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僚體系是怎麼煉成的 張珞陽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這事還得繼續從原始人開始講起,沒辦法,誰讓人家是咱們的老祖宗呢,話說,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大家都生活在部落里,基本上,一個部落就兩個領導,一個是大祭司,一個就是軍事首領,大祭司用現在的話來講,掌握著行政權,還包括司法和教育等,軍事首領則很簡單,就是管打仗。
那時候,大家還蠻民主的,什麼事情都必須通過長老會議決定,長老會議就等同現在的議會,由部落的成員選舉出來。長老會議權力很大,可以隨意撤換大祭司和軍事領袖。
後來,隨著部落不斷的聯合,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社會走進了農耕時代,國家的雛形開始出現,隨著啟開啟了夏時代,中國算正式踏入了奴隸社會,這時候,王權代替了部落聯盟的長老會議,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家天下」主導了中國三千多年的文明歷史。
苛政猛於虎
當老百姓成為軟弱無力的羔羊,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這時候,專制者往往為了追求奢侈的生活,自然會拚命的剝削百姓,他手下的官員們,為了討主子歡心,為了陞官發財,往往會以更加惡劣的手段,逼的老百姓家破人亡才肯罷休。
這時候,專制者的統治必然不穩,「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哉?」你把老百姓逼的沒活路了,自然就要和你拚命了,所以,專制者為了方便統治、管理和鎮壓老百姓,往往會採用「冗官」的方法。
所謂的「冗官」說白了就是擴大官僚集團,首先,就是把讀書人都拉進官僚體系中,變成自己人。
套用現在一句話:百姓不可怕,就怕百姓有文化。愚民教育是專制者的必殺技之一,但是,這個社會,不能都是傻子,這樣大家都不用幹活了,但是,一個人只要識字讀書,自然會思考,一旦思考了,就會發現不對了,憑什麼,我生下來就是討吃要飯的,你生下來就是九五之尊。
這個好辦,給你「黃金屋」,給你「顏如玉」,並且,這也成為了讀書唯一的目的,什麼「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很少有讀書人有這樣的魄力,即使有,也只是年少時的夢想,到最後,還不是,為了權力戕害異己,最終,難逃厄運。
人多不辦事
這讀書人都當官了,官職不夠怎麼辦,簡單,這玩意張口就來,皇帝隨意給你,這事洪天王乾的最離譜,官職名稱涵蓋歷朝歷代,甚至集佛、法、道為一體,只要這裡面有的,太平天國都有,官名也是奇思百怪,什麼「典天浪」、「理能人」看的人莫名其妙,當然,連殺豬都有官職,叫「宰夫」,如果讓孔夫子看見了這個名稱,還不活活氣死!
東漢之前,地方行政只有兩級,郡、縣,但是,到了東漢的時候,為了監察方便,又在郡之上設州,到了元朝的時候,則變成省、府、州、 縣,到了明清時代,一個省既有布政使,又有巡撫,後來又有督撫,官職越來越多,職能重疊,扯皮的事越來越多。
當然,比起我們現在來,那個時候,也比較好,我們現在不光是省、市、縣(區)、鎮、街道五級結構,而且,還有三大班子,每個正職起碼配七八個副職,甚至,有新聞都報道一個正局長,搞出48個副局長來,可謂前無古人,當然,就怕有人還會打破這個記錄。
而且,現在,許多部門職能設置重疊,為了管理方便,就會成立臨時一個新的部門,比如什麼「某某辦」啊,過著一段時間,就變成正式單位,然後再過一段時間,老百姓又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了,然後又會臨時成立一個新的部門,最終有成為正式部門,周而復始,部門越來越多,公務員也越來越多。
官員多了,自然花費的越來越多,拋去正常開支不說,哪個官員不送點禮,收點錢,挪用一下公款,往自己家帶點東西,此外,還有公款吃喝,公款遊樂,這些錢自然得從老百姓身上拿,從國家財政里出。
宋朝亡於「冗政」
唐太宗時,中央政府官員只有六百三十四人,而宋仁宗時代中央內外屬官已超過一萬七千人,超過唐朝20多倍,對於宋朝官員的總數,目前,我沒有找到詳細的數據,但是,有資料顯示宋真宗時,一次裁員就達十九萬五千多人,我們也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
而冗官的危害可以從北宋大臣王禹偁向宋真宗的上疏看的明明白白:
臣本魯人,占籍濟上,未及第時,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戶一人,當時未嘗闕事。自後有團練推官一人,太平興國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監酒、榷稅算又增四員。曹官之外,更益司理。問其租稅,減於曩日也;問其人民,逃於昔時也。一州既爾,天下可知。《宋史·王禹偁傳》
宋朝官員不僅多,機構重疊,而且,宋朝的官員工資也是歷代最高的,和現在有得一拼,福利好,待遇高,一個七品縣令(小縣)每月是12兩的俸祿,根據當時的物價,他每月的工資竟高達 15000人民幣,這僅僅只是工資。想想那數百萬的公務員吧!
多虧宋朝商品經濟發達,養活起這麼多官員來,但就這樣,宋朝的農民起義也是屢出不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太祖定的規矩就是,招安。結果,軍隊也開始迅速膨脹,最多的時候人數竟高達200萬,只要農民一鬧事,馬上就招安,吃皇糧,所以,大家也就能明白為啥宋江放著山大王不做,死活要招安了。
但是,宋太祖當年光知道穩固內部,卻忘了,帝國主義亡我心不死,結果,金兵都打過黃河,朝堂裡面,十幾個丞相在那裡相互吵罵,當然討論的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往哪逃的問題。而宋朝的軍隊更不用說,那些人本來就是沖著吃皇糧去的,別看200萬的軍隊,面對區區數萬金兵,他們的原則永遠都是,能逃多遠逃多遠!
國家花了那麼多錢,結果養的是一群廢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