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明威曾叫她bitch,如今卻有很多人寧願記住她的美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論壇小編 於 2017-9-21 22:50 編輯

  來源:簡約社

  

  從前,有一個男孩,愛上了一個女孩。男孩才華橫溢但一貧如洗,女孩漂亮迷人且家境充裕。

  男孩說:我愛你,我現在很窮,但總有一天,我會成為著名作家,給你夢想中的生活。

  

  後來,男孩事業有成,名利雙收,然後他們喜結良緣。

  

  那個男孩,名叫斯科特•菲茨傑拉德。他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號: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在很多人眼中,沒有之一。

  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托小李子的福,這部在中國曾經只流傳於英語系和文青圈的小說,經過他的電影宣傳后,一時間成為了大眾讀物。

  那個女孩,叫澤爾達。一個面容姣好,出身精英家庭的富家女。

  

  17歲的澤爾達

  二人的結合,絕對配得上「郎才女貌」這四個字。

  如果這是電影,一定是一部不算太糟糕的愛情勵志片。

  可惜我們今天要要說的,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對於真實的故事,我們往往猜不中結局。

  夫妻搬到紐約,借著菲茨傑拉德處女作《天堂的這一邊》掀起的閱讀狂潮,二人成了社交圈的寵兒,出入各類高檔宴會,夜夜笙歌。

  

  但是命運往往就是那麼善變。奢華的生活令二人債台高築,夫妻倆開始爭吵,菲茨傑拉德的寫作開始走下坡路,不得不給好萊塢寫劇本來維持生計。她開始偷情,愛上一個法國飛行員。最後,一個沉迷於酒精,一個患上了精神病。

  男孩死於酗酒引發的心臟病,死時不過44。八年後,住在瘋人院的女孩命喪火海,那時,她47歲。

  

  最終兩人合葬在一起

  每個人讀他們的婚姻史,最後都只留下嘴角的苦澀。

  如今,菲茨傑拉德早已被列入文學巨匠的殿堂,他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在美國現代文庫評選的20世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中高居第二名。在美國,凡是受過中學教育的人,都熟悉蓋茨比與黛西的故事。

  

  相比之下,澤爾達的形象就黯淡很多。

  很多年來,人們對她的印象止步於一個被寵壞的富家女:物質、勢利、自私。菲茨傑拉德的好友,著名作家的海明威就說她是一個碧池,在《流動的盛宴》中,他直言不諱地寫道: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是被女人毀掉的。

  

  大帥哥海明威和他的《流動的盛宴》美國初版封面

  她生前的諸多細節,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論斷。當年菲茨傑拉德的婚約,不過是她手上諸多婚約里的一樁,拿今天的話來說,尚未成名的斯科特完全只是一個備胎。

  按如此定論,二人後來的悲劇,完全都是澤爾達一手造成的。結婚後,菲茨傑拉德不得不靠瘋狂地寫作,來支撐澤爾達的奢華生活。過度的工作透支了他的身體和才華,最後讓他英年早逝。當菲茨傑拉德的作品開始走下坡路時,眾人紛紛指責這個「妖艷惡毒」的女人:是她毀了他。菲茨傑拉德在最後完成的小說《夜色溫柔》中,甚至用一個天才被精神病毀滅的故事來隱射自己的婚姻。他也堅信是她毀了自己,燒乾了自己的才華,奪走了他的夢想。

  

  《夜色溫柔》初版封皮

  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就好了。

  和很多著名作家一樣,菲茨傑拉德是在死後,才漸漸得到了評論界和讀者的欣賞。那個年代誕生了福特T型車,禁酒令,和爵士樂大師阿姆斯特朗,但是人們仍然將菲茨傑拉德看作那個年代的最佳代言人。

  澤爾達也再度進入了公眾的視野,隨著她的日記和作品被重新挖掘,人們在這個世故物質的女孩身上發現了故事的另一面。

  在這個版本里,除了嬌生慣養,她同時又充滿了激情和才華。優越的家庭環境滋養了她的美貌和桀驁。十八歲那年,她已亭亭玉立,是所有少年的夢中情人。她抽煙、喝酒、出沒於舞會。她物質,也很浪漫。她懂法語,也會寫詩,在自己的日記本里洋洋洒洒。她手上攢著幾個婚約,但她愛菲茨傑拉德,不僅僅因為對方俊俏,更是因為對方身上那種與自己類似的特質吸引了她。

  

  她是激發他靈感的繆斯。在二人相遇后,菲茨傑拉德就為了她大幅修改處女作《天堂的這一邊》中Rosalind Connage 一角的形象。此後,每一部小說,我們幾乎就能看到澤爾達的影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黛西,《美麗與詛咒》中的葛洛麗亞,以及《夜色溫柔》中的妮可。沒有澤爾達,就沒有菲茨傑拉德的成就與地位。

  

