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上最牛媽媽:從未讀過書,卻養出了擁有35個博士學位的大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陪寶寶寫日記

  胡適,是上個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和學者之一,他畢生著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義。正是這樣的思想幫助許多青年樹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獨立思考、尊重事實的思維方式,成為具有民主和科學素養的人。

  這樣一個謙謙君子,哪怕遭論敵奚落,也從不記恨於心,可是在民族大義、自由真理面前、絲毫不會退讓的人,在《四十自述》里這樣回憶他的母親:「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的眼光,就嚇住了。」

  那麼,是什麼樣的一個母親,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培養出了這樣一個j史上最牛的大師——一生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

  

  言傳勝於身教,塑造孩子堅毅性格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做好榜樣

  胡適母親馮順弟,17歲時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適父親做填房,五年後,胡適父親客死他鄉,留下了從小敗家、抽鴉片、賭博、到處欠錢的大兒子和四歲的胡適。馮順弟成了寡婦。

  面對債主馮順弟強作鎮定,幫繼子償還賭債,不計較兒媳的指桑罵槐和尖酸刻薄,也不說傷感情的話。

  可是,她仁慈大度卻並非沒有原則,對於超出底線的侵犯,堅決予以反擊:

  胡適的五叔遊手好閒,經常賭博、吸食鴉片,有一次發牢騷,竟然說胡適母親有事總請某人幫忙,一定生活不檢點。這事情傳到馮順弟耳朵里,她大哭一場,哭完之後隨即請來家裡長輩,並叫來胡適的五叔當面對質,直到五叔當面賠禮認錯方才罷休。

  胡適像極了他母親,從來不計較繁瑣小事,但涉及到自由真理,哪怕是蔣介石,也敢當面批判。

  

  充分尊重孩子,時刻顧及孩子自尊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過於激動,不分時間地點場合肆意責罵,其實出發點是好的,但這樣會傷害孩子自尊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加排斥和抗拒父母。

  胡適的母親從來不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和指責胡適,如果犯的是小錯,她就會在第二天早早起來,等兒子醒來時教育他,讓他認識到錯誤並反思。但如果是大錯,那絕不姑息,等晚上沒人時,關上門,該打打,該罵罵,該罰罰。

  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銀滿屋,而是書香滿地

  胡適的父親臨終之前曾留下遺言:「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念書」。馮順弟懷揣這份信念,不惜勞苦讓胡適讀書。

  馮順弟曾經向人借了八十塊錢大洋給兒子買了一部圖書集成。當時的八十塊錢,是什麼概念呢?毛主席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月工資是8塊,而當時在北京買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才不過兩百塊錢而已。而她卻把錢全部用來給孩子買書了!

  為了儘早讓孩子進入學堂學知識,胡適四歲便被母親送進學堂,她在學費的基礎上每年多給先生兩塊大洋,為的是讓先生對年幼的他多加照顧,多傳授知識。

  靜觀現在的父母,每天都在絞盡腦汁的想,如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如何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提供一系列的豐厚的物質生活,報各種興趣班和培優班,可是卻沒辦法靜下心來陪伴孩子看看書。

  

  民國時代風雲變幻,亂世之中出英雄,很多大師均出自於寒門,他們之所以能夠站在文化之顛讓後人敬仰和尊重,很大程度是因為背後有像胡適母親這樣的父母:

  物質貧窮但是精神富有,生活在最低層,卻從不感到自卑而不讓孩子上進!和所有高等階層的人一樣,迫切渴望著子女成龍成鳳!而他們給予子女 最好的,並不是以父母之威凌虐於孩子意志之上,也不是極盡所能給孩子最大的物質支持,把寒門子女像「富二代」那樣去培養,而是以身作則,面對苦難時隱忍、堅強,面對孩子時慈愛、溫暖。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了什麼是榜樣的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3: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