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形狀最奇特一個省份 預示了中印衝突的結局(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8-10 09: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年08月10日 09:06 新浪網

  中國前人的智慧讓中華民族形成了強烈的國家認同、頑強的生命力和果敢的行動力。

  

  最近,中印邊境對峙愈演愈烈。

  建軍90周年大閱兵上,主席的一句「我們的英雄軍隊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更是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腦洞大開的網友,紛紛推測,對峙會不會升級,更有甚者,從綜合國力、軍事實力、國際盟友等角度,分析中印兩國的勝算。

  今天,《世界華人周刊》以小見大,介紹中國形狀最奇特的一個省的形成原因,早已預示中印衝突的結局!

  在介紹這個形狀最奇特的省份之前,我們先搞明白中國各省的界限是如何劃分。

  

  中國省份的形狀為什麼很不規則?

  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全是不規則的塊狀,邊界犬牙交錯。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1、自然原因

  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們生活在固定塊狀的地域里,以自然山川、河流為界,所以各省界限彎彎曲曲。

  2、社會原因

  自古中華民族就有渴望大一統的心理,但不同省份、地域生活的人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生活習慣,往往容易造成地方割據。

  各朝代的中央政府為了限制各地方割據,所以在行政區劃分時就採用地域制衡原則。

  例如,在自然氣候、生活習慣上,漢中接近於四川,而與陝西差異較大,應該划入四川省。

  但是,漢中是整個四川的咽喉,一旦控制漢中,就可以有效地威懾四川地方掌權者,斷了叛亂割據的念頭。

  

  所以,自從漢中划入陝西省后,四川再也沒有發生過像三國蜀地自立為王的現象。

  中國為了防止再發生南北朝、南宋和金國等南北方割裂對峙,從明清至今,中央政府把再劃分省份時,就不以南北方自然分界線秦嶺—淮河為界了。

  所以,江蘇和安徽的北部屬於北方,而河南和陝西的南部則屬於南方,這樣劃分打破了自然界線造成的割據分裂的局面。

  

  又如安徽省距離江蘇省會南京不遠,江蘇省離浙江的省會杭州很近,都是考慮到了地域制衡原則。

  所以中國各省基本都是不規則的凹凸有錯的塊狀。

  而有一個省更把地域制衡的原則表現得淋漓盡致。

  它就是——甘肅!

  

  甘肅的形狀好奇怪

  甘肅是中國各省中最狹長的,中間最細,兩頭粗,非塊狀,這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少見的,它像一個啞鈴嵌在我國的幾何中間地帶。

  

  甘肅能成為一個省不是按同一地理自然帶劃分的。

  甘肅的東南部是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氣候濕熱,山清水秀。

  

  而甘肅的最西北部是溫帶大陸氣候,這裡乾燥少雨,荒山戈壁。

  

  而中部地區是典型的黃土高原。

  

  生活在不同地帶的人,文化方言、風俗習慣,截然不同。

  但是居然把這樣三個不同自然地帶劃分成一個省,背後原因是什麼?

  就是因為它在地理位置上的戰略價值。

  

  甘肅戰略位置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中部控制西北交通的咽喉地帶,從「甘肅」二字就能體現出來。

  甘肅的名字是由古代的甘州和肅州合併而來的。

  甘州,今天的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它是中國通往西北的重要咽喉。

  

  肅州,地處今天的酒泉,地理位置更加重要。

  

  整個古代的西域,今天的西北三省都在它的輻射範圍之內。自古以來,一旦丟掉肅州,整個西域都保不住了。

  想當初霍去病打通西域,拿下酒泉,掌握整個西北的主動控制權,漢武帝高興地賞御酒四十壇,霍去病把酒倒入泉中,酒泉故得名。

  如果要僅以「甘肅」名字設省,其管轄的範圍僅僅是河西走廊一塊,但是為什麼要將南部古代稱之為「隴」的一大塊划入甘肅?

