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川地震頻發,成都卻很安全,歷史上從無大震,原因竟是這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四川景色

  四川多地震,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從汶川地震后,對時不時會發生的搖一搖,表現的頗為淡定,尤以成都人民為最,如下面這張在九寨溝地震時,瘋傳朋友圈的圖片。

  

  作為四川省會、天府之國的成都,總能在地震史洪流中獨善其身。景妹兒收集整理了一些資料,給大家科普一下,為何大成都一直很安全?

  

  

  四川西部多山區,中部是盆地,地震多發地點,大多集中於西部山區,呈線性平行分佈於山區-盆地交界。其中龍門山大斷裂最為有名——它是一條貫穿岩石圈的巨型地殼斷裂系統,南北延伸500多公里,寬達70公里。

  

  ▲龍門山斷裂帶

  龍門山斷裂帶多發地震,來自青藏高原方向的應力場持續對地殼提供擠壓應力,當地殼中的岩石實在不堪應力的重壓而破碎、斷裂時,巨大的能量釋放,以機械波的形式傳遍四周,便構成了慘烈的地震。從地質力學角度分析,歷史上發生過地震的區域,可能重複發生地震,因為斷裂帶一直存在。

  

  ▲紅心為受擠壓的龍門山斷裂帶

  四川考古專家林向受唐山地震啟發,發現高層建築受地震波影響,會向震中方向傾倒。他從考古學角度出發,考察成都周邊保存完好的高層古塔倒向,結合文獻研究得出實證:歷史上的大地震都來自西北方向,是受龍門山、鮮水河地震帶的影響,成都市區歷史上並未發生過大的地震。

  

  ▲彭州古佛塔

  ▲歷史上已發地震和年份分布圖

  成都不在地震活動帶上,屬於有著8-9億年穩定歷史的揚子板塊上,處在揚子地台上,擁有絕好的減震層,是最穩定的地區。離成都最近的龍門山、松潘、茂汶地震帶,對成都最大影響烈度為汶川地震時的7度。

  中國地震烈度表 (簡要)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基於歷史與地質來判斷,未來一個世紀甚至幾個世紀之內,成都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上世紀80年代后,成都市城區所建的房屋均按7度抗震設防設計,汶川地震后新建房屋抗震等級提升至8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