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富甲一方的蘇州 城市建築中如何存續鄉愁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8-9 03: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年05月17日 09:12:4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蘇雁,夏健

  

  

  蘇州博物館新館,著名建築師貝聿銘作品。光明圖片

  河水溫柔撫摸著枕河而建的老房子,早起的人家陸續打開了臨河的鏤空花窗,迎著爬上粉牆黛瓦的陽光,一邊澆灌花草,一邊和著收音機里的評彈哼唱。這是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一個普通生活場景。

  歷經2000多年,蘇州依舊保留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為國內外罕見。

  經濟總量早已突破萬億元大關的蘇州,在小心翼翼尋找著保護城市整體風貌與提升城市現代品質之間的平衡,尋「道」而非尋「形」,讓古城的歷史文脈在發展中煥發生機,讓建築承載「蘇式鄉愁」的過去與未來。

  不變兼顧「形與神」

  蘇州古城有14.2平方公里,每天清晨,古城外圍16公里長的護城河最早醒來。

  相傳,規劃古蘇州城的第一位設計師是伍子胥。而豎立在千年古街蘇州平江路南端的石碑《平江圖》,則描繪了1000多年前南宋時期的蘇州城市規劃圖。

  如今,瑞光塔等幾座古塔,依舊是古城內的制高點。三橫三直為骨幹的水系縱橫貫通,54個前街后河的街坊、大小水巷和600多條街巷,依然是舊時格局。

  姑蘇城是一座真山真水的園中城,水是古城的靈魂。與水垂直為街,組織城市交通;與水平行為巷,組織區域交通;弄,則局部補充巷的功能。舊時的水道與街巷一樣,承擔著交通功能,水中小船運糧賣菜,岸上車水馬龍,一派繁榮景象。而如今,姑蘇城內的水道不再承擔交通功能,卻成為古城與自然高度融合的例證,它使古城更顯靈動,是蘇式建築不可或缺的部分。蘇州人溫潤、謙遜又靈活不死板的性格,恐怕就與千百年來浸潤在水鄉不無關係。

  

  拙政園一景。光明圖片

  蘇州最有特色的建築,當屬蘇州古典園林。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的蘇州古典園林,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吳地文化的精髓,在20世紀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古典園林善於『咫尺見山林』,在有限的空間範圍內,因地制宜,利用獨特的造園藝術,將湖光山色與亭台樓閣融為一體,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體現了蘇州人崇尚與自然高度融合的志趣和追求。」蘇州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院院長夏健告訴記者。此外,蘇州園林還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它的建築布局尤其講究,小到一塊鋪地、一片窗花、一個屋脊,都有其蘊意。它所呈現的造園藝術、建築特色以及文人墨客的詩詞墨畫,承載了造園者的精神寄託和理想情懷。

  蘇州古典園林多為文人型園林,它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必然蘊含隱逸性質,園主們善於通過建築細節來闡釋自己的歸隱之意。網師園屬於蘇州古典園林中小而精巧的一類,位於蘇州古城東南隅。進入花園的小門上有磚額「網師小築」,寄寓退隱林泉,臨流結網,樂天安命,不事張揚之意。為了能以半畝池水營造出湖泊的遼闊曠遠,給人「一勺則江湖萬里」之感,造園家在彩霞池南疊起一座體量與池面尺度相宜的黃石假山雲崗,取得了山水相依、水繞山環的效果。士大夫、文人們日常的主要生活就是在園中吟詩作畫,讀書交友,拍曲撫琴,賞花戲魚,這種與自然相親、風月做伴、詩書為樂的生活,是歷代文人對詩意生活的最美好的構想,從而也帶動了整個姑蘇城風雅而精緻的城市生活風氣的形成。

  借景,是造園常用的手法之一,其妙處在於「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勝」,這在蘇州古典園林內時有運用。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園內建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造園者巧借兩里之外的報恩寺塔,當遊人站在中花園東隅的梧竹幽居亭南側,向西眺望,依稀透過綠樹,那巍巍的報恩寺塔似乎就屹立於園中。除了借景,蘇州園林還善於運用「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等多種造園手法,在方寸天地里描摹自然,寫意山水。園內別有洞天,園外門庭卻都很窄小普通,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蘇式建築,反映出了蘇州人低調、內斂的性格,追求精緻、文雅、詩意生活的品質,也存續了姑蘇城幾千年來的文脈。