  

  隴地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和軍事要衝。

  隴地是古絲綢之路第一站,而酒泉(肅州)是漢族實際控制的最後一站,中間有金城蘭州相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戰略輸送道路體系。

  

  甘肅的重要

  面對人心不穩的西部少數民族,元、清政府就必須要保證這一要道的完整性,而且必須掌控在中央政府的手裡,所以甘肅就設為一個省了。

  又因為酒泉要對整個新疆、青海、蒙古四周有很大的輻射震懾能力,而平涼對西藏、寧夏也要有散狀的威懾力,故甘肅的兩頭比較粗大,中間較細,如同啞鈴。

  

  所以,甘肅設置行省,就不是按人們的生活地域來劃分,完全是按戰略目的來劃分。

  甘肅的存在確保了河西走廊的完整、獨立,加上甘肅狹長的行政區劃,即使獨立了也沒有腹地,始終是守不住的,中央政府就能牢牢地控制甘肅。

  甘肅東臨寧夏,北靠蒙古,西接新疆,南對青藏,是西北唯一不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中央依託中原地區為腹地可對新、青、蒙做鉗制,同時切斷了(內)蒙古與青、藏之間的聯繫,也切斷了新疆與寧夏之間的聯繫。

  所以,甘肅單獨設省,體現了自古以來中國在堅持大一統、防止分裂上的智慧,更對西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輻射凝聚力和向心力。

  與之相比,印度的省份劃分卻無法與中國相比。

  

  印度邦省的劃分

  印度是聯邦制國家,自稱28個邦,6個聯邦屬地及德里首都轄區。

  邦的劃分是以語言為基礎的,各邦其實就是語言邦。

  

  印度是多語言國家,境內有180多種語言,55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使用人口在百萬以上的語言有33種。其中,聯邦憲法認可的官方正式語言就有15種(不含英語)。

  語言作為社會文化的載體,在凝聚社會力量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

  但是印度每個邦都有自己的方言和文字,不同的語言往往與宗教信仰等密切相聯,語言還與不同族群、種姓制度遺留密切相關,是社會身份、地位、種姓歸屬的重要標誌。失去了母語,就難以獲得種姓認同與歸屬,這些導致印度人對所操民族語言的執著及對其他語言的排斥。

  即便在各邦內部一些方言區為了擴大自己文化的影響力,也往往謀求語言獨立以建邦,加深了聯邦內部的分裂傾向等。

  

  圖為2017年,印度大吉嶺地區,謀求獨立建邦的廓爾喀人與軍警發生暴力衝突

  加上印度自古就沒有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政治整治弱化,必然導致認同感下降、社會文化的認同感上升。

  所以,印度聯邦與各邦、邦與邦之間交流困難,分歧加大,矛盾重重。

  印度的邦享有比美國的州更廣泛的權力,中央政府無法插手他們之間的糾紛,各邦地區種族主義盛行。各邦之間壁壘森嚴,在用地、施工等方面難以協調,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薄弱,國內的流通阻礙重重。

  這樣以語言劃分邦,非常不利於國家統一。阿薩姆邦就是顯著的例子。

  

  印度危局

  印度東北面的有一個阿薩姆邦。

  

  這個省與中國的傣族有著密切的關係。

  公元1228年,中國雲南一帶的傣族來到此地,征服各部族,建立了阿霍姆王國。

  此後印度人多次想征服阿薩姆王國均沒有成功,直到1826年,英國殖民者進入阿薩姆地區,結束了對傣族長達600年的統治。

  印度獨立以後,英國人便把阿薩姆交給了印度,從此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至今,該地區不僅有原居民,還有印度移民、孟加拉移民。

  明明是掠奪來的土地,還以語言建立行政區,所以,阿薩姆邦各民族一直追求民族獨立,內亂不斷。

  近年來,孟加拉國的移民與當地的博多族人爆發激烈衝突。

  

  整個印度如同一盤散沙,缺乏凝聚力。

  曾任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中情局副局長的克萊因,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國力評估公式:

  PP=(C+E+M)×(S+W)

  其中,C代表人口和領土,E代表經濟實力,M代表軍事實力,S代表戰略意圖,W代表國家意志。

  且不說,前面各項中國對印度均佔據著絕對優勢。

  中國前人的智慧讓中華民族形成了強烈的國家認同,頑強的生命力和果敢的行動力。

  反觀印度,連獨立都要靠英國人的恩惠,沒有經過大風大浪萃煉的民族,總顯得軟趴趴。

  如果印度真的要發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遇到挫折,首先自己就人心潰散,各邦分崩離析了。

  中印戰爭才過去50多年,但,好了傷疤忘了疼,是有些人的壞毛病。

  印度這次恐怕也是如此,到時候「印度象」就成為「黔之驢」了。(作者署名:世界華人周刊)

世人皆醉我獨醒

93

主題

491

帖子

98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0
沙發
chuntianchayuan 發表於 2017-8-13 16:49 | 只看該作者
中印戰爭才過去50多年,但,好了傷疤忘了疼,是有些人的壞毛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2: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