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內頂尖專家組團研究霧霾成因 部分成果今年運用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7-9-2 1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9-02 09:26:34 來源: 南方都市報(深圳)

  

  南都訊 記者程思煒 發自北京南都記者昨日從環保部了解到,今年「兩會」時李克強總理提出的霧霾成因研究近期將啟動。專家組成員表示,前期工作已展開,9月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城市要編製完排放清單。

  國內頂尖專家組團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表示,如果有科研團隊能夠把霧霾的形成機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願意拿出總理預備費給予重獎。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提出,組織優秀科研團隊,攻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成因等難題,實現重大突破。

  官方已明確有關項目的啟動時間。環保部等六部委、京津冀晉魯豫六省市近期印發的《京津冀及周邊2016-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秋冬攻堅方案》)提出,啟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

  該項目專家組成員、中國環科院研究員柴發合今日對南都記者介紹,目前已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方案基礎上,形成實施方案,預計很快就要啟動。環保部已牽頭成立科研團隊,專家組成員包括環保系統、中科院系統和國內各大學等頂尖的科學家。

  柴發合說,總理這次提出的霧霾攻關,主要解決成因和治理兩個問題。在整個攻關項目中,既要深入研究大氣污染的成因和綜合治理,同時也要密切結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的空氣質量改善情況。

  控制方案「一城一策」

  「無論是PM2.5污染控制,還是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技術性都非常強。」專家組另一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對南都記者介紹,2013年-2016年,京津冀區域整體PM2.5年均濃度下降,但冬季改善不及全年平均那麼明顯,有時候甚至比上年更嚴重。所以,京津冀秋冬季霧霾治理還需要更強的科技支撐。

  科技支撐包括排放清單、污染源解析、控制方案等。柴發合介紹,這也是該項目的三方面主要內容。

  在排放清單方面,賀克斌表示,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的工作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城市基礎較差,原有的污染源普查、環境統計數據主要集中在工業固定污染源,較少納入流動污染源、農業污染源、散煤、「散亂污」企業等。本次專家組將幫助當地提高排放清單的完整度和精細度。

  排放清單的成果或最先出爐。上述《秋冬攻堅方案》提出,9月底前,「2+26」城市要完成排放清單編製工作。

  在污染物源解析方面,北京、石家莊等城市此前已開展相關工作。柴發合說,每個城市大氣污染的來源和成因差別很大,也要幫助「2+26」城市進一步釐清污染源,找准對環境影響最大的主要污染物。

  賀克斌透露,今年3月,環保部等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里首次提出「小散亂污」企業的概念,來自專家組前期研究的成果,以前對這部分污染源的重視沒那麼大。

  柴發合介紹,在污染成因和來源解析的基礎上,還要針對「2+26」城市制定「一城一策」、以PM2.5為主的污染控制方案。同時,環保部將組織對當地非常了解的研究團隊,到「2+26」各個城市去,從排放清單編製、來源解析、「一城一策」控制方案,全過程跟蹤研究,確保措施真正落地。

  將形成長效技術工具

  「不是要搞運動式、一陣風,一定要讓地方形成這樣的(專業)隊伍。」賀克斌說,這次霧霾成因攻關項目的重點之一是提升地方技術力量。

  據他介紹,專家組已對地方有關人員做了三輪培訓,包括自己在內的專家組約有幾十名成員,但本次項目涉及的科研專家、技術人員共有1500多人。比如對鄭州來說,就要把河南省環科院、河南省環境監測總站、鄭州的大學等都調動起來。

  賀克斌說,現在是中央投入力量幫著做,以後每個城市要培養出一些技術人員,自己會做,除非碰到「疑難雜症」,再從北京派人去做。

  此外,本次攻關項目還要形成長效的技術工具。賀克斌舉例介紹,將來要形成預警預報機制,「告訴你三五天後要出問題」。還要做到治理措施的快速推演,年初制定的控制措施,推演出到年底可能形成什麼結果。此外還有評估,看預報得準不準、推演得準不準。

  賀克斌介紹,本次霧霾成因攻關項目使用中央專項資金,財政部正在審定有關預算,和過去分散的大氣污染防治有關資金相銜接。

  南都記者還了解到,按照上述《秋冬攻堅方案》要求,對於形成的成果和共識組織專家統一對外發聲。賀克斌說,預計到明年有階段性的成果,屆時將集中發布。部分研究成果在今年秋冬的「藍天戰」中就要運用。

  保衛藍天 如何攻堅?

  ●項目背景

  《京津冀及周邊2016-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出啟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

  ●項目重點

  主要解決成因和治理兩個問題

  ●科技支撐

  排放清單:成果或最先出爐

  污染源解析:每個城市大氣污染的來源和成因差別很大

  控制方案:針對「2+26」城市制定「一城一策」

  ●人員配置

  涉及科研專家、技術人員共1500多人

  ●長效成果

  將形成預警預報機制

  治理措施結果快速推演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