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藏獒成災怎麼辦?聽聽高原上的一線工作者怎麼說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7-9-21 08: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Muffin32 發表於  2017-09-19 13:00

  編者按:這幾日,一篇「藏獒經濟崩盤,高原上萬流浪狗『成災』」的報道,成為眾人的熱議。青藏高原流浪狗泛濫是個不爭的事實。這些流浪狗會帶來哪些危害?是不是通過捕殺流浪狗來解決問題? 青海省雪境生態宣傳教育與研究中心(簡稱「雪境」)是一個致力於在中國西部地區開展自然研究和保護的中國本土的民間環境保護機構。自2014年開始,他們就把力量投入到了解決流浪狗問題當中。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們對流浪狗問題的思考。

  青藏高原上的流浪狗多具有兇悍藏獒血統,體型很大,平均體重達20公斤,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流浪狗的平均體重(14.7kg)。它們不但會咬人、捕食老百姓的牛羊,還經常成群結隊出發上山和雪豹搶奪食物,雪豹面對犬只的群攻沒有任何優勢。班瑪仁拓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會長加陽東雲仁波切就表示,當地兇猛流浪狗經常捕食山上的岩羊,他們就曾救助過被流浪狗咬傷的岩羊。

  流浪狗是疾病的橋樑,連接著野生動物和人類。一些地區流行的包蟲病,狗是最重要的傳染源。而人和牲畜身上的病原體,也可能通過它們傳播給野生動物。

  

  流浪狗在吃一匹馬。拍攝者:尹杭

  這樣的惡果,源於狗被遺棄、四處流浪。在藏族人生活中曾經是如家人一樣的狗,在傳統文化體系裡被嚴格禁止買賣。但隨著「藏獒經濟」的興起,人們養的狗越來越多,但品種卻未必好,未必真的賣得出去;隨著泡沫破裂,這些狗便飼養不下去了,成了流浪狗。加上牧民生活方式的變遷,看管牛羊的需求不再,定居城鎮也沒法養大狗,「棄狗」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在我們的調查中,很多人表示無力繼續養狗,生計來源又是這背後更深一層的原因。

  隨著流浪狗越來越多,它們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大。但如果你去問問藏族人,他們願不願意把這些狗消滅掉,很大可能會得到否定的回答。作為第一線的受害者,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消滅這些流浪狗?

  他們為何不願殺狗?

  2015年,我們調查藏族同胞對流浪狗的態度時,訪談了一個老阿媽,她講述了自己曾在喂流浪狗時被咬,但她不怪這些狗依舊餵食,因為幫助它們是出於佛教的教導。

  在我們的調查中,有超過80%的被訪者認為流浪狗會帶來咬人的負面影響,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牧民被訪者反應自己家的牛羊被流浪狗捕食過。當我們這些外人認為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去憎恨這些狗的時候,「餵食這些流浪狗」卻是當地人採取最多對待這些狗的方式,究其原因,主流的回答是流浪狗很可憐,要慈悲為懷。

  養活了流浪狗,流浪狗依舊可能會咬人。如果僅僅是喂喂狗,這樣的慈悲倒有點像是慷他人之慨。但他們並不只是如此。

  

  給死亡流浪狗念經的藏族人。拍攝者:新寨扎西

  上圖中的男人叫桑周,是玉樹巴塘移民村的村民,照片中的他正在給去世的流浪狗念經超度,念完經后他扛著狗的屍體爬到山頂上呼喚高山兀鷲,為它天葬。三年前,他開始每天去玉樹市的麵館拉剩飯餵養這邊40多隻流浪狗,定期給這些狗喂驅蟲葯、注射疫苗,我們去他家時,他指著院子里大大小小的十來條狗說:「養在這裡的都是身體比較虛弱的,我自己一直喜歡狗也養過狗有一些經驗,買一些葯來給他們治病。」 為了保護這些狗,這個人還和前來偷狗的無業遊民打過架。

  桑周曾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藏獒老闆,賣出過百萬元的藏獒,有一年他在甘肅的一個藏獒養殖基地親眼目睹了一隻狗被活剝皮準備做成狗肉的一幕,放棄了正在蒸蒸日上的藏獒生意,下定決心用自己的下輩子照顧這些可憐的生命。

