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麥積山保育 預防勝於治療

[複製鏈接]

66

主題

66

帖子

47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實習記者郭梓靖、劉杏琳天水報道:位於天水的麥積山石窟,以高142米懸崖峭壁的過百個洞窟及過萬尊泥塑石雕聞名,每年吸引過百萬名遊客,但文物保護亦面臨很大挑戰,到訪的「范長江行動」學子就此採訪石窟考古室副主任張銘。
  學子們擔心石窟的結構會否因地震受到破壞,張銘表示,整座麥積山的結構能抵抗8級地震。而石窟真正面對的挑戰是降雨量高的問題,該地區的相對濕度平均在70%以上。潮濕的環境會令石窟內的壁畫剝落,佛像雕塑的內部組織會被破壞,洞窟出現滲水問題。潮濕的地理環境對文物的傷害實在很難完全避免,講解員屈小姐說:「潮濕的環境對泥造的雕塑傷害十分大,所以石窟內會建有抽濕機,盡量保持環境乾爽。」
  鐵絲網護雕塑防濕氣侵害
  張銘說,目前石窟主要是以預防性保護為主要方法,與以往對受損害的文物作搶救性保護有所不同,自從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後就採用了嚴謹的監察,並制定了不同的標準,當指標出現預警,就會對文物作出相應的工作,在問題出現之前就做好保護措施以取代傳統方式,這「預防勝於治療」的措施正正可以避免文物遭到破壞。張銘也稱,維護時亦會注意以當地的原材料保養雕塑。
  有學子注意到,石窟是以緊密的鐵絲網保護雕塑,有別於一般博物館用的玻璃材質。講解員屈小姐解釋因為天水當地的氣候比較濕潤,而泥塑對濕度是十分敏感。如果是以玻璃作保護,那麼在降雨後,石窟中的水分不易蒸發。石窟用的是鐵絲網,這既可以避免了雀鳥對泥塑的破壞,又可確保大雨後的水分容易被蒸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