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年人的友誼,就是不要靠得太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 | 美亞在港村(id:wangjinshan2015)

  1

  我找一個基友參考選題。她愛搭不理,垂頭喪氣。

  我:好不容易找點話題翻你牌子,你別不知好歹,褻瀆友誼。

  她說:我這個周末累壞了,你容我冷靜一下。

  原來她周五趕回老家做發小的伴娘,卻在不經意間扮演了大總管的角色,事無巨細,花童哭了,紅包少了,新娘的二姑的三表哥煙沒了,都打發她去處理。

  千手觀音沒趕上門口送賓客,被新娘一陣奚落:三缺一,你這是多麼不想我婚禮齊齊整整。

  風塵僕僕趕回來,路上就被另一個閨蜜叫去家裡秉燭夜談,果然還是一個月一次的姨媽式鬧分手。

  她強撐住勞頓和委屈,耐心聽閨蜜梨花帶雨說男友是如何愛遊戲不愛美人,如何絕塵而去。巴拉巴拉一小時,最終還是氣急攻心了:這麼渣,那你就分手,讓他和遊戲過去嘛!

  閨蜜怔住了:哪有人勸分不勸和的,我喊你來解決問題的啊。

  最怕空氣突然的安靜,兩人不歡而散。

  基友一肚子怨氣:我這個中國好閨蜜,怎麼就碰上些磨人的老妖精,精盡人忙最後還不落好。

  因為伴娘就負責貌美如花,收收紅包擋擋酒,順便搜索下對眼的未婚男青年。閨蜜就只能偶爾涉足情感糾葛,分析大局,姨媽問題忽略不理。你做慣了本來她們可以另行解決或自主解決的事,把自己置於曖昧不清的位置,稍有差池,就容易變成一個「壞蛋」。

  好友就好比一群各有爹媽的蛋,因為相似性的喜愛,有了「一籃子」蛋的緣分。可你偏偏不守護好自己的殼,非要敲開蛋殼,過分接近,最後只能雞飛蛋打,蛋液橫飛。

  2

  成年人的友誼,就是不要靠得太近。堅守界限,尊重對方,保護自己。這不是逃避友誼的責任,相反,這是維護友誼最好的方式。

  我們上學的時候,通常有一位「廁所之友」。下課時間,明明你不尿急,卻可以忍受廁所的髒亂差,陪閨蜜去上廁所。然後你們手挽手,踏著上課的鈴聲,歲月靜好地往教室走。

  這是友誼如若初見的美好模樣。你們的時空是同步的,一起上課,一起下課。你挪用了彼此可以自控的下課消閑時間,閨蜜間公用。你們談論的事情無非就是哪個老師拖堂惹人嫌,哪個男生打籃球好帥,以及學習委員是個綠茶x。

  你們就像共生的連體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你們漸漸長大,各自面臨鋪天蓋地的瑣事,時間不同步,空間不接近,面對的事情性質不一樣,處理方式迥異,妄圖維持「你尿急,我也尿急」的友誼,那是違背成年規則的過猶不及。

  《奇葩說》有一集辯題:閨蜜去捉姦,我應該陪她去嗎?正方正義凜然,兩肋插刀的樣子讓我啼笑皆非、胸口一緊。這不就是當年的亞姐本人嗎?

  閨蜜被三了,顫抖著雙手拿著手機定位,拉我去壯膽。看到另個女孩和男友一同從咖啡店手拉手出來,我衝上去手舞足蹈罵她男友是個白眼狼,女孩是個bicth。閨蜜有了我這隻出頭鳥,說好的叉腰撕X都忘了,只剩下嚎啕大哭背景聲的功能。

  故事是個大團圓結局,閨蜜和男友經歷了如此艱巨的「考驗」,突然發覺對方是真愛,從瀕臨分手急轉至談婚論嫁。

  那麼,我不要面子的啊?罵出去的話,潑出去的臉,我從此不能直面閨蜜的男友,對見證過他們的不堪,居然有一種「做賊心虛」的羞怯。

  而我之於閨蜜,也好像一塊大寫的傷疤,見到我當日情景就情景再現,不能釋懷。久而久之,我們的閨蜜之情,轉變成了點頭之交。

  3

  這樣的吃力不討好變成來日路人甲的事,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十八圈。她讓你幫她籌辦個晚會,你用盡資源,倒貼賠本,最後她嫌場面不夠大明星不夠大牌。她讓你幫她選個備胎,你選了個經濟適用男,結果她婚後嫌人家沒情趣,質疑你是嫉妒她不想她幸福。你掐著大腿想,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你錯就錯在,你把友誼的手,伸過了界限,心甘情願成了靶心。當我們面臨友誼的求助,要去思考這件事的界限。你所付出的所有幫助,要有三個原則:

  一、考慮你的能力所限。

  當你把自己的工作挪開,義薄雲天幫朋友去寫一份略懂皮毛的文案。結局大概就是:老闆不開心,朋友不滿意,自己不痛快。最後你還得把朋友的文案硬著頭皮負責到底。

  能力之外的相助,就是大寫的沒頭腦,全盤的不高興。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各自焦頭爛額,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認真地告訴她:對不起,我現在沒空;這個我不太懂;我最近情緒不佳不想做。

  所有的相助,都應該是:我有空,我可以,我願意。

  二、考慮她是否能夠獨立承擔。

  每個人的性格和處事能力都不同,朋友能夠獨立承擔的事,你的肝膽相助,不但會影響她的真實判斷,減弱她處理事情的能力。還會把自己攪入無妄之災。

  特別是情感的糾結,它沒有客觀準線,只有當局人才能從心解決。你能做的,只有客觀冷靜的跟她分析局勢,告訴她應該勇敢面對。

  最好的朋友,是幫助對方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好孬都壯膽。

  三、客觀考慮能否承受這件事的責任。

  一個朋友因為在事業單位做得不開心,沒激情,就和閨蜜吐槽抱怨提前養老。閨蜜作為一個激情彭拜的創業者,毫無懸念地勸她長痛不如短痛,朋友就破釜沉舟辭職了。

  結果她並不是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各種投資和創業都失敗,事業單位也不可能做她的回頭草。閨蜜不僅遭到了朋友的怨懟,朋友的父母都對她嗤之以鼻:都是你出的餿主意!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當你答應了朋友的請求,就等於攬了一樁責任。你們共同默認,這已經是兩個人的事兒了。你接洽這件事之前,就要考慮好,當結果不盡如人意,你是否能夠面對,對方是否能諒解。

  做朋友,不是有事你開口,而是我儘力,你決定。

  健康的友誼,都是以舒適穩定為準則的。不要逾越每個人的界限,陷入往前一步委屈自己,往後一步內疚自責的境地。情感在糾結埋怨中來往反覆,逐漸消磨。

  你要相信,一份靠得不太近的友誼,才是保全自我和對方,又照亮孤獨的傍身美好。

  *作者:美亞,作家,心理諮詢師,定居香港。《南都周刊》特約撰稿人,《時尚COSMO》專欄作者,「單身力」理念創始人。一個放心老去的已婚育少女。微信公眾號:美亞在港村(ID:wangjinshan2015),微博@美亞在港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