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加坡的花園城市,其實你根本不了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雄大評裝修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花園國家,當年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一個「綠化新加坡、建設花園城市」的構想,最終讓這個雜草叢生,沼澤地多,居住環境惡劣的小國家,華麗轉身,成為了如今被世界公認的花園城市。

  64個島嶼

  新加坡由64個島嶼組成,主島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0%以上,新加坡幾乎沒有農村,境內草茂花繁,整潔美麗,道路兩旁樹木成蔭,街頭到處是小花園、小草坪,花香草綠,空氣清新,因此被世界公認為「花園城市國家」。

  

  景觀面積占國土的八分之一

  新加坡的綠化覆蓋率達到50%左右,景觀面積佔新加坡國土的近八分之一。新加坡的綠化是立體的。從區域性公園、綠化帶、街心鄰里公園,到停車場、高速路、人行道、高架橋、樓房立面等,對綠化的位置、面積、標準、責任人都有明確規定,建房規定綠化面積納入規劃藍圖,作為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法令固定下來,保證實施到位,使房屋與綠化相互襯托。

  

  插縫綠化

  新加坡綠化的成功應得益於他們多年來所一貫秉承的綠化理念。新加坡市內佔地20公頃以上的公園達到44個,0.2公頃的街心公園達240多個,在264條公路兩旁,種植大量花草樹木。如果把這些數字加在一起,那麼綠化佔地面積約為420多公頃。

  

  「罰」出來的花園城市

  可以說,新加坡的花園城市,是被「罰」出來的。新加坡的城市綠化法制健全,執行嚴格。例如,在公共綠化地攀枝折花將以破壞公物罪處罰,罰款不少於5000新元,同時處以一定時限的人身強制。對於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公眾場合吸煙、吃口香糖等影響環境市容的行為,也會遭到重罰。

  

  植樹運動

  在1963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就親自倡導了植樹運動,通過快速而大面積地種植、移植速生和樹冠濃密的樹種,初步改善了生態環境。處處層次豐富,草地、灌木、喬木自然搭配,各種不同樹種混種而形成的自然生態比比皆是,包括路中的綠化帶也絕少整齊劃一,行道樹及灌木皆無刻意修剪的痕迹,極少剪成幾何形狀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長,但又不妨礙人行和車行的交通安全。

  

  在這個島國的幾乎每個角落,您都會看到大量的樹木和鮮花,為周圍的人們提供新鮮的氧氣,並為熱帶的氣候帶來一絲涼意。大自然的愛好者可以追尋著自然保護區的蹤跡,欣賞到大量的植物和動物群落,或在新加坡各大公園和花園的草地上享受野餐帶來的歡樂。綠色永遠給人們帶來身心愉悅……

  

  案例欣賞

  新加坡花園住宅:植物、水體和居住空間整合一體

  

  設計需求

  這棟住宅是為多世同堂家庭設計的。客戶想要一間開放的住宅,一間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清爽熱帶風格住宅,並希望他們的孩子也能在這裡養育他們的後代。

  ▽從康沃爾花園看住宅

  

  ▽層層疊落的露台台階花園景觀

  

  景觀設計方案

  設計依託於人與人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此,一家人和自然能共享這片空間。建築師將植物,水體和居住空間整合為一體。這樣的布局兼有自然光,自然通風和被動式散熱。同時它還創造了一個能利於整體的生態友好的環境。

  ▽住宅的客廳和室外露台結為一體創造出一種聖潔自然的感覺

  

  ▽所有卧室都圍繞住宅中心天然的岩石生態水池展開

  

  ▽寧靜的花園景觀中一面承重牆被改造成瀑布

  

  ▽從橋上看住宅

  

  門廳處原有的常年漏風漏雨的老舊擋牆被改造成了一個瀑布一樣的綠植庭院。遊客現在來的話能立體化全方位感受熱帶雨林和小瀑布。

  ▽門廳右側的圖書館景觀

  

  

  ▽門廊,以再生鐵路枕木為材料的地板的櫥櫃

  

  

  植被設計的作用

  現有地形上的建築物不僅起到佔地的作用,還為熱帶果樹的種植起了不小的作用。熱帶果樹的種植能冷卻周邊環境溫度,還能保溫隔熱。計劃中的住宅就像街區中的一片綠洲,有著露天的觀景台和瀑布一樣的綠植圍繞著生物池和池塘。這些都是雨水收集區,回收的雨水則用來灌溉綠植。

  ▽彷彿處於地面的露天花園

  

  ▽露天花園景觀

  

  植物走廊在房間和房間之間形成了天然的界限,在這兒還能俯瞰住宅中央的泳池。接下來打算「種出」一架百香果橋,橋上的爬藤遮蔽夕陽,還能保護隱私。

  

  ▽百香果樹橋提供了天然太陽遮擋

  

  ▽植物走廊卧室景觀

  

  ▽植物走廊學習室景觀

  

  ▽植物走廊卧室花園景觀

  

  在這裡,你能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在這裡,熱帶高品質生活被重新定義。在這裡,甲方,設計團隊,施工隊通力合作齊心協力,只為展現當代熱帶風情。

  

  ▽雕塑感的台階

  

  ▽池塘內富於雕塑感的鐵藝

  

  ▽以蘭花工藝雕刻的木炭立面

  

  編輯留言:

  人們說,建築是一個城市的氣質名片,如今在新加坡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建築,它們無疑是永恆的建築感染力最好的例子。新加坡建築的最流行的形式之一是店屋,那些建在一排狹窄的單位上的迷人建築,比任何其它東西更能代表南洋與亞洲的傳統和文化。花園城市,不僅僅是表面的綠植,更多的是一種規劃和對景觀的憧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