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好領袖的標準 1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xlyyj 於 2017-8-4 17:27 編輯

蒼天一浮塵
評價歷代各國領袖,是坊間熱門話題。最近常有人問我如何評價某某領袖,比如戈爾巴喬夫、比如毛太祖、比如鄧總設計師等。
我對此類問題從不正面回答,理由很簡單,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不是一兩句能夠講清楚。
浮塵先生認為,衡量一個國家領袖是不是一個好領袖,最為重要的標準就是,他(她)是不是給這個國家帶來了真正的進步。
問題來了。那麼什麼叫進步呢?是不是物質豐富了就叫進步了呢?是不是科技發達了就叫進步了呢?是不是軍事強大了就叫進步了呢?是不是衙門清廉了就叫進步了呢?是不是社會穩定了就叫進步了呢?是不是貧富差距變小了就叫進步了呢?
上述問題,顯然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
當然,上述問題在價值判斷上沒有什麼問題。大家都會承認,物質豐富比物質缺乏好、科技進步比科技落後好、國家的軍事強大比軍事弱小好、為官清廉比貪腐好、社會安定比動蕩好、貧富差距過大不好。
但更好,與更進步,並不是同一回事。
國家什麼叫進步,社會什麼叫進步,這樣的問題涉及到了國家本質這個概念。
一種概念認為國家是某家人或者某個階層、某個黨的天下,另一種概念認為國家就是一個組織,是國民共同的一個家園。這兩種概念不同,關於什麼是國家的進步,答案天差地別。
奉行國家是趙家之天下的概念,國家的進步就是以趙家的幸福和安逸為標準。國家的經濟實力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強大了、社會穩定了、科技進步了,同時也就意味著趙家政權更加穩固了,自然也就是進步了。至於說被統治的民眾是不是擁有更多的財富、是不是更加自由、是不是更有安全感,與這種進步沒有必然的關係。
奉行國家是全體民眾的自治組織,是全體公民的共同家園的概念,那麼,國家的進步就一定要以民眾的幸福和安逸為標準。至於說,國庫的財富是不是充盈、軍隊是不是強大、社會的穩定是不是臣服於強權武力之下、科技是不是發達等,與公民的幸福和安逸也不是一對一的關係,因而與國家的進步並不是一碼事。
縱觀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的確經歷了將國家視為趙家天下至全體民眾自治組織的過程。當今世界兩種類型的國家並存,但是總體上的趨勢是明顯的,即國家在向民眾自治組織轉變。這種轉變的表象原因是民眾作為一極力量日益強大,他們在不停地爭取自身的權益。而這種轉變的深層次原因,就在於人類這種世界上最為智慧的生物,有一種天然的進化動力,即文明的進化。而文明的進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讓人自身掙脫掉附加上在他們身上的各種束縛,讓自身的意志得到更加自由的發揮。換言之,人類文明的最高追求,不外乎自由爾。
自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終極坐標,它引導一切國家的進步方向。因此,國家進步的標準,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看此國的民眾是不是更加自由。
因而,國家領袖對該國是不是起到了好的作用,標準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看他領導的民眾是不是在他的任內更加自由。這就是浮塵先生的評判標準。對於歷代各國國君是好是壞,浮塵先生認為都要以這個標準來評價,因此浮塵先生不會去爭論所謂GDP、所謂重大科技項目、所謂軍事實力和疆域的大小等等。
讓個人得到更多的自由,這是文明的根本,什麼叫以人為本,這才叫以人為本。弄清楚這個概念很重要,只有搞清楚這個概念,我們才不會在許多問題上犯糊塗,才不會被一些堂而皇之的宣傳所迷惑,才能夠一眼洞穿歷朝歷代光怪陸離的表象,看清楚皇帝新裝之下到底是什麼東西。


自由不是中國辭彙,中國傳統社會沒有關於自由的概念。
自由不是為所欲為。所謂的自由,是建立在平等概念之上的個人價值。人生而平等,他人不得強行令我履行義務。所以,所謂自由,主要指的是按自主意願行事,即意志的自由。而意志的自由基礎是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自主。
也就是說,描述人類文明辭彙之一的自由,本質上是自由的思想和自主的人格。一個社會尊重個人的思想和人格,就是自由,否則,就不自由。
因而,凡是令國民思想更加自由、人格更加獨立自主的,就是國家的進步,令一國產生這種進步的國家領袖才是值得稱道的好領袖。反過來說,凡是令國民思想更加禁錮、人格更加依附的,就是國家的倒退,令一國產生這種倒退的國家領袖就不是一個好領袖。


