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蜜蜂怎麼了?「蜂群崩潰綜合征」是否會使其滅絕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9-23 0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7-9-23 06:42 編輯

  2017年09月22日 07:44 新浪科技

  

  正在采蜜的西方蜜蜂,拍攝於坦尚尼亞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許多人都聽說過蜜蜂蜂群突然消失的新聞,但對其背後的緣由不甚了解。這個問題出現在Quora網站上之後,台灣大學的昆蟲學系助理教授Matan Shelomi(中文名為薛馬坦)在該問題下做了詳細的解答。以下便是他的答案。

  我(以及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昆蟲學家)經常被問到關於蜜蜂的問題。「它們有麻煩了嗎?」「為什麼它們正在消失?」「我能做什麼?」這些問題倒還無妨,讓人惱火的是我得到的答案。「這明顯是轉基因的問題!」「我們必須禁止新煙鹼(neonicotinoid,又稱類尼古丁,是一類和尼古丁相關的神經活性殺蟲劑的總稱)!」「我們該怎麼阻止那些正在殺死蜜蜂的企業?」呃,問題在於新聞媒體需要有轟動性的議題和簡單易懂的故事,而大多數人想要的是每個問題都有一個答案。然而,生物學的原理並非如此,真相無法歸結在一個標題之下。

  前不久我剛聽過一場很棒的演講,演講者是令人尊敬的梅·貝倫鮑姆博士,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昆蟲學家,也是對「蜂群崩潰綜合征」(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的科學闡述者。蜂群崩潰綜合征是描述蜜蜂消失現象的專業術語。這裡,我將介紹目前蜂群崩潰綜合征的研究狀態:它的歷史、原因,以及我們怎麼阻止它。

  總結一下:蜂群崩潰綜合征沒有單一的原因。沒有哪一種化學物質應該被禁止。一種生物的消失也不能歸咎於某一家公司。相反地,蜂群崩潰綜合征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的整體要比其中的部分致命得多:對在基因上已經十分脆弱的蜜蜂來說,這是一場在生物學和文化上都難以承受的考驗。但是,蜜蜂,以及其他蜂類都不會很快就走向滅絕。

  蜜蜂的歷史

  人類採集西方蜜蜂(又稱為歐洲蜜蜂,學名:Apis mellifera)的蜂蜜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這種蜜蜂原產於歐洲、亞洲和非洲,是一種很容易被馴養的蜜蜂,不僅用來生產蜂蜜,也能幫助給農作物授粉。還有另一種蜜蜂是東方蜜蜂(學名:Apis cerana),原產於亞洲。在全世界範圍內,西方蜜蜂更為常見。幾個世紀之前,美國從歐洲引進了蜜蜂,這些蜜蜂很好地適應了當地的植物。沒有蜜蜂,某些農產品(特別是扁桃仁,即巴旦木)就無法生產出來。

  不過,養蜂並不容易。與所有的動物一樣,蜜蜂也會生病;而且和所有的農民一樣,養蜂人會盡一切可能確保蜜蜂的健康,治療或預防任何可能的疾病問題。最大的蜜蜂疾病問題是幼蟲腐爛病(foulbrood),這種細菌疾病會讓蜜蜂幼蟲變成一團黏乎乎、令人噁心的棕色物體。為了阻止幼蟲變成流體,蜂農開始使用抗生素。還有一種被稱為微孢子蟲(Nosema)的真菌也能摧毀整個蜜蜂種群,於是蜂農們開始用起了殺真菌劑。能帶來最嚴重後果的是瓦蟎(學名:Varroa destructor),這種蛛形綱動物能附著在蜜蜂體外,吸食蜜蜂的體液。這已經足夠糟糕了(它們的種名「destructor」意思就是「破壞者」),但情況還可以更糟。瓦蟎在蜜蜂身上造成的傷口會感染細菌和病毒,包括翅翼變形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這種病毒實際就是由瓦蟎傳播的。1987年,瓦蟎隨一隻亞洲的東方蜜蜂被偶然帶入美國,如今已經傳播到世界大部分地方(除了澳大利亞……就目前而言)。為了控制瓦蟎,蜂農又開始在蜂房上噴灑殺蟎劑。