  為了使蘇式建築風貌得以完整保留,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蘇州共編製了三輪城市總體規劃和五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1986版中,確定了「全面保護古城風貌、積極建設新區」的原則,在老城區禁止大拆大建,留住充滿蘇式鄉愁的傳統建築。在某種程度上,蘇州的規劃契合了建築大師梁思成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對北京提出的「保留古城規劃,周邊建設新城」的思想。1996版提出了「真山真水園中城」的山水格局和「東園西區,一體兩翼」的城市空間骨架。進入21世紀,蘇州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土地、生態等問題逐步凸現,2007版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建設「青山清水新天堂」發展目標,嚴格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培育自然生態景觀。

  2012年,蘇州成為住建部批准的全國唯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示範區。蘇州市規劃局進行了傳統民居建築形制研究和近30年蘇州古城公共設計中地域風格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深化、完善了傳統建築保護的方法系統和標準準則,並且為古城內新建的、不同地段、不同性質的地域公共建築,提供了建設性規劃管理措施。比如,古城新建建築必須採用蘇州傳統建築設計手法、沿街不得破牆開店、標誌物劃定範圍內不得建造超過其高度1/3的建築物、水巷兩岸建築高度控制在3至6米等內容。以若干強制性的規範,為古城建築保護畫上「紅線」。

  得益於此,蘇州市古建老宅等記載著蘇州老故事的文化符號被一一修復,閶門民國一條街等改造工程順利進行。平江歷史街區保護規畫項目,獲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委會譽為「城市復興的範例」。

  「建築是文化的物質載體,凝聚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城市性格。在歷史和社會發展中,需要保留住典型建築的精髓,留住粉牆黛瓦的整體吳文化風貌。如果這些蘇式建築都消失了,也就喪失了承載吳文化的載體,難以找尋蘇式鄉愁的寄託。」蘇州市規劃局局長張劍說。

  

  蘇州金雞湖。光明圖片

  兩全發展中的「蘇而新」

  蘇州博物館建設的新館,位於蘇州古城區拙政園西側、與太平天國忠王府相伴。

  在這個有著眾多著名古典建築的「文化聖地」,建一座21世紀的建築,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將現代與傳統相融合。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用「中而新,蘇而新」的理念完美解決了問題。

  新館設計借鑒了蘇州古典園林風格,庭園中的竹和樹線條柔和,與建築剛柔相濟。顏色上採用更為均勻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頂與白牆相配,實現與蘇州傳統的城市肌理相融合。紫藤園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樹,是貝聿銘親自在蘇州光福苗圃園裡選中的,還嫁接了從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來的枝蔓,以示延續蘇州文化的血脈。

  除了延續,還有創新。為了滿足博物館防水、恆溫、恆濕的要求,屋面用了一種被稱為「中國黑」的花崗石取代了傳統的灰瓦。獨特的屋面形態,更是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木紋金屬遮光條的廣泛應用,使博物館充滿溫暖柔和的陽光。「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氏的名言,在新館的大門、天窗廊道以及不同展廳的玻璃內頂上,都可以看到這一特點。

  蘇州園林的主體建築都是木結構,耐久性弱。每隔三五年要油漆一次,每隔三五十年做一次落架大修。「一直以來,修復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留園主體建築曲溪樓的修復便是鮮活樣板。」留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說,為了把對建築外貌的影響降到最低,曲溪樓修繕人員將強度遠超鋼材的碳纖維等現代材料包在了木頭裡。「我們還採用『傳統打石樁』的做法,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細緻的維修方案、嚴謹的實施要求,讓曲溪樓修繕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培訓課程。」

  許多祖輩傳下的老宅,儘管外觀並沒有多大改變,但空調、網路、抽水馬桶等現代化的生活設施已一應俱全;環古城風貌帶的建設中,則將環護城河的周邊景點串成珍珠,創新地設計了多個敞開式景牆和廊架小品等。

  「蘇式建築的保護和傳承,最重要和最典型的當然需要全面保護。其他的,應該重在文化底蘊和神韻的延續,比如蘇州的色調應該是黑、白、灰為主,大紅大綠跟江南水鄉就不是很搭。但在形式上,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生活的需要,進行變化和創新,方便人們的生活。」蘇州市規劃局總工辦主任姚鶴林認為。