  

  夏日乎寺活佛加陽東雲仁波切正在給領養狗的牧戶獻哈達。拍攝者:尹杭

  在佛教文化濃厚的藏族聚居區,像桑周這樣收養、救助流浪狗的人不是少數。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的白玉寺在今年3月份號召當地老百姓領養了500多隻流浪狗。果洛州甘德縣班瑪仁拓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和夏日乎寺為了防止寺院周圍的流浪狗上山捕食岩羊,推動了當地社區老百姓領養了50多隻流浪狗。玉樹州囊謙縣的果切寺也曾推動180多隻流浪狗在當地的領養。

  

  當地的流浪狗收容中心。拍攝者:尹杭

  除了民間的領養之外,青藏高原地區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和民間合力,嘗試解決問題。玉樹囊謙縣毛庄鄉,考慮到鄉鎮老百姓和朝拜寺院信眾的安全,尤其是上學的孩子和轉寺院的老人的安全,鄉政府、寺院和周圍村子的老百姓一起出資、出力修建了40畝的收容中心。在修建完成後,收容中心收留照顧了來自周圍三個鄉超過一千隻的流浪狗。每個月超過3萬元的飼養費用,還是沒有阻擋他們解決當地流浪狗問題的決心。毛庄的收容中心還只是青藏高原地區收容中心的一小部分,在全國包蟲病最嚴重的地區四川石渠縣,當地政府出資修建了收容中心來管理千隻流浪狗,在玉樹市和曲麻萊縣,都有政府和民間出資修建的收容所。

  而這一切的出發點,就是那個老阿媽口中的「佛教的教導」。

  慈悲並不只給了狗

  類似的態度,不只針對當地的流浪狗,也體現在青藏高原地區民間自發的自然保護中。

  研究顯示,在青海三江源地區有超過46%的寺院分佈在雪豹棲息地內,藏傳佛教寺院的分佈區域和雪豹的棲息地形成了強烈的紐帶,在這個區域里的336座藏傳佛教寺院通過帶動當地社區形成的保護工作發揮著「保護區」的功能,為雪豹這些物種提供了在地保護(Li et al., 2014;Shen et al., 2012 )。

  當地人的保護觀是什麼?果洛州年保玉則生態保護協會的更尕倉央認為在藏族聚居區,由於佛教的提倡,老百姓的保護意識和行動都是在基於眾生平等的觀念,他說:「當雪豹殺羊的時候,我們必須站在羊的這邊,而當人殺雪豹的時候,我們必須站在雪豹的那邊。這樣的選擇不是因為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不是因為羊是當地牧民賴以生存的家畜。這樣的選擇是因為相信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一隻雪豹的生命不比一隻羊的生命來得貴重,而任何生命,不論雪豹還是羊,都希望離苦得樂。」

  

  夏日乎寺活佛加陽東雲仁波切救助岩羊。拍攝者:尹杭

  從這個角度理解流浪狗問題,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說,流浪狗和雪豹都是平等的;「捕殺」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來自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Pretty等人在「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相互關係」一文中闡釋:「拯救生物多樣性的任何希望都取決於對文化多樣性的認可和保護」 (Pretty et al. 2009)。如果自然保護需要取得效果,那就要從整體論的視角(holistic approach)來看「捕殺流浪狗」對長期、整體的保護會起到什麼影響。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取決於文化多樣性時,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和支持文化觀念,讓文化在保護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在宗教信仰濃厚的藏族聚居區,更是需要如此。

  我們在玉樹州開展的200多份調查中顯示,超過90%的當地老百姓反對「捕殺」流浪狗。如果在這樣一個佛教及神山聖湖文化對自然保護有益的區域里通過「捕殺」的方式「解決」流浪狗問題,會加劇這種對保護有益的文化結構的破碎化,這無疑將對當地野生物種的長期保護起到負面作用。

  

  流浪狗搶雪豹食物。拍攝者:扎西拉吾寺僧人

  如果捕殺流浪狗的口子一開,當地不殺的傾向被破壞,那麼,下一步遭殃的可能就是傷了牲口的狼和雪豹,進了牧場的藏原羚、藏野驢。

  如何在青藏高原解決流浪狗問題?