  過去一個世紀中,養蜂活動也發生了顯著的改變。蜂農發現了授粉市場,開始帶著蜂房,隨農作物種植季的變化前往不同的地方,一開始坐火車,後來自己開貨車。然而,蜜蜂依然供不應求。在美國,巴旦木行業協會甚至成功遊說了美國國會,同意從澳大利亞進口蜜蜂。這在當時其實是違法的——為避免從國外引入蜜蜂疾病,有法規禁止進口蜜蜂。隨著世界的發展變化,越來越多的荒野被開墾為農田,接著農田又變成了城市,蜜蜂的食物量不斷減少。蜜蜂的天然食物是蜂蜜和蜂花粉(發酵的花粉團)。野生開花植物的減少意味著蜜蜂的天然食物也在減少,它們需要其他食物來源。為了養活蜜蜂,蜂農們開始給它們餵食含糖溶液,包括含有高濃度果糖的玉米漿。

  走進蜂群崩潰綜合征

  2006年,美國許多蜂農報告稱蜂群大量消失。不是死亡,而是消失:蜂巢里的工蜂突然消失了,只留下蜂后和幼蟲。這實在很不尋常:蜜蜂不會把家園和家庭成員就這麼拋棄掉。工蜂消失之後,蜂群也隨之崩解。很快,這被證明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並且在歐洲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由於蜜蜂在農業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美國各地的研究小組開始展開合作,解決「蜂群崩潰綜合征」成為了優先課題。

  人們幾乎立刻就找到了替罪羔羊。反對轉基因生物的組織指責轉基因;反對政府的組織指責政府;陰謀論者則表示,政府在噴灑某些東西;外星人劫持論者稱,外星人正在帶走蜜蜂。有些人怪罪手機,有些人則怪罪奧薩馬·本拉登。一個理論稱,美國政府正在用蘇聯的心靈控制技術來對付美國人,以提高對伊拉克戰爭的支持率,而美國的蜜蜂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因為俄羅斯的蜜蜂安然無恙。所有這些指責都言之鑿鑿,不過我懷疑任何能如此輕易下結論的人會接受那些證明他們錯了的證據。事實上,以上提到的所有說法,從轉基因到手機,都是錯誤的。蜂群崩潰綜合征不是由轉基因、手機、外星人、車輛格柵、紫外線、電磁輻射、恐怖分子、共產主義者、資本家等等造成的。我們找不到支持這些說法的證據(反駁其中某些說法的證據倒是很多),而那些宣傳這些說法的人也給不出合理的解釋(提示:如果某個網站宣稱要向你展示「真實新聞」或者「他們不想讓你知道的真相」,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不可靠的)。那麼,真實的研究結果是怎麼說的?

  相關的研究

  巧合的是,在蜂群崩潰綜合征被報道之前幾個月,科學家發表了蜜蜂的基因組序列。研究人員於是利用這一新信息嘗試找出原因。他們對比了健康蜜蜂和崩潰蜂巢里殘存個體的基因,看看有什麼不同。他們發現問題並不在蜜蜂基因組本身,而是一個搭基因組「便車」的不速之客: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IAPV)。這種病毒在崩潰蜂巢中的出現頻率要遠高於健康蜂群。儘管發現於以色列(因此得名),但科學家認為這種病毒是通過澳大利亞的蜜蜂進入美國的。雖然有避免蜜蜂疾病傳入的法律,但美國還是從澳大利亞進口了蜜蜂。那麼,問題解決了嗎?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是不是蜂群崩潰綜合征的原因?

