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此國為華人國家,卻聯合美國遏制我國多年,祖國終於還擊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酷歷史

  

  此小國是華人國家,人口組成中大多數都是華人,它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高度繁榮。卻實施所謂的「毒蝦傍大魚」的政策,與美國眉來眼去,獻媚不止,處處針對母國。沒錯,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新加坡,不過新加坡的好日子結束了,美國即將對它全面拋棄,因為偉大的祖國終於要動手收拾它了。

  新加坡經濟之所以發展如此之好,多虧了它的地理環境,扼守馬六甲海峽,而窄窄的馬六甲海峽是全世界貿易的咽喉,而對於中國來講,馬六甲海峽是一道繞不開的通道,新加坡每年的集裝箱超過1000萬標準集裝箱,而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來自於中國。

  

  按理說,兩個國家同根同源同文化,同樣的黃皮膚,同樣的祖先。可惜的是新加坡為了利益的最高化,實施了所謂的「毒蝦傍大魚」的政策,所謂毒蝦就是新加坡了,所謂大魚就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新加坡積極跪舔美國,讓美國在新加坡境內部署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比如美國最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F-35,F-35戰鬥機具有超一流的隱身能力,以及高超的電子穩定系統,還有超音速的飛行速度,布置如此先進的戰鬥機,針對哪個國家,腿肚子想想都明白。新加坡更是為了主子美國在亞太搖旗吶喊,積極勾結菲律賓。

  

  以及越南、印度等國家,試圖在印度洋設置一條封鎖線。面對這種形式,我國一再退讓。不過最近偉大的祖國終於出手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次出手乾脆漂亮,正中新加坡的七寸要害。據彭博新聞報道:中國將在馬六甲海峽沿岸的馬來西亞投資72億,建立個全新的優良深水港,他的名字叫皇京港。

  

  馬來西亞皇京港的建設,必將取代新加坡在馬六甲的地位,使其變成一個毫不重要的國家,到時候讓其「毒蝦傍大魚」也傍不上。對於新加坡來講,更可怕的是中國是一套組合拳,中國還擬定在泰國開鑿一條運河:克拉運河。據時祖國的馬六甲困局必將煙消雲散,新加坡的地位一落千丈,欲哭無淚。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8-12 01:06 | 只看該作者
  泰國為何不願挖克拉運河?

  國際時事新華網李穎 張春曉2015-05-21 19:26

  我要分享2866

  

  克拉運河,一個被炒了十多年的話題,又一次進入公眾視線。先是有謠言說中泰要合作開挖,后又是利益會受損的新加坡如臨大敵、草木皆兵。

  但是,再一次,中國和泰國官方相繼否認有參與挖運河的計劃。而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黃斌接受新華國際專訪時,更是無情地說,泰國壓根兒就沒意願。

  【不划算】

  

  擬議中的克拉運河項目,是指在泰國克拉地峽區域挖掘一條溝通泰國灣與安達曼海的運河,長約102公里。

  一旦建成,往來於印度洋和東亞港口的貨船多了一條從安達曼海進入泰國灣的捷徑,與取道馬六甲海峽相比,到東亞港口的航程可縮短1200公里,節省2-5天時間。

  但就這樣一個看上去誘人的項目,泰國卻遲遲不動心。原因多種,最主要的還是經濟賬,說白了就是投入產出不划算。

  黃斌說,克拉運河項目所需投資額巨大,大到足夠用來建設覆蓋泰國全國的標軌鐵路幹線網路。

  但效益方面,一是和巴拿馬運河節省數周航運時間相比,克拉運河縮短的航程和時間有限。而且,收費空間不大,如果收費過高,船隻還會選擇走馬六甲原線,想靠收取通行費收回成本似乎遙遙無期

  

  黃斌說,經濟賬是克拉運河提出三百多年卻仍未付諸實踐的最重要原因。目前,泰國基礎設施方面還有其他更急需、效益更高的項目排著隊等待投資建設,政府的八年建設計劃中沒有克拉運河

  【防分裂】

  

  除了經濟因素,泰國不願投建克拉運河也有國家安全的考量。

  泰國南部一些地區長期存在分離意識,多年來分裂勢力的破壞活動始終無法得到遏制。

  泰國許多社會精英認為,在這種形勢下開鑿克拉運河,無異於人為挖掘心理鴻溝,為分裂勢力提供口實和破壞目標

  黃斌認為,在南部安全問題得到解決之前,泰國政府不可能將克拉運河提上議事日程。

  【不環保】

  

  泰國的另一個顧慮是社會和環境影響。

  在泰國,政府和民間都秉持國王倡導的「適足經濟理念」。普通民眾的普遍觀念是,為了保護原生態的環境和傳統生活方式,可以不要現代化,不要GDP。

  一些如煤電廠和深水港等政府推動項目都曾因當地居民反對而擱淺,更別說克拉運河。

  開鑿克拉運河,難免對所經過的泰國灣國家海洋生態保護區及著名風景旅遊區如斯米蘭群島、素林群島和蘇梅島等造成影響,生態環境、旅遊業和居民生活會受波及

  因此,克拉運河很難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和社區公眾聽證等環節,當地居民也會極力反對阻撓。(記者:李穎張春曉,編輯:喬繼紅韓墨,新華國際客戶端獨家報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