  2016年開始,蘇州市政府設立了5000萬元古城產業轉型升級基金,用於全面提升古城文化傳承、傳統產業發展和蘇式居住等功能。不久前,位於蘇州姑蘇區勞動路66號的「和聲5166影視網際網路產業園」開園運營。園區內專業化的多媒體設施一應俱全。很難想象這裡曾是處於半荒廢狀態的老廠房和倉庫。經過對老廠房的加固、改造,延續老建築風格的產業園面貌一新。

  在蘇州市原政協委員、地方志專家徐剛毅心中,建築除了是文化的載體,也是生活的載體。「傳統建築里應該有現代居民居住,在時光中自然地生長、變化,同時得到保護。這是活的保護,不是死的。」

  恪守開發紅線,留住傳統建築。為此,蘇州持續推動制度和體制創新。《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3-2030)》《古建築保護條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的頒布和嚴格執行,使蘇州構建起了較完備的傳統建築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在傳承與發展中尋找到平衡點。

  未來「新而蘇」的探索

  隨著城市的發展,蘇州工業園區、高新區、高鐵新城相繼建成,這座城市在不斷加速著開放和國際化的進程。在住建部公布的20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中,蘇州榜上有名。繼承和發展考驗著蘇州人的智慧,其中也不免雜糅著討論與爭議。

  被戲稱為「秋褲樓」的園區標誌性建築之一「東方之門」,在網上引起了諸多爭議。有專家告訴記者,建築整體外形最初的設計理念,是意圖同代表蘇州園林典型風格的月洞門產生意向上的聯繫,同時中空呈塔狀則由蘇州著名景點虎丘塔的輪廓演變而來。東方之門的塔頂安置了兩座蘇式園林,則與蘇州的傳統園林文化相呼應。

  「在世界範圍內,建築的傳承與發展既是一個普遍共識,又是一個普遍難點。共識在於理念,難點在於具體操作。高樓大廈其實屬於舶來品,蘇州建築屬於比較精巧的,這兩者的融合需要智慧。」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勤坦言,相比較在傳統建築中融入新元素,新建築如何融入蘇州元素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環金雞湖中央商務區,2003年啟動建設,是蘇州工業園區的商業中心,也是國內首個5A級商務旅遊示範區。目前,這一區域已形成鮮明特色:在布局上,圍繞天然湖泊進行開發建設;在形態上,既有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也有中低密度的蘇式建築和開敞怡人的綠化空間。在功能上,既滿足了商務需求,又可以提供文化、購物等服務。

  「我認為,建築既然是文化的載體,那麼建築的傳承應該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傳承的更應該是一種文化底蘊和精神,這些元素可以散落在新建築的方方面面。同時,建築應該是為人所用的,這種傳承也應該是以實用為基礎。最終,兩者在探索中實現和諧統一。」夏健說。

  5月17日,「2017世界城市峰會」將在蘇州舉辦,蘇州獲得了「李光耀世界城市獎」。這既是對蘇州城市發展中傳承和創新做法的肯定,也會成為這座千年古城未來探索和發展的動力。

  「蘇州城市建設的中心,將由外延拓展的增量發展,向注重空間環境品質的內涵發展轉變。我們作為試點城市,會不斷強化自身城市特點,同時在古城保護和山水空間打造等方面總結經驗做法,為其他城市開展城市設計工作探索引路。」蘇州市副市長吳曉東說。

  蘇而新,傳統建築融入新的元素和材料,以適應時代發展;新而蘇,新建建築中融入蘇州傳統元素,以體現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底蘊。蘇州人正通過這些基本理念,打造和存續這座現代古城的「蘇式鄉愁」。

  原標題:蘇式鄉愁,尋「道」而非尋「形」——看蘇州城市風貌保護與文脈傳承。

  

  蘇州平江路。光明圖片

  【延伸閱讀】 古城保護專家:將歷史記憶融入城市魅力

  城市的建築風貌是一個城市內在特色的外在物質表現形式,是基於城市自然環境、地域文化的「上層建築」,同時也是城市個性中最直接、最易被感知的表現要素。而自然環境和地域文化則是構成城市特色最內在、最持久的本底要素,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基石。

