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去這座山坳里的古寺,尋巧奪天工的「三寶」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9-14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7-9-14 09:42 編輯

  時間:2017-09-13 09:31:09   來源:名城蘇州  

  由於工作的性質,小編經常會去東山,所以對這座太湖中的半島很是熟悉。其中最吸引我的莫過於紫金庵了,好似那句「只因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再難忘記」。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於是前不久小編又去一趟。

  

  

  紫金庵,又名「金庵寺」,距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位於洞庭東山西卯塢內,寺院四周,山陵起伏,果樹遍地。這個時節,枝梢上的桔子還未被溫柔的秋風吹紅,也未將銀杏染黃......

  沿著石階而上,只見山門那方題寫著「古紫金庵」的橫額,以及不遠處字體古拙的文保石碑,卻透出幾分世間味道。

  還有那一對明朝的石獅子,雖然歷經了400多年的時光,卻依然揚眉吐氣,憨態可掬,似好客的主人歡迎我的到來。

  

  

  其實東山是個佛島,以前島上有許多寺廟,後來大多都被毀掉了,所幸紫金庵依舊堅強的挺立著。

  

  

  在思憶那段曾經的過往中不覺已進入二山門了,映入眼帘的是兩顆約六百歲高齡的桂花樹,遮天蓋日,把天井空間遮得嚴嚴實實的。

  小編腦海浮現出金秋佳節的美景:桂花吐露芬芳,滿樹枝椏上的金朵兒凋零下來,就像金色的雨兒向地下飄落,一個夜晚一個清晨,把青磚鋪就的院子整得像重新鋪了一條金色的地毯,使整個院子馨香彌散,鬱氣浮動。

  難怪明代大文人文徵明當年曾在這裡,題下「香林花雨」匾額,刻於磚雕門樓,至今還在。

  |第一寶 | 慧眼|

  

  

  大殿內,三尊大佛莊嚴安詳,端坐在復蓮座上,服飾古樸,周身飾以金裝。背後襯有火焰、蓮花和卷草組成的舟形佛光;虔誠恭敬的迦葉,阿難拱手侍立兩邊,把主佛烘托得既崇偉又莊嚴。表現了「佛光普照」的意境。

  那這三尊佛像俗稱「橫三世佛」、「三方佛」,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右邊為東方凈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左邊為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

  你看,佛祖嘴角微翹,溫爾含笑,雙目柔和慈愛,雖似微閉,但無論你走在哪個角落,彷彿都在朝你微笑。這三雙神奇的眼睛,稱之為「慧眼」,這就是紫金庵的第一絕。

  

  長眉羅漢

  

  看門羅漢

  天下羅漢二堂半,紫金庵羅漢獨佔一堂。

  十六羅漢的締造者是南宋時期民間代表性的雕塑大家雷潮夫婦,兩位大師終其一生,作品卻只有兩處,除了蘇州東山,尚有杭州西湖凈慈寺中的五百羅漢,可惜毀於明初,未能傳世至今。

  你看這尊「看門羅漢」,他面部漆黑,鼻樑高聳,塑著藍色的鬍鬚,是一個很典型的古天竺人形象。他的眼睛透過窗正好望著您剛才進來的這道二山門,身上的動物叫猿猻,俗稱天狗。據說它的靈敏度很高,十里之外的響動它都可以聽到。此時的它,前爪爬在主人的肩膀上,嘴巴貼在主人的耳朵旁竊竊私語著,似在跟主人做著詳細的彙報,而此刻的主人也心靈神會了一般。

  

  降龍羅漢

  

  欽佩羅漢

  而另一面的降龍羅漢則比其餘塑像略高一、二寸,袒胸露臂,肌肉豐滿,怒目蹙眉,握缽收龍,給人咄咄逼人之感,顯示了「威」。旁邊的欽佩羅漢則全神貫注看降龍,手一攤,嘴一眠,表示十分欽佩。

  紫金庵羅漢塑像最主要特點是傳神。包括「講經」、「聽經」、「托塔」和「假寢」等,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是體現我國宋代雕塑藝術寫實與傳神特點的優秀作品。

  乾隆二十六年,邱庚熙在所撰《凈因堂碑記》中對紫金庵羅漢塑像給出了八個字的評價:「精神超忽,呼之欲活」。

  |第二寶 | 經蓋|

  

  

  一抬頭,便看到諸天菩薩左手托起的手帕,上面有精美的圖案,而且它的厚度只有半公分。只見褶皺下垂,線條畢現,又輕又薄,彷彿會隨風飄忽,無不稱絕。

  這就是紫金庵的第二寶「經蓋」。

  「經蓋」是佛教中蓋在經書上的絹帕。你能相信諸天菩薩手裡托的這塊手絹其實就是800年前的一塊泥巴嗎?

  

  

  繼續往前走,看到後壁也有八尊塑像,他們是明朝末期一位叫邱彌陀人所做的增塑品,距今只有400年的歷史。比起十六羅漢來就大為遜色了。

  |第三寶 | 華蓋|

  

  

  現在看到的是南海望海觀世音菩薩。觀音看上去莊嚴慈祥,腳下踩的是水怪鰲魚,故稱為是鰲魚觀音。

  觀音頭上的一把傘是紫金庵的最後一絕「華蓋」。它由三個部分組成:藍色的6角形傘頂,紅色的傘面,白色的傘帶。從下望上去,可以看出它的厚度,大概只有1公分左右,同樣它也是泥巴做的。

  但是在這泥巴傘的傘面上,還有6朵精緻的牡丹花,其實這6朵花是800年前的雕塑者直接在這塊泥巴上雕刻上色而成的。據說,還曾有遊客為證實「華蓋」上的牡丹花是否是真的泥塑的,特地借了梯子爬上去近距離驗證呢。

  

  

  看完羅漢塑像,來到大殿後的「凈因堂」,木材全是楠木,俗稱楠木廳,是以前和尚招待貴客的地方。

  堂前有一天井,天井裡種著玉蘭、(寓意金玉滿堂)、木本海棠,含笑花、還有兩株千年黃楊樹。俗話說:「鳥中之王是鳳凰,木中之王是黃楊。」紫金庵的這株黃楊樹相傳為南北朝時期所栽,距今已存活了1500多年。

  確如清詩人顧超云:「山中幽絕處,當以此居先。綠竹深無暑,清池小有天」。待到金秋時節,小編定會與這兒再次重逢!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