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男30、女23才是適婚年齡 後來為了增加兵力才提倡早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如今提倡晚婚晚育,所以現代的人普遍都晚婚。從電視劇和小說中,我們知道古代人一般在十來歲便嫁娶了,但其實古代人也並不是像我們想象一般,也不是一直都早婚的。

  有相關史料記載男子三十歲,女子二十三歲是「適婚」的年齡。《禮記》上寫到,西周時期,「男子二十而冠,使學禮,三十使有室,使理男事;女子十五而笄,二十三而嫁。」其實不僅是《禮記》,東漢班固和中國的中醫典籍都有更明白的解釋,說是男女到了特定年紀,身體才生長完好,肌肉才堅硬。而過早結婚的話,身體發育還不成熟,是沒有辦法勝任做別人的父母的。甚至在先秦時期,還下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但是到了後代,因為戰爭不斷,每年都需要打仗,相對的也需要人手去當兵,再加上戰爭時期人口銳減,所以統治者為了增加兵力,大力提倡早婚和生育,就這樣,早婚的習慣就一直在中國持續了好一陣子。

  朝廷下令男子和女子在十五到十七歲之間就要嫁娶,漢代還曾規定:「女子十五以上不出嫁者,交五倍的賦稅」,強迫人們早結婚。到了唐代初期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放寬了適婚年齡,規定男子二十娶,女子十五嫁。宋朝到清朝的法定婚齡都是在男生十六歲,女生十四歲左右。

  所以說,早婚並不是古代一直存在的習慣。而若是在身心都不成熟的情況下結婚,對於雙方都是不好的。不過,有些地方到現在都還是有早婚的習慣。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晚婚,也逐漸成了另外一種社會文化。

  ​(全文完)

  轉載請註明「來源:百科解密APP」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7: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