  答案是否定的。澳大利亞的蜜蜂確實攜帶著這種病毒,但它們並沒有蜂群崩潰綜合征。澳大利亞的蜂巢沒有崩潰。科學家對1950年的冰凍蜜蜂標本進行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之後發現,這些美國的蜜蜂也具有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遠早於從澳大利亞進口蜜蜂的時間。因此,這種病毒可以排除了。

  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別的東西。有科學家對蜜蜂體內的微生物群進行了研究。與人類一樣,蜜蜂的腸道里也生活著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幫助它們消化食物和做其他事情。關於人體微生物群如何影響人類健康有大量的研究(也有更多的誇大其詞和偽科學)。研究結果發現,健康蜜蜂和崩潰蜂群的蜜蜂在微生物群方面沒有差別。這一因素也與蜂群崩潰綜合征無關。然而,這是第一次有證據表明蜜蜂也會利用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對於最初用於蜜蜂的抗生素能抵抗相當長時間。2005年,一種治療幼蟲腐爛病的新抗生素問世,其他抗生素藥品也被引進,這可能影響了蜜蜂體內的微生物群。還有一點是,蜜蜂需要利用特定的真菌來發酵花粉,以獲得作為食物的花粉團。

  以下或許是蜜蜂基因組研究中獲得的最大發現:蜜蜂天然缺乏免疫力和解毒基因。與其他昆蟲相比,蜜蜂缺乏許多天然的防禦機制!具體而言,它們具有更少的谷胱甘肽S-轉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和細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這些都是動物(包括人類)用來分解毒素的蛋白質。蜜蜂以花粉和蜂蜜為食,很少接觸毒素。在數百萬年的演化史中,它們失去了許多這樣的防禦基因,這意味著所有的蜜蜂在面對疾病和化學製品時,處於天然弱勢的地位。

  那麼,蜜蜂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它們還有少量細胞色素P450和其他解毒基因。此外,它們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食物。花粉含有一些能正調節解毒和免疫基因的化合物。也就是說,當蜜蜂吃下含有花粉的食物,比如蜂花粉或蜂蜜時,它們會產生更多能抵抗病原體,以及代謝有毒化合物的蛋白質。由於蜜蜂的天然食物是蜂蜜和蜂花粉,二者都含有花粉,因此它們依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順便一提,同樣的規律也適用於人類,如果你吃的食物更加健康,你的免疫力也會隨之提高。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足夠信息,或許可以推斷出是什麼引起蜂群崩潰綜合征了。讓我給你一個提示:這不是單一因素引起的。無論你讀到什麼,如果你發現有任何消息來源只列出了一個原因——某種化學物質、某種殺蟲劑、某個公司、某個國家——那你就不必繼續看下去了。任何事情,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科學的運作機制不是那樣,蜂群崩潰綜合征並沒有單一的原因,解決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個。任何人如果否認這一點,那很可能就是為了向你灌輸某個特定觀點,或者還沒做好功課。

  以下就為你揭曉答案。

  是什麼導致了蜂群崩潰綜合征?在眾多假說中,只有4種看起來可能性較高:從1895年至今不斷增加的殺蟲劑用量;某種病原體或寄生蟲;由管理措施引起的免疫抑制;以及蜜蜂食物中營養成分的減少。那麼,應該歸咎於哪個因素?全部。

  2012年,科學家完成了對蜂群崩潰綜合征的文獻元分析和多次大規模研究。他們沒有找到原因,而是發現了幾個預示蜜蜂種群即將崩潰的指標。微孢子體真菌並不是指標之一:相反,健康種群具有更高的微孢子體水平!只有瓦蟎和翅翼變形病毒是看似有效的指標,而瓦蟎更為重要。前面提到,澳大利亞沒有瓦蟎,也沒有蜂群崩潰綜合征(儘管亞洲和紐西蘭也都沒有蜂群崩潰綜合征,卻都有瓦蟎)。瓦蟎是不是導致蜂群崩潰的原因?

