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航天工業難拾蘇聯時代輝煌:失誤連連 後續乏力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7-10-7 05: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10-06 13:46:45 來源: 參考消息網(北京)

  

  參考消息網10月6日報道 美聯社10月4日報道稱,「斯普特尼克」號發射升空60年後,當初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運載火箭的改進版依然是俄羅斯太空計劃的中流砥柱——這既是該國技術實力的驚人體現,也是它沒能再創輝煌的一個標誌。

  與冷戰時期的太空曾經是美蘇主要競爭場所不同,現在的太空探索在克里姆林宮的重要事項榜單上似乎排名較低。

  目前唯一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的「聯盟」號飛船,正是在1957年10月4日將「斯普特尼克」號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R-7運載火箭的改進版。

  蘇聯設計的另一種經久耐用的機器——用於將商用衛星送入高軌道的「質子」號重型運載火箭——也是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的。

  兩種運載火箭都為自己贏得了可靠耐用的名聲,但近年來一連串的發射失敗卻在它們的履歷上留下了污點,令人懷疑俄羅斯的航天工業是否還能保持和從前一樣的高水準。

  2016年「質子」號和「聯盟」號出現的小故障源於為它們製造發動機的沃羅涅日一家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的失誤。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將70多台火箭發動機送回生產線以更換有缺陷的零部件,導致「質子」號的發射中斷了一年時間。

  那次中斷也損害了俄羅斯在全球商用衛星發射市場的地位。去年,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次數首次少於美國和中國。

  客戶們日益轉向了更新、更高效且更實惠的選擇,比如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火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取得了一大突破,即實現了火箭的重複使用從而降低了成本。

  俄羅斯官員意識到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及其他競爭對手帶來的挑戰,但他們卻沒能為俄羅斯如何保住自己的全球市場地位給出任何具體方案。唯一的權宜之計似乎是製造一種低功率版本的「質子」號運載火箭以降低成本。

  與此同時,旨在取代「質子」號和「聯盟」號的「安加拉」運載火箭的研發過程則屢次受挫,前途未卜。成本較高且尚未建立口碑的「安加拉」可能很難在國際市場上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及其他對手生產的運載火箭展開競爭。

  雖然在美國太空梭停飛后,「聯盟」號成為唯一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的飛船,但隨著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第二代「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定於明年試飛,俄羅斯很快就將失去自己的壟斷地位。

  研發新型飛船以取代50年前設計的「聯盟」號載人航天器的工作進展緩慢。名為「聯邦」號的飛船暫定於2023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但人們對於它的特點和功能仍知之甚少。

  

  資料圖:俄羅斯假想的月球基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