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朗普叫停這項中企生意,給中國上了一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中國經濟網新媒體

  當地時間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一家有中資背景的投資基金收購美國晶元製造商萊迪思半導體公司。這是27年來,美國總統第四次以國家安全為由叫停外資收購交易——四次全都與中國有關。

  

  特朗普親手攔下中企一樁生意!稱為美國安全

  應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的建議,特朗普13日否決了註冊在美國矽谷的坎寧布里奇資本公司對美國萊迪思半導體公司總價約13億美元的收購案。

  美媒報道稱,白宮的聲明表示,「中國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是中國國有企業旗下公司,而鑒於中國政府在這樁交易上所扮演的支持角色,相關知識產權流到外國公司手中的可能性,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對美國政府的重要性,加上美國政府正在使用萊迪斯半導體公司的產品,在國家安全的考量之下,禁止這樁交易。

  據路透社13日報道,坎寧布里奇資本公司擬斥資13億美元收購萊迪思半導體,這是中資支持的企業在美國晶元行業最大規模的收購計劃之一,也是該收購基金宣布的第一筆交易。坎寧布里奇於去年成立,業務重心在科技投資領域。

  路透社說,美國總統叫停這筆交易,「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即美國政府將反對涉及潛在軍事應用技術的併購交易。"這筆交易曾經引起美國國防官員的關注。

  收購被否的消息公布后,萊迪思股價下跌近2%。對該公司所有人來說,美國政府的阻撓讓他們失掉一個轉手的好機會。據BBC報道,萊迪思公司近年收入下滑,過去兩年連續虧損。而且,該公司目前也不再向美國軍方供應晶元,沒有軍用業務,在中國的營收約佔其總營收的1/3。此前,兩家公司的高管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稱,美國政界的反華派正在故意破壞交易,而不是出於對國家安全的合理擔憂。

  

  美總統27年4次以安全為由叫停外資收購

  BBC 14日稱,特朗普的這一決定是美國總統第四次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收購交易。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此前曾兩次在針對中國企業的案件中使用這一權力。1990年,老布希總統曾阻止一家中國公司收購一家西雅圖企業。

  半導體、晶元行業顯然是美國防範中國的重點領域。去年12月,奧巴馬曾簽署命令,阻止中國福建宏芯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愛思強及其美國分支機構,稱這一交易「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彭博社稱,美國多年來一直反對中國通過購買美國技術來提升其晶元產業。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元市場,中國正尋求在這一領域進行收購,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目前,高達3000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行業正經歷規模最大的整合浪潮。美國官員擔心,中國投資可能會威脅到美國工業的競爭力,並讓北京獲得尖端技術的商業和軍事應用。

  「在中國產業逐步升級、高科技產品不斷突破的背景下,美國越來越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對中國也愈加防範。」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說,美國一些人認為,中國未來如果對美國形成挑戰,那麼最終的競爭就是在科技領域。所以美國一方面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另一方面限制中國對高科技公司併購,從而試圖維持它在高科技領域、尖端行業的掌控力。其實關鍵問題不是某一個案例、某一次收購有什麼真正的現實安全威脅,而在於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長期威脅。

  一些外媒還將這次事件與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聯繫起來。《紐約時報》14日稱,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資收購,這一罕見舉動可能意味著他將對中國的收購雄心進行更嚴格的審查。這次交易是對特朗普與中國經濟和外交關係的檢驗。

  

  中國商務部:希望有關國家給予公平的待遇

  針對美方的舉措,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已注意到相關報道,中方對此表示關切。中方認為,對敏感領域的投資進行安全審查是一個國家的合法權利,但不應該成為推行保護主義的工具。

  高峰還表示,中國企業在境外收購國外的公司,是企業自主決策的市場行為。希望有關國家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企業的境外收購,對這種正常的商業行為給予公平的待遇,為其創造合理、透明的經營環境,避免對投資者信心產生影響。

  中國進口半導體的支出超過石油

  據海關統計,2016年集成電路進口3425.5億塊,同比增長9.1%;進口金額2270.7億美元,同比下降1.2%。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僅為6078億。可以說進口晶元的費用已經超越進口石油,這反映出國家對海外市場的依賴。

  

  貝恩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消費的半導體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佔到全球出貨總量的近1/3,但中國半導體產值僅佔全球的6%-7%。許多進口晶元被裝配於個人電腦、智能手機以及其他設備,隨後出口至海外,但國內晶元商生產的半導體數量與中國公眾消費的半導體數量之間仍存在巨大缺口。

  中國企圖通過收購海外公司來彌補這一巨大差距,但中國半導體產業「走出去」併購面臨美國等發達國家政府的干預,陷入了頻頻被否的尷尬境地。

  2016年,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宣布,由於無法解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有關國家安全的顧慮」,停止向由金沙江聯合創業投資企業主導的投資基金「Go Scale Capital」出售旗下Lumileds(晶元和車燈公司)80.1%股份。

  而美國仙童半導體有限公司、德國晶元製造商愛思強公司等與中國企業達成的類似協議均因同樣原因未能完成。

  分析師表示,由於中國在半導體高端產業鏈仍然沒有話語權,無法收購先進技術是中國成為世界晶元大國的最大障礙之一。

  現代化買不來,中國唯有自力更生

  此事再次給中國提了醒,隨著中國逐漸接近高新技術產業的前沿位置,中國的繼續前進要更多依靠自主創新和自力更生。

  從西方購買技術和生產線,在中國工業化的早期階段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中國那時只是西方普通技術的傾銷對象。而現在中國已被西方國家普遍視為競爭者,後者與我們做技術生意的心態已經改變。

  美國否決中資收購萊迪思半導體公司,它的一個深層含義是,美國決策者寧願國家花13億美元的代價,也要阻止中國獲得此項技術進步。由此可見美國保持對華技術領先余量的決心。

  

  美國萊迪思半導體公司

  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肯定是買不來的,中國確實要拿出當年「兩彈一星」的精神,開展對中國技術全貌有決定性影響的關鍵攻關。中國的工業化已經打下不錯的基礎,現在到了萬事皆有可能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下決心,並且根據現實條件開展紮實、強有力的組織。

  世界經濟秩序總的來說有利於發達國家保持優勢,雖然中國經濟規模已經很大,但在圍繞尖端產業的博弈中,西方國家壓制中國的手段要比在地緣政治遊戲中更加自如。中國僅僅靠國家力量實現突圍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推動鼓勵高新技術進步的機制創新,把全社會的能量充分釋放出來。

  中國高鐵的「彎道超車」和華為的成功展示了不同體制下可以挖掘出來的創造力,它們所昭示的意義需要整個國家和社會認真剖析總結。不能不說它們還只是閃光的點,要讓這樣的閃光點連成片,那就是我們期盼已久的中華民族全面偉大復興的光輝。

2

主題

186

帖子

3679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79
沙發
Kalco 發表於 2017-9-17 00:49 | 只看該作者
完了,晶元這事靠那幫「放棄美國高薪,毅然回國」的留美騙子看來是搞不定了。國家砸給他們多少錢都打了水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0: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