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秦始皇陵里的它告訴我們:秦朝時期,我們已經和阿富汗有了來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野史點點通

  國慶中秋雙節,很多人都出去旅遊,去各大旅遊地。而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馬俑,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景點,有很多很多遊客前往參觀。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

  

  1974年3月,隨著陝西農民發現兵馬俑,秦始皇陵神秘的面紗又再一次被揭開了。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實行的是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而等到秦始皇的時候, 秦始皇並沒有用人殉,而是才用陶俑的方式,把自己的千軍萬馬,把自己生前輝煌的一切製作成陶俑,用陶俑當殉葬品。

  

  其實,兵馬俑不僅僅代表著歷史,代表著秦始皇的豐功偉績,還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於成熟的標誌。

  並且,隨著我們對兵馬俑的不斷了解,不斷研究,我們可以得知千年前的歷史,得知千年前的真相,知道千年前人們都是怎麼生活的。

  兵馬俑的修建整整用了39年,修築秦陵的同時製作並埋入隨葬坑內的。

  

  當初,秦始皇想死後都統治世界,想擁有一個自己的地下帝國,想有一支可以幫助自己橫掃天下的兵馬。

  所以,秦始皇陵里的兵馬俑都是有依據的,都是秦始皇模仿自己的千軍萬馬建造的。

  每個兵馬俑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色,每個兵馬俑都是不同的,沒有兵馬俑都是千年前秦人的真實景象。

  

  製作陶俑是不簡單的,尤其是給秦始皇製作。因而,秦始皇在製作陶俑的時候,找了全國最優秀的陶工,把他們都號召起來,為自己服務。

  而在那個時候,每個陶工都希望自己也可以跟隨著這些陶俑一起留名青史,讓後人知道。

  於是,他們想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他們將自己的名字或者是自己的地名等等,都刻在每一個陶俑的下面。

  秦始皇陵里有很多可以研究的東西,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專家們發現根據兵馬俑的形態特徵、服飾風格,可以發現兵馬俑是受斯基泰文化的影響。

  什麼是斯基泰文化呢?

  

  所謂的斯基泰文化則是最古老的游牧民族文化,他們在大草原上生活了幾千年,早在我國的西周時期,他們就一直生活在南俄草原等地。

  對於他們,《史記》等史書都有記載。

  既然秦始皇陵里的兵馬俑受到了斯基泰文化的影響,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很簡單也很直接的結論:在千年前,在秦始皇時期,在秦朝時期,我們與這些民族就已經有了來往,有了交流,我們就已經深深影響了他們。

  

  而斯基泰文化,這些古老的民族,就是如今的阿富汗等地區。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千年以前,我們中國的影響力已經到阿富汗地區。

  不說啥,為我們的秦始皇,我們的歷史,瘋狂打call。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