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醉蟹銷魂!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少女心 三聯生活周刊

  

  早年讀書,每年中秋都要回家,想著能在落地后吃上幾隻我媽做的醉蟹,可能是20多個小時長途飛行不覺辛苦的原因之一。

  流淌著黃酒氣息的醉蟹,徒手戰鬥方能暢快。從掰蟹腳開始,先品了回味甘甜的蟹肉,再揭開蟹蓋,有撥開雨霧見日出的欣喜,也多了幾分探求之樂。一口咬下粘稠糊嘴的蟹膏或厚實豐腴的蟹黃,為這次探索畫下句號,如此反覆。一番雲雨後,場面會像空襲過後的城市,經過我細緻打量的醉蟹,最後的殘骸估計連DNA都驗不出來。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感覺自己才算真真切切的回到了家。

  

  「秋風起,蟹腳癢」,在外漂泊的江浙人其實更癢,每到此時此刻都會對那膏肉肥美、酒香撲鼻的醉蟹有執念。光蒸是不夠的,還要醉。江南水鄉自古便喜歡吃醉貨,醉蟹、醉泥螺、醉魚、醉蝦、醉雞、醉棗等等。

  

  《射鵰英雄傳》黃蓉、洪七公

  《射鵰英雄傳》里黃蓉做田雞給洪七公吃,捉到田雞不急於宰殺,而是用先酒把它們灌醉,等到田雞暈暈乎乎時再烹食。這樣的做法深深的打動了七公,吃得油光滿面,讚不絕口。

  郭靖不解,黃蓉則解釋道:田雞肉質細嫩,如果直接宰殺,會導致它們因過於緊張而肌肉繃緊,做出來口感硬邦邦,吃起來興緻少了大半。醉酒的田雞肉質鬆軟,宰殺時它們失去知覺,再加上體內的花雕煮到湯里,去腥提鮮兼得。

  

  烹飪界的高手,總會在烹食前會給肉質動物們來點特殊服務,以保證絕佳而獨特的味道。

  早年間,吃醉蟹是件很家常的事情,女主人們將褪殼的毛蟹洗乾淨,扔進用老酒、醬油和糖調製的醬缸里,放在陰涼處腌漬三五天,那一身傲骨都會在這罐子里醉生夢死了。吃的時候配上一盤茴香豆,一壺紹興黃酒抵消螃蟹的寒氣,「多乎哉,不多也」,讓人憶起書中孔乙己。

  

  醉蟹鹵配料

  醉蟹的鹵一般來說,都是紹興黃酒+生抽+老抽+很多大蒜,再根據喜好加蔥、姜,甚至花椒辣椒、香料,一同放入黃酒中浸泡,現醉現吃。江浙各地醉鹵的底方表現在醉蟹里口味略有差異,傳統的上海本幫醬燒汁:兩份黃酒一份醬油,醉蟹更加偏甜,除了白糖的作用外,講究的會加入陳皮提升醉蟹甘甜的口感;蘇北地區的會偏咸,杭州醉蟹雖然也屬於咸鮮口味,但與蘇北相比還是平和了許多。

  北宋詞人蘇舜欽說:「蟹之肥美,抵得上江山之美」。大閘蟹的美味,主要來自蟹黃或蟹膏,以及肉質。如果在生長過程中,攝入的肉食性「飼料」較多,就會增加肌肉中鮮味氨基酸的含量,蟹肉會有種淡淡的甜味。雌蟹的蟹黃則會更加甜香油滑,雄蟹則糯糯粘牙。大閘蟹的鮮既強烈又微妙,把它們浸在醉鹵里,除了祛腥,還可進一步提鮮、增香,鮮上加鮮。

  

  現在的人,對生活有了更精細的要求,生的醉蟹,這樣「生猛」的吃法,逐漸開始被人擔憂,熟醉蟹應運而生,顧名思義,要先蒸熟再入醉。更關鍵的,關於生醉蟹寄生蟲、滋生細菌的爭議,則可休矣。

  而且熟醉蟹看起來就,充!滿!食!欲!

  

  母后第一次做熟醉蟹就讓我驚艷,蟹黃的口感接近海膽,但比海膽更好吃,用牙齒咬開蟹殼的時候,鮮味放肆地在舌尖上濺開,野蠻又狂暴地掠過乾枯的味蕾,衝擊波般傳向嘴中每一個角落。心裡的感覺好像在一個平淡無奇的夏夜,突然絆倒在草地上,結果驚起了漫天的螢火蟲。

  熟醉蟹做法其實並不難,挑選2兩的蟹,先養蟹,放進清水,每隔半小時換水,反覆幾次,蟹就算養乾淨了。接下來給蟹洗澡比較危險,每一隻都要用牙刷正反面胳肢窩和腳趾縫裡都刷一遍,沖洗後上鍋蒸熟。之後連同黃酒、生抽、花椒、蔥、姜、陳皮、白糖、鹽、礦泉水等,一股腦的放入容器內,高度白酒,來一點點,確保醉鹵沒過螃蟹,密封起來,腌制兩天即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4: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