  《美麗與詛咒》初版封面

  菲茨傑拉德欣賞妻子的才華,但他的欣賞更類似於昆蟲學家面對稀世物種那樣,充滿了做成標本的佔有慾。他開始複製妻子的言行,他們的好友,同時代作家Lawton Campbell回憶道:「我見過斯科特用紙張、信封背面寫下澤爾達的話語,然後塞到口袋裡。他的口袋常常裝滿了她的快言快語和自己的觀察心得。」

  他的佔有慾還在不斷擴大。他禁止她去拍電影,嘲笑她的寫作,奚落她的舞技。他堅持讓她當個忠貞的家庭主婦,雖然這不妨礙他與電影演員彩旗飄飄,雖然他明知道她從小到大連衣服都不會洗。她為了逃離日復一日的家庭瑣事,不顧年紀,瘋狂地練習著芭蕾舞,直到高強度的芭蕾訓練誘發精神崩潰,開啟了她後半生的病人生涯。當然,他有時也鼓勵她發表作品。「但是,親愛的,還是以我的名義發表吧,至少我一篇短篇能賣四千美元。」他也許這樣說過。事實是,很多時候,他們聯名發表的小說,都是澤爾達的獨自創作。

  

  澤爾達的自畫像

  同時,他開始在小說里大段大段地摘錄她的日記和信件。在第二部長篇小說《美麗與詛咒》出版前的一篇採訪來看,澤爾達早就心知肚明。「有一頁特別像我婚後失蹤的日記里的文章」她說道。對於丈夫的「借鑒」,她是無奈,默許還是縱容?沒人知道。

  當他靈感枯竭,多年寫不出一部作品時,她用兩個月寫出了自己的處女作——自傳體小說《留給我這曲華爾茲》,卻遭到他的阻攔,聲稱她挪用了他要寫《夜色溫柔》的素材,如果不刪除其中的精神病相關內容就不得出版。儘管那些素材很多都是她給他寫的信。(兩年後,《夜色溫柔》才慢悠悠地出版)。

  

  《留給我這曲華爾茲》初版封面

  當她再度構思小說時,菲茨傑拉德更是暴跳如雷,不僅再次指責她抄襲,甚至當著醫生的面說她是個「三流的作家,三流的芭蕾舞者」。

  心死,就不再有眷戀。

  她再沒有寫作,直到丈夫去世。在從一個精神病院到另一個精神病院的輾轉中,她的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她沒有參加丈夫的葬禮,錯過了女兒的婚禮,甚至錯過了再度發表作品的機會。1948年3月10日,一場大火吞噬了她的生命。

  澤爾達的書信日記公開后,人們又異口同聲地說:「是傲慢自私的菲茨傑拉德毀掉了一個天才作家、畫家和芭蕾舞演員」。就像無數個在男權社會中被忽視的女性一樣,澤爾達的才華和悲劇,讓太多的女人感同身受。關於她的研究越來越熱門。她的作品被再度出版,成為學術研究人和文藝青年的床頭讀物。她的故事被無數戲劇、小說、電影再度演繹。她的名字和故事再度成為了很多人的繆斯。

  2007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獲獎作品《阿拉巴馬之歌》就再現了這對「瘋狂鴛鴦」的傳奇。

  

  封面是正在準備練習芭蕾的澤爾達

  著名的文青情懷片《午夜巴黎》中的菲茨傑拉德夫婦,抖森飾演的斯科特。

  

  她的故事也進入了大眾文化之中。2017年,好萊塢有兩部關於她的電影正在籌拍,她將由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兩個演員:「大表姐」勞倫斯和「黑寡婦」斯嘉麗來飾演。

  

  甚至連著名遊戲的《澤爾達傳說》中的澤爾達公主,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但是,澤爾達和菲茨傑拉德,誰是這段故事中的壞人呢?

  他毀了她,她也毀了他。就如同兩個任性的孩子一樣,深愛彼此,卻從未弄懂什麼叫愛。即使是在雙方最劍拔弩張的時候,她對他說「月亮像丟失的錢幣掉進深山,草地陰沉而刺鼻,我想讓你靠近,我想讓你靠近,我觸碰你,像秋天的平靜,甚至帶一點夏天最後的回聲「。他對她說:」是我見過的最精緻最可愛最溫柔最美麗的人,即使這樣也言猶不及。你所忍受的我,沒有其他人能忍受。「

  兩人寫出了爵士年代(一戰與大蕭條之間的時代)最華美的篇章,他們自己也如同筆下的人物一樣,以最契合爵士年代的結局,給那個年代貼上了最後的封印。

  如果時光駐留在阿拉巴馬州那段初次見面的舞會裡,該是多麼的好。

  

  就在雞年新春到來之際,一部關於她的傳記電視劇:《緣起澤爾達》靜悄悄地出現在大眾視野,從她的視角,重新解讀這一段曠世戀情。

  

  是時候,讓更多的人了解她的美麗與毀滅了。

  文/超人先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