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你在進行面部識別時,隱私已經被泄露的差不多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36氪

  最近,在火車站、飛機場流行起「不用排隊,刷臉進站」的高科技人臉識別系統,幫助驗證旅客的身份。但是你可知道這些技術也在悄然的侵犯著我們的隱私,你的ID、年齡、性別、家庭住所、銀行卡密碼等等信息都被一張臉暴露了,想想也有點可怕。

  人臉識別技術,其實是利用攝像頭的高速紅外燈來捕捉臉型和肌理等面部3D細節。刷臉者無需停留太長時間,正常從攝像頭前步行經過就可被識別出面部信息。識別系統相當的精準,精度可以細到毛孔、皺紋和斑點,化濃妝、長痘痘甚至是雙胞胎都難不倒識別系統。

  

  在人流密集的車站乘車時,刷臉的好處顯而易見,乘客能夠快遞地通過檢票,避免了排隊的煩惱,而車站和飛機場的工作量會大大減少,吞吐量會大大上升。

  面部識別系統的應用,從火車站、飛機場開始,可能未來還會延伸至酒店開房、銀行取款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開罐啤酒,我們的臉將會變成開啟各種場景的密匙。

  支持面部識別的人把它看作是科技界的下一個流行趨勢,對於使用者來說百利而無一害。英國的一家技術公司Blippar日前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使用面部識別系統的App,你的臉只要展示在屏幕上,Blippar的人臉識別系統就能夠搜尋到你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軟體的一切動態,來判斷你到底是誰。

  Blippar其實是用了AR的技術,將虛擬的網路和現實連接起來,除了能知道你是誰以外,用戶還可以通過Blippar來了解某幅畫、某個產品的信息。

  通過對人或物的拍攝,信息就能自動跳出到屏幕上,聽起來是件非常方便的事情,省去了搜索的煩惱。但是如果被其他人利用,憑藉一張照片就知道某個人的名字,年齡,職業,背景和電話挺可怕的。臉是一個人最有標誌性的特徵,將臉暴露了,那麼一切隱私也就不存在了。

  對於那些倡導消費者權益的人來說,很擔心類似Blippar的面部識別系統搜集和濫用用戶的信息,比如賣給廣告商。利用未經授權的「人臉」來賺錢顯得有點不道德啊。

  2015年起,美國消費者、政府部門和矽谷開始就面別識別的隱私問題談判,但至今也沒有出台什麼法規。目前,Facebook,微軟和谷歌已經在面部識別領域布局,並依靠著強大的數據和演演算法,讓技術不斷地升級。

  Facebook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已經宣布,開發出了一種演演算法,即使看不到用戶的的臉也能通過身體形狀、髮型和姿勢等特徵識別出一個人,準確率可達83%。同時,一位美國工程教授聲稱已經開發出可以從房間這麼大的範圍掃描某人虹膜的技術,可達到掃描指紋的精確程度。

  此外,他們還將這種技術用在越來越複雜的場景中了,已經不再是從前單純標記某個人的照片了,而是在龐大的資料庫里,識別很多未知人物的信息了。

  在德國,簡單的面部特徵識別系統就被用於廣告創意中,可以探測人的基本特徵,比如是男是女、年紀多大,更深層的工作和背景信息則不能獲取。德國某啤酒公司的戶外數字廣告屏幕就用了該技術,啤酒主要面向年輕女性,因此一旦有目標受眾走過廣告屏幕時,屏幕里就會發出「嘭」啤酒開瓶的聲音。

  在新奇之餘卻也讓人心有餘悸,走在路上還能被一塊廣告牌探測到性別和年齡。不僅是在網上世界沒有隱私,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也沒有了。面部識別系統不僅被商店、銀行和賭場來識別VIP客戶提升業績,還被由於識別已知的罪犯,甚至去判斷一個人是否會犯罪。在俄羅斯,還有人利用面部識別工具去敲詐勒索成人電影里的主角。

  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法律和隱私權教授阿爾瓦羅·貝多亞警告稱,面部識別將創造出一個「透明無隱私的世界」,當你走入一個零售店鋪,店員知道你的姓名以及你的收入,還會依據你的消費水平來給你下菜碟。

  雖然目前來看,面部識別系統還沒有達到可以識別一個人面孔的能力,達不到美劇《疑犯追蹤》演得那樣,準確知道每個監控器下路過人的年齡、名字、存款等信息,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存儲的面部資料庫沒那麼大,電腦的處理速度也沒那麼快。

  但是,隨著我們往社交媒體和網路上披露的信息和照片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進步,面部識別可能真的會達到標記每一個人的效果,那時候走出門時,你的隱私真的還存在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