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剛剛,我差點被無人車嚇死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9-16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9-15 22:22無人車

  

  虎嗅註:為了摸索出無人車應該如何向行人傳達自己的意圖,福特最近聯合科研機構展開了一項實驗:讓研究人員藏身於「座椅」中,偽裝出一輛無人車並讓其上路,然後通過信號燈不同的閃爍方式向行人傳達車輛要前進、轉彎、停靠等的意圖。此事曝光后,Arstechnica 的記者採訪了參與實驗的研究人員,並體驗了一把當「套中人」的感覺。

  福特又是那麼別出心裁。

  昨天 TechCrunch 等媒體都曝出一則新聞,稱:為了測試行人對無人車的反應,福特讓司機假扮成座椅。整個畫風是這樣的:

  

  然而假如你事先不知道車裡有司機,又假如那輛車在測試過程中「蓄意」在你身邊緩緩停下,而你又禁不住朝里打量的話,那麼畫風又是這樣的:

  

  啊,一瞬間想到了許多所謂「無頭司機」之類的驚悚故事吧,抱歉嚇到你了。不過這的確不是福特的整蠱營銷,而是一項正兒八經的實驗。

  一分半視頻版

  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福特無人車研發部的人為因素技術專家約翰·舒特科。從幾個月前他就在思考一個問題:目前在路上,行人與車輛之間的交流基本上就是:點頭 Yes 搖頭 No;我揮揮手,你該停就停該走就走——總之簡單又友好。可未來估計是無人車當道啊,那麼行人該如何捕捉到車輛的轉彎、加速、剎車、停泊等信號,然後及時做出反應呢?

  咦,全球的無人駕駛研發機構都很牛,但似乎就是沒人想到過這個問題哦~~除了福特。於是該公司找來了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學院,一起來研究這個事兒。按照約翰·舒特科本人的梳理,他們也想過:能不能讓無人車用顯示文字或變換顏色的方式來向行人告知自己的意圖呢?結果發現:不行。全球文字種類太多,一個國家擁有多種文字也是常事,因此用文字來提示只怕行不通;而用顏色來傳達意圖更會引起誤會,因此也得作罷。最終他們想到:不如在汽車前臉兒上裝一橫條指示燈,讓指示燈通過不同的閃爍方式來向行人傳達自己的意圖,譬如:發出強烈白光表示汽車處於完全自動駕駛模式,白光一閃一閃則表示加速,而兩道白光左右兩邊移動表示減速和停車。

  大概是從 8 月初,雙方就開始通過實驗來收集路人對無人車信號燈的反應了。只不過第一:參與實驗的都是普通車輛;第二,為模擬無人車,司機都被塞進特製的汽車座套,從車外一眼看進來,幾乎看不見任何行跡。

  也就是說,這個起到了整蠱副作用的實驗早就不是第一次了。按照舒特科的說法,迄今為止,實驗車輛已經行駛了 1800 英里,收集了長達 150 個小時的全形度視頻,而充當「隱形司機」的研究人員足有半打,安迪·紹特(Andy Schaudt)就是其中一個——當然,這兩天暴露在媒體鏡頭前的也是他。

  如果不是福特如今在官網上主動披露這場實驗,真不會有多少人注意到:有一輛灰色的「無人駕駛」車已經在阿靈頓縣的多條道路上遊盪許久了。人們都忙著自己的事——打電話、遛狗,或者直眉瞪眼就過了馬路。有時車輛開了幾小時也不會被人注意到!這自然也是實驗結果的一部分,都要記錄下來。

  而一旦被路人甲乙丙注意到,那就很尬了。紹特介紹說,上月 9 號,他們被 NBC 一位記者發現了,對方先是敲窗,后一路窮追,最後把視頻放到了推特上;又有一次,紹特的同事在綠燈亮起時反應慢了一拍,後面的司機追過來一探究竟,結果「驚掉了下巴」。當然也有好奇者在意識到車內似乎無人時,會謹小慎微地湊過來一探究竟,這讓躲在套子里的人感到「有些不適」~~~

  當我成為福特的「套中人」

  好吧,不體驗不知道實驗者們的尬。總體感覺如下:面罩還好,內里空間還算大,頭部比較自由(但無法向後轉,所以要依賴後視鏡);身套就……加長得太到位了些。我的手啊、胳膊啊就只能老老實實擱在膝蓋上,最多能握到方向盤的最下端,然後輕手輕腳地開車、按信號燈啥的。所以,我在車裡的形象是這樣的:

  

  豎著大拇指的就是在下

  此文寫成后不久,舒特科也在 Medium 上發表了親筆文章,結論如下:

  我們的模擬實驗顯示:實驗車輛的信號燈要反覆閃爍幾次后,人們才會明白其真正的意圖。如果要讓人們牢牢記住不同信號代表的不同含義,直至「習慣成自然」,那就要花費更長時間。但是通過實驗我們認為:信號是有可能成為可視化語言、幫助無人車與人類互動的。無人駕駛技術發展到如今,從業者們是該聚到一起來起草一份行業標準、開啟消費者教育這一進程了……

  我們相信:為幫助實現無人車上路的願景,全行業很有必要統一起來,創建一套全球通用的標準。鑒於此,福特已經與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等在內的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在人流密集的市區路段行駛了 1800 英里,收集了長達 150 個小時的視頻資料。初步結果顯示:為無人車設計一套標準化語言將會收到一定的社會效益。為此我們將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力爭推動整個社會齊步向前,儘快擁抱擁有無人車的未來。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