孩子起床,催孩子上學等等 ,明知不對,還改正不了,以後努力改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