  城市的魅力來自於對歷史記憶的傳承與創新,其中城市建築也是有思想、靈魂和個性的,這些都蘊藏在你所生活的城市裡、周圍的環境里、過去的記憶里。因此,建築必定傳承了一方文脈。

  以蘇州為代錶的歷史文化城市更是在建築風貌中承載了濃重的城市文化底蘊,外顯和內在高度統一。蘇州的城市特色是總體體現了自然與人文高度和諧的「智造」之城,包含水環境構成的「水城」、文化熏陶的「雅城」、別樣風貌的「園城」和工藝工匠的「藝城」。蘇州建築高度融合了地域的自然與人文特色,無論是素雅精巧的建築單體,還是咫尺乾坤的蘇州園林,都是吳文化的典型顯現。

  傳承蘇州文脈的建築創作,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堅持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形成建築師進行吳門建築創作的設計自覺,廣泛吸收各個領域的知識,深入城市生活和體驗環境,在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的基礎上實現新的表達。

  把蘇州傳統建築研究放在其生成環境中尋找更多的歷史線索,充分認識其深層作用機制,尋道而不是尋形。一法得道,變法萬千,道通則法無盡。從對傳統建築本體的簡單認識,上升到對所在環境和文化的再認識再思考。

  注重建築中文化、形式、空間等的共同作用,擺脫僅就體量、造型、色彩、空間之事而論事,避免濫用地方特徵要素的地域形式主義。把人及其活動作為設計的出發點,讓建築有血有肉有靈魂。

  在城市設計控制下處理好建築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的關係,同時實行分區管控。保護古城整體環境,維持和復興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在保護對象的「左鄰右舍」注重形態整體協調的「蘇而新」,而對「遠房親戚」則以內在的「血脈相承」為主,達到「新而蘇」的境界。

  合理解決地域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生態與傳統等多種矛盾對立與共生的關係,實現優勢互補、優勢並置的創作模式。

  形成全社會對建築文化的關注。建築文化傳承的責任是多方面的,需要引導公眾正確解讀建築之美,引導公眾成為城市建築文化的利益相關者。(作者:夏健,系蘇州科技大學教授、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院院長)

世人皆醉我獨醒

0

主題

1663

帖子

704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43
沙發
SAGFS 發表於 2017-8-9 04:40 | 只看該作者
===原住民蘇州人,對蘇毫無感覺 . 蘇州傳統文化早就蕩然無存, 幾十年裡,單位有的是" 整人文化和內鬥文化 ". 潛在的老蘇州人成千上萬, 一門心思想脫離蘇州. 山窮水盡疑無路 , 滿城滿目是清兵.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3
小辣辣 發表於 2017-8-9 05:48 | 只看該作者
SAGFS 發表於 2017-8-9 04:40
===原住民蘇州人,對蘇毫無感覺 . 蘇州傳統文化早就蕩然無存, 幾十年裡,單位有的是" 整人文化和內鬥文化 ".  ...


 2012年,蘇州被國家住建部批准為全國唯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4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8-9 09:15 | 只看該作者
SAGFS 發表於 2017-8-9 04:40
===原住民蘇州人,對蘇毫無感覺 . 蘇州傳統文化早就蕩然無存, 幾十年裡,單位有的是" 整人文化和內鬥文化 ".  ...

現在不是請朝! 蘇州現在是最富,科學最先進的城市。創新產品已外銷第一世界!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663

帖子

704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43
5
SAGFS 發表於 2017-8-20 07:48 | 只看該作者
===原住民蘇州人,對蘇毫無感覺 . 蘇州傳統文化早就蕩然無存, 幾十年裡,單位有的是" 整人文化和內鬥文化 ". 潛在的老蘇州人成千上萬, 一門心思想脫離蘇州. 山窮水盡疑無路 , 滿城滿目是清兵.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6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8-20 11:12 | 只看該作者
SAGFS 發表於 2017-8-20 07:48
===原住民蘇州人,對蘇毫無感覺 . 蘇州傳統文化早就蕩然無存, 幾十年裡,單位有的是" 整人文化和內鬥文化 ".  ...


現在不是請朝! 蘇州現在是最富,科學最先進的城市。創新產品已外銷第一世界!人均GDP超過上海!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