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尋城巷陌,閑說斜塘老街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9-26 0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17-09-25 09:11:05   來源:叫囂  

  斜塘煙雨景如何?水閣蘆簾對戶居。

  已隔一條衣帶水,不同調笑酒家胡。
  

  斜塘有千年的歷史底蘊。據《蘇州老街志》記載,斜塘老街在金雞湖東1.5 公里處,形成於清朝初年。長約200 米,寬2 至3 米,東西向,街南臨斜塘河。

  現在的斜塘老街,是由於金雞湖建成的堤壩而形成的一條商鋪林立的街市,我覺得與其叫它老街,不如稱之為水上驛站。
  

  忘了是在哪一角落捕捉到的這個一抹綠,別樣生機,望得出了神。不知道明清那些詩人曾來此遊覽時,會不會是一樣的景別。

  蘇州詩人高啟過斜塘,發現小橋靜卧、水巷逶迤的斜塘風景是那樣古雅精緻,留下了這樣的詩句:「漫漫村塘水沒沙,清明初過已無花。
  

  當年斜塘老街上的早出晚歸,買進賣出,好比年畫,或者窗花,好比短衣衫上的亂針銹,或者長辨梢上的蝴蝶結,粗糙的生活中透露的精細,平常日子裡產生的情趣。使一個時代的平凡生活詩意盎然。

  如今這片土地,雖然商鋪林立,小資文藝、可口甜點、遇見書房... 卻仍然一片安詳靜謐。
  

  舊時,斜塘商家以「金、張、馬、陸」四大姓氏稱著,其中金姓最具實力,有諺云:「車坊一個鎮,不及斜塘一個金。」

  這張照片中是斜塘老街的舊址。反映了當年「金永盛醬園」的一番生活景象。
  

  斜塘是沉寂的,似乎只是一片「白鷺野鴨共秋水,蘆影葦風映孤舟」的古拙景緻。

  看到這樣一副景別時,剎時便覺得這個小花園是自家的了。如若能在園子中喝茶彈琴、與三兩好友閑聊,便是說不出的愜意了。
  

  時光賦予了土地靈氣,爬山虎爬滿了整座牆壁,石榴樹長高到二樓,滿滿的果實由著鳥雀啄食,小奶貓長成大花貓,趴在門口懶洋洋曬太陽。

  可以想象,當年老街繁華時,行路人摩肩接踵,茶館內行令猜拳,擺地攤叫賣聲聲,慰民橋人影穿梭,就像一幅水鄉清明上河圖。
  

  斜塘老街還是在老街的原址,舊韻新詞。老街如僅有地址和空間,少了年輪的痕迹,光陰的故事,卻不知道其靈魂在何處。「江南水鄉」、「白牆黛瓦」的概念里,最看不得就是人為的雕琢和刻意迎合。

  也罷,說到底,日暮之下的老街,可以說和「小橋流人人家」相輝映了。

  要知道,

  行人走的多了,石板路就有了呼吸。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