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外科學家發新論述:呼籲放開人類胚胎基因研究限制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7-10-7 0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年10月07日 07:18 央視新聞

  帥俊全/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6日消息,北京時間10月6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與九位國際知名學者聯合發表了關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新論述,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在線發表。專家認為,隨著近期關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深入,人們對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理解正在加深,這些理解可能在未來幾年對世界範圍內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礎。雖然存在種種限制,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有效推動人類胚胎髮育學的研究。如果對於人類胚胎研究的限制可以進一步地合理放開,科學界將有望能夠取得更加重大的成果。

  專家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學術聯合會來協調相關國際合作,以更加有效地推動可遺傳型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學術聯合會可以向著四個方向努力:完成包含調控網路的人類胚胎髮育的細胞譜系圖;繪製從受精卵到原腸胚的人類胚胎單細胞解剖圖;完善胚胎髮育中遺傳缺陷的資料庫;建立服務於人類胚胎研究的共享工具和資源平台。

  基因編輯是指對「生物的整套遺傳物質——基因組」進行精確地插入、敲除和改變。在疾病治療和預防方面,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應用於恢復成體病變器官的功能以及預防未來後代的遺傳病發生。然而,和每一種新技術的應用一樣,基因編輯同樣存在著它特定的利益、風險、規則、倫理和社會影響等問題。

  被《科學》雜誌評為2015年度科學突破的CRISPR / Cas9系統提供了一種較從前的方法能更準確和靈活地改變DNA的基因編輯技術。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尤其是在2015年第一次被用來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之後,全世界範圍內針對這項技術可能對未來人類產生的影響掀起了激烈的辯論。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以及英國皇家學會在2015年12月聯合召開了人類基因編輯的國際峰會。峰會召集了22位各領域的專家組成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共同討論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倫理以及監管問題。經過多輪的討論和修改,委員會於2017年2月14日發表人類基因編輯的報告書。

  此次中外科學家關於人類胚胎編輯的新論述,在再次重申報告書中的重要點之外提供了關於可遺傳的基因編輯的一些澄清和新想法,並著重闡述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對於胚胎髮育等基礎研究的重要推動作用,以及國際學術合作對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潛在臨床應用的重要意義。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