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母親的教養,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智媽幫

  01

  前天(25日)傍晚,空姐陳女士在朋友圈記錄下這件動人瞬間:

  「今天頭等艙上來一位獨自帶孩子的媽媽,還沒上來就覺得這個寶寶很可愛,飛機起飛后她還給我一袋小糖,我連忙感謝她。

  整個航程中寶寶非常乖,沒有大聲喧嘩,只是偶爾叫幾聲阿姨,一直安靜地認真看書和看iPad……」

  

  讓空姐感動的,是這位媽媽送的小禮物。裡面是耳塞和兩顆糖果,禮物雖輕,但最動人的是背面列印的那段話——

  「你好!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

  這不是我第一次出門旅行了,可是獨自帶我的媽媽還是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畢竟飛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很煩躁。

  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會儘力保持安靜的。

  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Wendy祝你旅途愉快喲。」

  

  這位送耳塞和糖果的媽媽不僅感動了空姐,也感動了很多網友。

  @暴雨暴雨下不得:

  

  媽媽寶寶好樣的

  @覓食八戒:文明流於細微卻深入人心

  

  @__希查查 : 這位媽媽的周到體現了她的素質以及善良。這位寶寶以後長大三觀和品德應該會很正吧

  

  @螞蟻:好家教來自好父母

  @耽於美色而已:一歲半的小孩很難控制情緒,看來這個媽媽真的是教的很好了,我小外甥兩歲了,特別皮,對啥都好奇,揍哭了才老實,出門的時候他媽老是假裝不認識他。

  @答案愛吃西瓜:這個事兒國外有過!我看見過新聞,很棒很暖。

  @明天的小綠蘿:我當時帶四個月的孩子從舊金山飛回廣州,準備了二十多份這樣的道歉信,結果那天公務艙只有三個人,只用了三份,而且大家還很主動地說有事隨時找他們幫忙,感恩

  

  @幸運草貳號:想嘗嘗那個糖

  

  @寒風孤蝶:不是因為坐頭等艙才這樣 而是因為這樣才坐頭等艙。

  有這樣的父母,乘客怎麼樣都很難生氣吧,而且我相信有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還不會真的大吵大鬧。

  他們應該會愛、會照顧、體諒別人。

  

  02

  前不久參加一場婚宴,恰巧,我坐的那張桌子上,小孩子特別多,我的旁邊,坐著一個十一二歲男孩。

  每道菜一上桌,男孩就趕緊搶。

  特別是遇上他愛吃的,乾脆就死按著盤子不撒手,或者端起盤子都扒拉到自己的碗里。

  別的孩子也心急,但只能幹瞪眼,大人們更是互相瞅瞅,無話可說。

  又上來一道南瓜盅,男孩依舊霸佔著,一個女孩也非常想吃。

  她無助地瞅瞅媽媽,媽媽安慰她:「別急,咱們晚一會兒吃。」

  「可是晚一會兒就沒有了。」

  「如果沒有了,媽媽回家給你買。」

  女孩聽話地點點頭,忍著咬了一下嘴唇。

  男孩的母親就坐在他旁邊,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

  有人似乎看不過眼,笑著對那個母親說:「這孩子胃口真好!」

  母親笑呵呵地,似乎並沒聽出弦外之音:

  「是,不用操心,以前不行,跟著出來吃宴席,什麼都不拿,真是氣死我了。

  回去就罵一頓,現在好了,什麼好,吃什麼!」

  她說得一臉得意。別人聽得目瞪口呆。

  也不用奇怪孩子在桌上的不良表現了,母親的話已經告訴我們,孩子接受了怎樣的教育。

  

  03

  知乎上有個小故事,是說有一群熊孩子,喜歡在別人午睡的時候去敲人家的門,後來很多鄰居找家長們投訴。

  大部分的家長會選擇罵一頓或者揍一頓,然後威逼利誘「下次再這樣有你好果子吃!」

  或者「你是好孩子,下次不要這樣了,媽媽給你買糖吃」之類的話。

  有一位媽媽卻沒有這麼做,她什麼也沒說,晚上的時候不動聲色地坐在客廳看電視。

  孩子在卧室寫作業,隔三差五就聽到有敲門聲,可每次開了門只看見自己的媽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根本沒有搭理他的意思。

  終於孩子憤怒了:「你怎麼老打擾我寫作業!太過分了!」

  老媽慢悠悠地說:「那你呢?每天趁別人睡午覺的時候去敲人家的門,是不是也很過分?」

  孩子頓時憋紅了臉,過了老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我…錯了。」

  之後的一切就變得異常順利,孩子主動去找了鄰居一家家道歉,再也沒有參與那些熊孩子的惡作劇,還學會了什麼事都換位思考一下。

  雖說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所承擔的分量並不比母親少,但在中國社會,大部分孩子還是與母親相處的時間更多些。

  這就使得母親的細微末節的舉動都可能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孩子的一生中,藏著的其實都是媽媽的教養。

  有教養的母親帶出來的孩子必定也是風度翩翩的,而缺失教養的母親帶出來的孩子則是令人瞠目,甚至是惹人唾罵的。

  

  

  04

  鄭淵潔說:「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比爾·蓋茨的母親說的話更戳重點:「兩個民族的競爭說穿了是兩位母親的競爭。」

  民族的競爭就是教育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就是深層次的兩個母親之間教養的競爭。

  一個漠視社會道德和規則,不顧他人的感受,處處只想占別人小便宜的母親,你能指望她培養出彬彬有禮,尊重他人,道德高尚的孩子嗎?

  一個抱著孩子闖紅燈、翻護欄;

  在公共場所吞雲吐霧、隨地吐痰;

  為了一點小事就和丈夫鬧得天翻地覆的母親;

  你能指望她培養出情緒穩定,遵守社會規則,溫文爾雅的孩子嗎?

  一個肆無忌憚到處說別人壞話,揭別人短處,用最大的惡意去中傷別人的母親,你能指望她培養出言談優雅,性格豁達的孩子嗎?

  不,絕對不可能!

  母親的教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教養,母親的言行舉止,孩子從小到大耳濡目染,一個沒有教養的母親培養不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一個和藹溫柔的母親,與一個脾氣暴躁的母親;

  一個勤勉樂觀的母親,與一個慵懶抱怨的母親;

  一個通情達理的母親與一個是非不分的母親;

  她們所培養和教育出來的孩子,是絕對不在一條起跑線上的。

  在中國,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遠遠超過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勝過爸爸。

  為了整個家族著想,台灣的著名教授洪蘭說,與其花錢教兒子,不如去栽培你媳婦。

  這句話,不能同意更多。

  一個媽媽的教養決定了一個家族的命運,這句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