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不需要乖小孩,培養孩子,請遵循七條原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愛飛親子

  

  孩子與父母的相處互動中,你是不是覺得這些對話似曾相識。

  「兒砸,天氣冷了,多穿一件毛衣吧!」

  「可是媽,我不冷啊」

  「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是不是非得弄感冒了才高興」

  「好吧……」

  

  「兒砸,考公務又穩定,工作又輕鬆,你畢業回家考公務員吧」

  「可是媽,我不喜歡公務員」

  「我都是為你好,我和你爸含辛茹苦地把你養大,你怎麼就體諒體諒我們的心情呢」

  「好吧……」

  我們的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這聽話兒子的身影,聽話「兒砸」的父母應該比較省心吧,孩子能按著他們設計的路線順順噹噹地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但是這樣的「兒砸」真的好嗎?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唯你的命令是從的人,你會覺得他們可愛嗎?

  

  更多時候,人們喜歡「不聽話的孩子」。只要看過《爸爸去哪兒5》的人,都會迅速被「山雞哥」Jasper圈粉,尤其是第一集中,Jasper竟然敢拿著喇叭對著暴怒的「山雞哥」喊:你可以停止生氣了嗎?更是圈粉無數。

  在這個片段中,爸爸陳小春趕著回家,Jasper在後面走得慢吞吞的,玩弄手中的喇叭。「山雞哥」怒火值一直在飆升,最後終於爆發了,罵了Jasper,隔著屏幕都覺「山雞哥」很恐怖。

  

  面對爸爸恐怖的怒火,「小小春」不但沒有哭,而是淡定地打開喇叭和爸爸頂嘴:「你可以停止生氣了嗎?」,說完還不忘關上喇叭。

  山雞哥愣了一下,沒想到兒子會這樣和他對話,突然意思到自己剛才的言行有所不妥,不久就軟下來和孩子道歉:「對不起!」

  

  這個片段給爸爸陳小春帶來震撼,也讓電視機前的家長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孩子教育成聽話的乖寶寶?

  有研究曾做過這樣的測試,將2—5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是大人認為的「調皮搗蛋」的孩子,而另一組傾向於聽從大人指令的溫順寶寶。在後來的追蹤調查中發現,反抗性更強的「調皮」寶寶中,80%的孩子更具有判斷力,不依附別人。在乖順寶寶的組別中,只有24%的人長大后相對獨立,剩下的對別人的依賴性很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共同心愿,誰也不願意教育出一個沒有主見,沒有判斷力的孩子,這樣的寶寶長大后很難獨立生活。那到底要用什麼教育方式才能教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主動掌握自己人生的孩子呢?前段時間名人李開復在臉書上分享了自己培養孩子的七個原則,也許能給寶爸寶媽帶來啟示。

  01

  讓孩子學會主動選擇,做自己的主人

  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小時候為孩子包辦一切,小到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大到讀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他們希望盡自己所能掃平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很少給孩子機會自己去選擇,自己做決定。當孩子到了完全要負責起自己生活的時候,孩子開始變得茫然無措。

  

  當然讓孩子做選擇,並不代表父母放縱什麼都不管。孩子小時候還沒形成成熟的是非的判斷觀,所以不妨從生活的小事開始,試著讓孩子自己選擇,自主安排,哪怕他們的一些決定是錯的,伴以父母的指導,他們也能很快在錯誤吸取教訓,成長起來。

  02

  讓孩子養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兒行千里母擔憂」,在許多父母的眼裡,不管孩子長多大,走多遠,孩子都是他們認為的小朋友。無微不至的擔憂和牽掛對孩子來說也有可能是一種羈絆,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僅僅需要優越的物質生活和無微不至的照顧,更需要父母交給她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03

  讓孩子做一個有好奇心的人

  相信不少朋友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拿著一個問題問父母的時候,他們不是說:「小孩子家家,哪來這麼多為什麼」,就是說:「去去去,一邊去,媽媽正忙著」。從那以後,你就不再問父母為什麼了,遇到問題即使不懂,也就讓它不了了之。很多父母不知道,是他們在不經意之間毀掉了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04

  讓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劉墉曾說過:「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

  父母可以從大方向指導孩子,比如:你把自己房間整理乾淨,這是你的責任。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你看,房間又被你弄得亂七八糟了。對孩子多些指導和鼓勵,比單純的批評抱怨更重要。

  05

  要相信我們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喜歡事事親力親為,說到地底就是不相信我們的孩子能自己把事情處理好。童欣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他素以負責著名。他曾經說過:我母親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那就是信任。

  

  他小時候在學校犯了錯,媽媽甚至沒有責備他,只是溫和的看著他驚恐的眼睛對他說:「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

  06

  不要太多說教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此生,與其和孩子空談道理,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多去經歷,保持自己的判斷力。如果孩子只相信父母的說教,他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但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說教,他可能會叛逆,或者不信任你

  07

  給孩子機會對你說「不」

  小小春Jasper敢用喇叭直接和爸爸「開懟」,說明平時「山雞哥」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允許他說不的。試想一個事事專制,以自己為中心的家長,他的孩子敢和父母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嗎?

  

  生活中有了不同意見,父母要鼓勵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鼓勵他"有了委屈你就喊出來"。如果孩子能一條又一條講出自己為什麼反對,就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是一個親子溝通的過程,也是一個訓練孩子表達自我的好機會。

  

  專註孩子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和家庭親子關係處理,點擊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愛飛親子】,百萬家庭的共同選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8: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