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宇航局挑選六項太空任務預期2022年實施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8-23 0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年08月23日 08:53 新浪科技

  

  美國宇航局現選擇6項天體物理研究計劃,用於進行概念性研究,將有助於揭曉宇宙謎團。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美國宇航局挑選了6項天體物理學項目,其中涉及到宇宙科學研究,研究目標包括系外行星至星系。這一輪美國宇航局探索計劃項目已於8月9日公布,項目包括3項探索性任務(每個任務投資2.5億美元),以及3項機遇性任務(每個任務投資7000萬美元)。

  每個研究團隊都有機會進行概念研究,對每項研究進行科學評估,之後美國宇航局將於2019年挑選一項探索性任務和一項機遇性任務進行投資,預期任務發射時間為2022年。依據美國宇航局聲明,每項探索性任務將獲得200萬美元的概念研究資金,以下是3項探索性任務:

  1.「艾庫斯(Arcus)」計劃:該太空任務旨在使用X射線光譜技術研究恆星、星系和星系團,該目標是了解這些天體周圍氣體的更多信息,以及氣體如何與這些天體發生交互反應。計劃首席調查員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史密森天體物理天文台物理學家蘭德爾·史密斯(Randall Smith)。

  2.「系外行星快速紅外光譜勘測探測器(FINESSE)」:這項任務將研究行星如何形成,它們的氣候,以及起源和大氣層進化。其目標是掌握至少500顆系外行星的信息,其範圍包括:超級地球、氣態巨行星等。計劃首席調查員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系外行星科學家馬克·斯溫(Mark Swain)。

  3.「宇宙歷史分光光度計、再電離紀元和冰層探測器(SPHEREx)」:這項任務是在近紅外波長範圍拍攝宇宙空間,或將揭曉宇宙起源信息,星系如何形成和進化,以及其它行星是否存在生命形式。計劃首席調查員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實驗宇宙學家詹姆斯·博克(James Bock)。

  每項機遇性任務將獲得50萬美元的概念研究資金,以下是3項機遇性任務:

  4.「康普頓光譜和成像探測器(COSI-X)」:這是一個安裝在氣球上的太空望遠鏡,它能夠在伽馬射線波長範圍觀測宇宙區域,其目標是檢測銀河系中心周圍的反物質和超新星放射性元素。計劃首席調查員是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博格斯(Steven Boggs)。

  5.「國際空間站瞬態天體物理觀測(ISS-TAO)」:這是國際空間站的一個X射線探測器,其主要目標是搜尋中子星與黑洞或者其它中子星合併的X射線,同時,還將搜尋超新星激波,中子星爆炸和伽馬射線暴。計劃首席調查員是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天體物理學家喬丹·坎普(Jordan Camp)。

  6.「ARIEL系外行星光譜勘測(CASE)」:這將為歐洲航天局提議的「大氣層遙感紅外系外行星探測(ARIEL)」任務提供精準指導探測,ARIEL任務的主要目標是觀察系外行星釋放的光線波長,觀測範圍從超級地球至氣態巨行星。只有美國宇航局選擇這項任務,以及歐洲航天局決定採用ARIEL方案,「ARIEL系外行星光譜勘測」任務才能繼續進行。計劃首席調查員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系外行星科學家馬克·斯溫(Mark Swain)。

  探索性任務是美國宇航局長期進行的項目之一,美國宇航局的第一個任務是1958年進行的「探索者1號」探測器,同時,這也是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索者1號」探測器發現環繞地球的范艾倫輻射帶。美國宇航局進行90多項太空探索任務,其中包括:Uhuru和「宇宙背景探測(COBE)」任務,使項目調查員獲得了諾貝爾獎。美國宇航局負責科學任務委員會副主席托馬斯·朱伯肯(Thomas Zurbuchen)說:「探索性任務提出了一些最具創造性的想法,將有助於解開宇宙之謎。」(葉傾城)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