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她發現了性染色體,卻遭受著性別歧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9-5 1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7-17 11:00

  為什麼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學過生物的朋友肯定都知道答案:因為X和Y染色體。但這樣一個簡單的生物學常識,直到二十世紀初才被生物學家Nettie Stevens解開。

  但在當時,她卻得不到應有的讚譽,而這一切只是因為:她是一名女性。

  

  (Nettie Stevens 圖源:vox)

  Nettie Stevens出生於1861年。在中學期間,她就表現出對科學的熱愛。但那時候,女性在受教育方面就已經處於天然的劣勢,更別說搞科研了。

  她在19歲時成為了一名教師。雖然教書不是她的初衷,但她對科學的熱情使她成為一個有愛心、有獻身精神的老師。她曾經對一個猶豫不決的學生說:「只要我活著,我就能一直保持對生物學的熱情。」

  

  (圖源:tutorvista)

  終於,她在39歲的時候成為了一名研究員,並開始研究性別決定論,逐步解開了這個困擾了人類上千年的謎題。

  1905年,她從麵包蟲中鑒定並命名了Y染色體,並發現它是決定雄性成蟲之所以為雄性的關鍵染色體。第一次正確提出染色體與具體性狀的關係。

  當時,大多數科學家並沒有接受她的理論。

  

  (E.B. Wilson 圖源:columbia.edu)

  在同一年,一名男性生物學家E.B. Wilson也發現了性染色體。

  歷史學家Stephen Brush的表示:「Wilson可能是在看了Stevens的報告之後才得出結論的。」

  他們研究了同一個的問題,也在差不多的時間發表了一個相似的結果。但這位更有名氣的男性生物學家的理論卻得到了認可,並被認為是性染色體發現的第一人。

  儘管發現了性染色體,但Wilson仍然相信環境因素在決定性別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Stevens堅信,這純粹是染色體決定的。

  事實證明,Stevens是正確的。

  且不說Wilson的結論是不是在Stevens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但同樣的研究成果卻遭到迥然不同的對待,實在是有失公允。

  其實在科學界,性別歧視的例子比比皆是。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圖源:theguardian)

  詹姆斯·華生和弗朗西斯·克里克能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關鍵就在於英國女科學家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在X射線晶體衍射方面的研究。但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那篇論文上卻沒有她的名字。

  除此之外還有,在慶祝第一台電腦誕生的慶功晚宴上,只有男性政要和科學家,參與編程的女性無一受邀。

  如果你要問,有哪些女科學家在這一領域沒有遭受過性別歧視?答案是:幾乎沒有。

  那麼,又有哪些具有才能的女性因為受到歧視,而最終沒能成為科學家?這個問題我們無法回答。如果真的找到了這個答案,恐怕會比上面的例子都更令人痛心。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6: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