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國人為什麼喜歡吃蝸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雲種養  雲種養官方帳號

  有個笑話「為什麼法國人吃蝸牛?因為他們不喜歡快餐...」

  可能和中國人愛吃小龍蝦、大閘蟹類似吧,先是一小撮精英分子愛上吃蝸牛,然後推而廣之,普羅大眾也把它視為美味。反正整個歐洲都愛吃。

  

  (法式焗蝸牛)

  不過奇怪的是我們同胞號稱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無所不吃,但就這個蝸牛在中餐廳極為罕見。

  但在法餐里,法式焗蝸牛是最經典菜肴,它甚至還與鮑魚、魚翅、乾貝並稱為「世界四大名菜」,它也是各類米其林餐廳的熱門菜品。

  

  (米其林餐廳的蝸牛菜品)

  據法國農業部稱,法國每年消耗的4萬噸蝸牛中(一隻蝸牛重30-50克,年消耗三億多隻蝸牛),只有800至1000噸,由250至300名法國蝸牛養殖戶生產。法國餐館的菜單中有90%的蝸牛實際上來自波蘭或羅馬尼亞。

  

  (吃蝸牛大餐的工具)

  養殖蝸牛的農場在收穫之前,會給它們喂一周的飲用水和麵粉進行凈化,這樣出來的肉質會更細膩嫩滑。

  蝸牛餐品製作非常複雜,需要浸泡數小時、洗幾次以清除泥土,然後漂白,從貝殼李挑出來,修整並再次煮沸兩個小時,外殼也必須洗滌煮沸滅菌。

  做蝸牛料理最主流的配料是大蒜、黃油和香芹。

  

  來源:桃花間一壺酒

  法國人早在幾百年前就知道了蝸牛的美味,他們從那時起開始食用蝸牛,並以蝸牛為原料製作各種菜肴。由於原先生活在勃艮第地區的野生蝸牛非常多,所以當時蝸牛隻是法國農民餐桌上的家常菜而已。但是,隨著人們食量的增大,以及殺蟲劑在農業中的廣泛使用,幾乎所有的野生蝸牛都被殺死了,蝸牛越來越稀少,價格自然也就隨著行情水漲船高了。現在,法國人開始人工飼養蝸牛,但蝸牛仍是供不應求,如今就只能從匈牙利進口蝸牛來滿足法國人的口舌之欲。

  

  正是因為歷史悠久和原料稀少,蝸牛在法國就變得愈發名貴,最終成為有錢人在隆重場合才能享用的佳肴,並升級成為法國的「國菜」。

  法國人一直將食用蝸牛視為時髦和富裕的象徵。每逢喜慶節日,家宴上的第一道冷盤就是蝸牛。據統計,法國人每年要吃掉6萬噸蝸牛肉,摺合30萬噸鮮活蝸牛,其中90%以上進口。巴黎專營蝸牛食品的商店有500多家。

  

  法國蝸牛的特點:

  法式田螺(法文:Escargots),也稱法國蝸牛(法國人把蝸牛稱為田螺)。是一道著名的法國烹任美食,也是和鮑魚齊名的世界美食。由於價格昂貴,一般只在喜慶的日子,法國人才食用。

  法國蝸牛比一般的蝸牛大、肉厚,特別是產自勃艮第的蝸牛,一般都是烤制食用。在中國高級飯店所吃到的法國蝸牛,一般都是當日從法國空運來的新鮮蝸牛,價格也相當地昂貴。

  

  三: 蝸牛的營養:

  蝸牛 又名:負殼蛞蝓、天螺、水牛兒、圓螺蟲、天螺獅。

  蝸牛,為蝸牛科動物蝸牛及其同科近緣種的全體。有些地方又叫水牛兒和鼻淋蟲,是一種雌雄同體的水陸兩棲軟體動物,在全球種類多達2.2萬餘,但能夠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食用蝸牛主要只有幾種,如法國蝸牛、庭園蝸牛和瑪瑙蝸牛等。在國內是白玉蝸牛,主產台灣、湖北以及東南沿海,均系人工養殖。

  蝸牛與魚翅、乾貝、鮑魚並列成為世界四大名菜,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上等食品。

  

  營養分析:

  蛋白質含量高於牛、羊、豬肉,脂肪卻大大低於它們,並含有各礦物質和維生素,是體質虛弱,營養不良以及久病體弱者的食療首選。所含的酶能化積除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則能增強人體腦細胞活力。科學家認為多吃蝸牛能對皮膚和毛髮產生營養美容作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4: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