  藏族人不止反對捕殺流浪狗,也反對「安樂死」。我們的調查顯示,當地人認為「任何形式的死」都是生命中最大的痛苦,在他們眼中和直接的捕殺也無分別。

  如果不能採取死刑,我們可以怎麼做來解決現在數以萬計的流浪狗和他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推行絕育。在藏獒市場退去和老百姓從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轉變等多因素導致的現在青藏高原地區流浪狗的現狀中,狗本身的繁殖能力強是導致現在數量猛增的重要原因,一般當地的狗一窩產仔3、4隻到13、14隻不等。假設一對狗按照平均6隻/窩,每年產仔一次並且全部成活計算,一般一年後小狗具備生育能力,在兩年後,這個數量會變成之前的20倍。而據我們了解,當地母狗從8月開始進入發情期,會在11、12月產下一窩小崽,之後可能會再懷孕,在4、5月份再產下一窩小崽,我們也曾經遇到過在6月再次懷孕的母狗。如果全年無休,這個數量必將成指數倍增長。因此,控制數量增長,絕育勢在必行,有研究顯示,如果絕育覆蓋70%的流浪狗數量,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和減少種群數量。

  但因為文化的原因,絕育在藏族聚居區的接受程度也不高,但不像安樂死那樣不可接受。

  今年6月,在果洛久治縣白玉寺的大力推動、愛心企業的熱心資助和外地獸醫志願者的技術支持下,集各方努力成功完成了26隻母犬的絕育手術,很多當地老百姓天不了亮就出發趕上百公里路為3月領養的流浪狗做絕育手術,甚至為此放棄了一些工作收入。在我們即將返程的頭一天,還有當地老百姓諮詢第二天能不能帶狗過來絕育,當地人的支持讓絕育犬只在藏族聚居區成為可能。在此之前,當地極少有人掌握絕育犬只的技術,今年8月,在果洛州農牧局的支持下,本地12位獸醫接受了公犬的絕育手術培訓,並順利開展了實操,此後果洛州瑪多縣的獸醫站獨立開展了絕育犬只的工作。因此,實地的案例讓絕育解決青藏高原地區流浪狗問題成為可能。下一步,結合外界的獸醫志願者力量,培訓更多本地獸醫,並為具備絕育技術的本地獸醫配備「流動絕育車」,會大大推進絕育的速度。

  

  果洛白玉寺活佛、堪布、諸僧眾與果洛政府所派本地獸醫、寺內外志願者在流浪狗絕育活動中的合影。拍攝者:范化樂

  第二開展就地「領養」。如果說「絕育」是為了控制種群的數量,推行就地「領養」是為了直接減少流浪狗對於人和生態系統的直接傷害,更是為狗也增添了一份生活的保障,流浪犬成為了有主犬利於絕育的開展,和手術術后對犬只的照顧;同時,也為包蟲病從源頭進行控制驅蟲帶來便利。當地藏傳佛教信仰的力量又在這裡發揮了作用,在之前部分成功的領養案例已經說明,這份愛心又將領養進行延續。

  第三預防疾病和絕育仍需要大量宣傳。在16年的針對青藏高原地區流浪狗傳播疾病的給人的調查中,僅有17.9%的當地人認識到狗可能會帶來比較嚴重的疾病:狂犬病和包蟲病,對於預防疾病,人畜共患病採取更大力度的宣傳。「絕育不是殺生」,這一觀點也需要通過更多宗教領袖解釋給當地老百姓,理解「絕育」對於狗自身所帶來的好處。

  最後,社會各界力量對於當地的支持,在政府的支持推動下,將現有的青藏高原地區流浪狗收容中心建立電子檔案,結合多方藏族聚居區內外社區、寺廟、民間團體、新聞媒體的力量進行宣傳,通過「助養」的方式來促進就地「領養」,也為緩解各個收容中心飼養流浪狗所帶來的維護管理難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2: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