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這招比蘇聯引爆富士山還狠:要麼乖乖投降,要麼變成地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審度

  不少人認為,美國的兩枚原子彈是促使日本投降的主因,實則不然。逼迫日本投降的原因並非單一,而是相當複雜的。客觀的講,原子彈其實並沒給日本高層造成多大影響,他們甚至還計劃轉移到中國東北的「偽滿洲國」繼續負隅頑抗。要說真正讓日本人絕望的,是蘇聯的態度。

  

  包括蘇聯在內的不少國家,在近代史上與日本多有瓜葛。在1945年的那段時間裡,趁著大好的機會新賬舊賬一塊算。尤其是蘇聯,日俄戰爭中吃過虧,二戰時又害怕日本背後使壞,因此只能笑臉陪著這個小島國。二戰末期,為了促使日本投降,更多的是為了報復,蘇軍竟然制定了引爆富士山,毀滅全日本的瘋狂計劃。

  相比之下,美國就「理智的多」。大家都知道盟軍方面制定的「沒落行動」,基本上集中了所有可以用的飛機、軍艦和兵力,對島國展開進攻。不過,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已經過了血氣方剛的年紀,老成持重的他聽到預計損失100萬士兵時,心裡多少有些捨不得。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行事的區別:美國向來是講究利益最大化,用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收益;蘇聯則講究一個「爽」字,只要目的實現,損失不用考慮太多。出於這種思想的指引,美國軍方甚至採納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提議,比如麥克阿瑟說要用所有的轟炸機轟炸日本全境,還有人說要用毒氣彈瓦解全日本人的鬥志,這些居然都通過了國會的審議。

  相比之下,比起繁瑣複雜而氣勢恢宏的「沒落行動」,當時美軍還有另一套方案——圍島。這聽起來令人有點失望,不過仔細想想,這一手夠狠,絲毫不比蘇聯人轟富士山差。

  要知道,戰爭本來就是燒錢的活兒,越是打得激烈,日本越是依賴進口。二戰中的日本為了省資源,不給士兵準備足夠的武器彈藥,甚至還屠殺自己的傷員,給重傷的士兵打空氣針,由此可見,為了將戰爭繼續下去,日本人是下了多大的決心。

  

  截至1945年初,日本1/5的糧食、90%的石油和88%的各類金屬礦石都要依靠進口。在突破日本的「絕對國防圈」后,盟軍就重點切斷了日本的海上補給線,資源的匱乏已經讓日本人苦不堪言。日本人被逼無奈,甚至讓兒童不去上學,跑到山上挖松根製造松根汽油,可謂是相當狼狽。

  而一旦美軍要用封鎖代替進攻,這種封鎖的強度是戰時無法比較的。根據計劃,美軍早在1945年3月就開始了一些行動。他們派出大量潛艇和轟炸機切斷日本所有對外航線,封鎖所有港口。3月底,美軍在日本主要的出海口都布置了密密麻麻的水雷,一系列的行動讓日本主要港口的吞吐量下降了99.3%,效果驚人。

  

  當然,日本人不是沒有做抵抗,他們派出大量軍艦排雷、進攻美軍艦隊。不過此時日本海軍已經是紙老虎了,不但沒有大破封鎖,反而損失了65艘主要戰艦和610艘運輸船。加上美軍日夜不停地對日本的主要工業區轟炸,此時日本國民物資匱乏,飢腸轆轆,國家生活瀕臨崩潰,可謂是慘不忍睹。

  可以想象一下,沒有石油等現代工業必需的原料,被圍困之下的日本就不得不放棄機械,拿起手工工具進行耕種生產。所有的現代化設備都成了擺設,社會生產力無法養活這麼龐大的人口,大量民眾餓死是不可避免的。按照日本人的德性,「人吃人」的情況並非不可能出現。到那個時候,島國之上將會是一片地獄景象,這種局面會有多壯觀!

  

  即便如此,日本民眾的抵抗情緒居然仍非常高昂。美軍也制定了一系列更加嚴厲的封鎖計劃,以圍代誅,非要搞到日本人認慫為止。果然,日本天皇看了看盟軍的氣勢,又看了看蘇聯人的態度,明白抵抗下去遲早都要被滅族,於是選擇無視阿南惟幾等人的慫恿,草草地宣布「停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