  事情是這樣的。想象一個受到瓦蟎侵擾的蜂群。蜂農必須在蜂房中施用殺蟎劑,而蟎蟲與細菌或真菌不同,它們在演化上更接近蜜蜂。二者都是節肢動物。同樣的化學物質能殺死蟎蟲,也可能會殺死蜜蜂。儘管目前所用的殺蟎劑對蟎蟲的毒性要大於蜜蜂,但還不存在哪種能殺死蟎蟲的化合物是對蜜蜂完全無害的,無論是有機農業還是傳統農業都是如此。有些非化學技術可以對付瓦蟎,但都需要更多的勞作,成本高昂,而蜂農本身已經是在為邊界利潤工作了:你不會為了賺錢去養蜂!因此,現在的蜜蜂都暴露在殺蟎劑之下,而且經常是一次好幾種……超過了細胞色素P450的解毒能力。蜜蜂只能產生少數幾種能處理殺蟎劑的細胞色素P450,一種化合物還好,要是噴灑兩種或者更多化合物,它們就無法承受了。

  要注意,我甚至還沒有提到蜜蜂可能會在田野里遭遇的殺蟲劑,這主要因為它們還不是太大的問題。在最近新聞中常提到的新煙鹼,在歐洲已經由於公眾壓力而被禁止了?這類殺蟲劑依然在其他許多沒有出現蜂群崩潰綜合征的國家使用。事實上,沒有哪一種用在農作物上的化學物質——新煙鹼、Bt蛋白(噴灑或轉基因形式)、可尼丁(clothianidin)——與蜂群崩潰綜合征直接相關,而這也是意料之中的。農藥噴劑對蜜蜂的影響怎麼會有蜂巢噴劑的影響大呢?這講不通,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的蜂巢中,100%的蜂蠟都含有高濃度的殺蟲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包括我之前提到的抗生素和殺真菌劑。殺死微孢子蟲的殺真菌劑可能也會殺死那些將花粉轉變為蜂花粉的真菌!即使這不是問題,最終的結果也是使蜂巢積累大量的化學物質:即使禁止了在農作物上使用殺蟲劑,蜂巢本身也會受到噴灑或污染。

  你或許會說:「但是在使用殺蟎劑的時候蜜蜂並沒有死掉啊……」沒錯!殺蟎劑或許有毒,但並不會太可怕!細胞色素450還是能應對大部分殺蟲劑——如果蜜蜂健康的話。請記住花粉會刺激細胞色素P450的生成,但蜜蜂的食物已經不能再提供足夠的花粉。前面提到的棲息地破壞意味著自然界沒有足夠的花粉供蜜蜂食用。相反,人們用糖溶液或玉米漿餵養蜜蜂,而這些都無法像花粉一樣激發它們的免疫力。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情況有多麼糟糕,法國的養蜂人曾經在見到藍色蜂蜜的時候驚慌失措。最後發現,他們的蜜蜂沒有採集花蜜,而是以附近一家M&M工廠的含糖廢水為食,從中吸取了藍色染料。無獨有偶,美國紐約一位養蜂人的蜜蜂產出的是紅色蜂蜜,他發現他的蜜蜂原來是在一家馬拉斯奇諾櫻桃工廠覓食。沒有花朵提供食物,蜜蜂的營養狀況就會十分糟糕。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蜜蜂的免疫力也很低下……而當你考慮到長途運輸的壓力,大部分蜜蜂也都不會獲得很好的食物,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蜜蜂會生病。

  「慢著,那麼那些吃蜂蜜的蜜蜂呢?」你可能還會這麼問。你說得對,很多養蜂人選擇用蜂蜜而不是玉米漿來餵養蜜蜂……或者說他們以為是這樣。目前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大部分在售的蜂蜜其實不是真正的蜂蜜。問題癥結在於:2000年,美國對某些國家產的蜂蜜課以反傾銷稅,導致進口蜂蜜減少,由此導致從馬來西亞、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進口的蜂蜜增加。問題是這些國家都沒有商業性的蜂巢。我們怎麼能從不生產蜂蜜的國家進口蜂蜜呢?「洗蜂蜜」。有些蜂蜜會被貼上其他國家的標籤,然後避開美國的反傾銷稅。為了不被查到,他們會用超濾器將蜂蜜中的花粉過濾掉(因為可以用花粉追溯蜂蜜的原產國),並用玉米漿摻入其中。因此,你所看到貼著「蜂蜜」標籤的東西可能並不是蜂蜜,而由於這些「蜂蜜」不再含有花粉,因此對蜜蜂的健康並沒有什麼益處。

