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剛滿40歲 庄小威: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9-6 07: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7-9-6 07:20 編輯

    2012-6-3 18: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剛滿40歲 庄小威:美國科學院最年輕華人院士(圖)

  

  庄小威。哈佛大學網站

  從小順著自己的興趣學習

  庄小威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從小就喜歡科學,她的早期教育,是個性與順其自然的結合。能取得今日這般成就,最主要是因為順著自己的心意和興趣學習,才保有了強烈的動力。

  庄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但5歲前,庄小威並沒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在江蘇如皋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她沒有上過幼兒園,也沒有正規地學過拼音識字,從如皋回到父母身邊后,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級。

  庄小威上初中時,是班裡年齡最小的一個,卻是最聰穎的學生之一。她曾獲得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第一名,後來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了半年中國科大預備班,13歲轉入離家較近的蘇州中學科大預備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數學、物理常拿滿分。最終,庄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狀元成績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

  據庄小威在中科大少年班的一位室友回憶,「小威得天獨厚,雖然讀書無數,視力卻是1.5。有時在宿舍里,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鋪的床上看書,還能看見我們書上的字。小威還有個一心兩用的本領,一邊聽三國評書一邊做原子物理作業,這些都讓我們好生佩服。」  站在了世界科學最前沿[/b

]  1991年,庄小威在中科大畢業后赴美,這一年,她僅僅19歲。經過6年在異域的潛心學習,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後,她又在斯坦福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做博士后研究,朱棣文給庄小威印象最深的是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在討論中他常常給庄小威一些非常高瞻遠矚的建議,而這些建議並不是用很枯燥的方法表現出來,而是很生動,經常用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便能讓人領會。

  正是這個時候,庄小威偶然與化學、生物學科的合作夥伴一起開始做一些跟蹤分子行為的實驗,從此開始跨越物理和化學兩個學科的研究,站在了世界科學的前沿。做科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只有對自己的學問擁有長期的熱情,才能擁有動力,而動力就是化解一切困難的秘訣。常常一周七天,庄小威除了吃飯和睡覺,剩下的時間全是工作。

  庄小威在科學世界的成就,取得了業界內的公認。2001年,不到30歲的庄小威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啟發她將帶熒光的分子標記物附在病毒上,當用激光照射時,標記物發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這種方法,藉助顯微鏡,她翔實跟蹤了單個病毒的行為,也跟蹤了諸如蛋白質和核糖核酸(RNA)片斷這樣的單個分子行為。她拍攝到單個流感病毒的連續影像,這是世界上首次記錄到病毒的各階段過程。

  2003年,庄小威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2004年,美國著名的《科技評論》評選出在納米技術、計算機與通信及生物技術領域從事前沿技術研究的、年齡在35歲以下的100名青年創新者,庄小威名列其中。

  2006年初,庄小威晉陞為哈佛大學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帶領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病、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細胞的過程。

  做科研一定要敢於冒險

  看著庄小威的風光履歷,很多人都以為庄小威太一帆風順了,實際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看起來那麼理所當然,只有庄小威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艱辛。

  「我的秘訣就是忘掉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一切從頭開始,絕不輕言放棄。」庄小威剛開始讀博士的時候,並不是所有學生中最突出的那一個,她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做實驗的能力。在進行博士后研究時,她也曾遇到整整一年時間都在摸索試探,什麼結果也做不出來的困境。

  在一次次壓力和挑戰面前,庄小威始終沒有輕言放棄,自己的動力來自加倍的努力。在哈佛大學做助理教授時期,庄小威的其他同事都偏向選擇相對「安全」的課題,這樣才能迅速地出成果、發論文。因為在哈佛大學,如果6年期間發表的論文沒有達到要求數量,就面臨走人的境地。但庄小威的冒險精神,讓她從一開始,就決定選擇有難度、有風險的課題。當她或榮譽無數,並晉陞為哈佛大學的教授時,有人問她,現在是否可以選一些比較重要的課題做了,她表示:「我一直是在找重要的課題做,從來沒有想找容易的問題做。」

  庄小威建議國內教育界,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鼓勵學生提問題,沒有一個問題是笨問題,一百個問題中總會有一個是聰明的問題,這個聰明的問題也許就是一個很大的科學發現。其次,鼓勵學生儘早進實驗室作科研,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要讓學生多接觸科學前沿,大膽地思考和解決那些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站在講台上像變了一個人

  與眾多華裔科學家相比,庄小威非常樸素,沒有任何討好人的姿態,且有著一種單純和非常的專註。一位友人這樣形容庄小威:只要一回到科學里,她立刻變了個人,比如在演講時,不僅用詞準確優雅,而且語調流暢,十分自如。

  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對這個87級少年班的女孩子,仍留有印象。2003年10月,庄小威回母校中國科技大學做了一場報告會,當時她剛剛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當年度的「天才獎」。

  那一次,庄小威所做的報告叫《展現單個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摺疊和單個流感病毒的感染過程》,光這個名字讓人一聽,就覺得很糊塗了。但庄小威運用自己「講故事的能力」,甚至連讓學科外的人都聽懂了。她的語言十分幽默,其中包括肢體語言。她在講述「流感病毒如何侵入生物細胞」時,她會模仿病毒對細胞說:「我在這兒,讓我進來。」她還幽默地評價:「我認為流感病毒相當聰明,而細胞挺笨的。要知道,病毒只想著要進入細胞,而餘下所有的感染動作都是由細胞自身完成的。」

  庄小威的研究方法、實驗原理、裝置、結果、分析,邏輯清晰,簡潔緊湊,充滿科學精神,均讓同行讚不絕口。庄小威表示,從來不曾因為不是美國人而受到歧視,只要科學研究做得好,就一定會被別人承認。不過她表示,由於中國傳統教育方式有其弱點,以致中國人的創造性思維不夠活躍,華人學生在此方面應注意調整。在選擇研究課題時,要挑選對社會產生影響、能使多數人受益的主題,避免膚淺式研究。

  人物名片  庄小威,1972年生於蘇州。1987年,15歲時從蘇州中學少年班畢業,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91年本科畢業赴美,1997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2006年初,成為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教授,此前曾獲得2003年「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2012年,成為84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之一。

  在2012年5月1日公布的84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中,一位華人女科學家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1972年生人的庄小威。她的當選,刷新了最年輕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的紀錄。

  人們都說庄小威是少年天才,她15歲時就上了大學,25歲時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34歲就成為美國哈佛大學的雙聘教授,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實驗室;而她所進入的美國科學院,去年院士的平均年齡為61.5歲,今年庄小威當選時才剛滿40歲。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