  總結一下,蜂群崩潰綜合征的發生是因為蜜蜂本身對疾病和化學物質的免疫力天然不足,而這兩種因素對蜜蜂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且經常一起作用;此外,由於營養不足的食物和充滿壓力的生存條件,蜜蜂的免疫力變得更糟。沒有單一的原因,同樣也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法。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9-23 06:42 | 只看該作者
我們能做什麼?

  首先,讓我向你保證,蜜蜂終將度過危機。蜜蜂並沒有滅絕的危險,即使是西方蜜蜂。野生蜜蜂其實活得好好的,消失的只是商業養殖的蜜蜂……而它們消失的速率也在降低!不同年份的下降速率不同,有些年份還會出現蜜蜂總數量的上升。舉例來說,2012-2013是蜜蜂最艱難的一年,許多蜂巢遭受了蜂群崩潰綜合征。原因?那一年美國中西部發生了一場旱災,大量開花植物死去。營養不足加上缺乏水分,以及艱苦的生活方式,使蜜蜂難以承受自然和人為的壓力(包括病原體和殺蟲劑),死亡的可能性更高。其他年份里,蜜蜂的日子要好過得多。

  不過,這些對於失去蜂群的養蜂人來說算不上什麼安慰。我們能做什麼來幫助他們嗎?兩件事。首先是在你的花園裡種一些蜜蜂喜歡的花,如果你有花園的話。在你的住宅附近為蜜蜂提供食物來源,可以減少一些棲息地喪失對蜜蜂的損害。其次,如果可以的話,請購買本地的蜂蜜,以支持本地的養蜂人。去農貿市場,或者找一些養蜂的人購買蜂蜜。這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你也可以保證自己買到的是貨真價實的蜂蜜,而不是經過處理的產品。

  那更大的問題呢?好吧,在找到對蜜蜂完全無害的殺蟎劑之前,我們還將繼續使用現有的產品。瓦蟎是元兇之一,必須加以控制,雖然解決它們的方法也是造成問題的另一個原因。至於禁止化學產品,無疑是個糟糕的主意。想一下新煙鹼:就算你禁止了那些新煙鹼類殺蟲劑(就像在歐洲),然後呢?農民還是會使用其他殺蟲劑,比如更早的產品擬除蟲菊酯(pyrethroids)——比新煙鹼的毒性更高!通過禁止特定的殺蟲劑,歐洲可能會使蜂群崩潰綜合征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如果你想從公共政策的角度解決問題,我的建議是阻止棲息地破壞,這個主意總是沒錯的。

  這也就說到了我最後的論點。你最佳的選擇就是獲得足夠的信息……這並不是說去尋找某個信息來源,然後盲目地相信他們。獲取足夠信息的意思是,你應當不斷尋找新的信息,並且從不滿足。這意味著當新的故事冒出來時,你要一直質疑,特別是當那個故事看起來太像真的,或者宣稱能「最終」回答某個問題的時候。

  獲取足夠信息還意味著不能把某個陰謀論網站或某個反農業技術博客,甚至是某篇新聞報道,與真實的科學數據混淆起來。此外,你也不能過於相信某一篇科學論文,特別是當這篇論文只是單次研究而不是元分析的時候。科學一直處在不斷的變化中:想想從2006年至今,我們對蜜蜂的了解改變了多少,有多少假說被驗證、被挑戰,然後隨著新證據的出現而被拋棄。甚至我現在所寫的這些有一天也可能改變(雖然現在還是被廣泛接受的)。蜜蜂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但我打賭這個故事不會有什麼激動人心的大結局,或者出現什麼高潮,而是會錯綜複雜,充滿著彼此交織的角色;故事的最後,或許不會過於引人注目,但應該會更令人滿意。(任天)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