自由包括了自然資源和財富的自由取得,擁有自己的財富,是自由的要素之一,同時也是自由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我們無法想象一個無產者會有任何自由,除卻在夢境中。讓人民變成無產者,並號稱由此解放全世界無產者無異於一個天大的笑話。
一個自由人的財富須是其自主意願條件所獲取的,而不是被給予的,包括被施捨和被權力分配。因為,一切財富如果不是其自主意願通過合法途徑所獲得,則意味著這些財富亦可通過同樣的途徑被剝奪。因此,自由的獲取財富,唯一的合法途徑就是市場的自由交換。
市場的自由交換決定了每個人的財富取決於自己的勞動,並且這種勞動被社會所需要和認同。換言之,你要從市場得到自己所需的財富,唯一的條件就是你要向這個社會獻出等值的財富,而這份等值財富的來源是你付出的勞動。
顯然,市場經濟是保證人的自由必要條件。
因而,我們想要知道一國之領袖是不是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標準之2就是看他是不是推動了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建全。如果這位領導人連市場經濟都不贊同,甚至採用的政策是扼殺市場經濟的,他一定不是一個好的領袖。


市場經濟本身並不能保證參與市場交換人,其用於交換的財富來源於正當所得,亦不能保證參與市場交換的人其相同勞動可以得相同的財富,即不能保證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每個人的有效勞動(市場所認同的勞動)能夠得到相應的財富,不會被他人所減損甚至全部剝奪,這就依賴於另一種制度,這個制度保障了這種公平。要讓所有人在財富和勞動上平等,就不能承認任何人身依附關係,就必須承認人生而平等,就必須承認個人的自由。因為只有生而平等,才能保證每個人不必在出生后某個時期是不平等;只有個人自由,才能保證沒有任何人擁有侵犯他人自由的權利。這種制度就是民主政治。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市場經濟的政治保障是民主政治,社會制度保障是民主制度。反過來,市場經濟保證了個人獲取財富的自由,因而也就提供了個人自由的基礎,提供了民主制度的基礎。
總而言之,自由與民主,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之間,很難講是誰先誰后,誰來保障誰,它們之間是互為因果、互為依存的關係。
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是截止到今天,人類社會唯一以個人自由為基礎,同時也是目標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因而也是唯一的好制度。
因而,我們想要知道一國之領袖是不是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標準之3就是看他是不是在國家建立或健全了民主政治。如果他連民主政治都不贊同,甚至無情地扼殺公民的民主訴求,那他是沒有資格入選好領袖這一行列的。


某科長因個人信息被人公開,而後自殺。這個問題說明什麼?
個人隱私越是重要,這個社會越是落後,因為越是落後的社會,就越多禁忌,也就有越多的道德約束和枷鎖,個人的自主意志與這種約束和枷鎖之間就有越多的衝突與不相容,當然也就有更多的隱私;一旦這種隱私被公開,後果自然就越嚴重。
如果個人隱私到了一旦被公開就要選擇自殺的地步,那麼,這個社會的自由度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一個社會三天兩頭就有人,不僅僅是窮困潦倒之升斗小民,還有衣著光鮮的達官貴人會以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式自殘或結束生命,他們無法通過法律而是懾於某種神秘的壓力而解決其最終的出路,這種社會不僅難言自由,甚至可以說達到了恐怖的地步。
有的貪官污吏,被殺死百次也難抵其罪責。但是,一個自由的社會必須是一個法紀昭彰的社會,對於任何罪犯的處罰必須通過公開透明的法律程序,而不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裹脅著前行。今天這股神秘的力量可以以正義的名義罰處貪官污吏,明天它同樣可以以正義的名義加害無辜。
在所有人類的感情之中,基於兩性之間的愛慕之情是最為自然的情感,因為它是自然的,所以它是自由的,即發自個人內心的。婚外情雖然是不道德的,但卻難說它是可恥的。個人的婚外戀情本是雙方你情我願的隱私,保護這種隱私本是社會的道德底線。但是,如果一個社會對於婚外情這種個人隱私的暴露,已達到了痴迷的地步,將個人的婚外情上升至黨紀高度作為打倒政敵的利器、甚至直接將婚外情定為犯罪,那麼這種社會公民的自由空間已被壓縮到了幾乎為零的地步。
無視婚外情作為個人隱私必須加以保護,這種做法表面上看是站在道德的高地,實質上是對社會誠信的無情摧殘。試想一下,如果連情人之間都沒有了信任感,那麼我們還能相信誰?
因而,我們想要知道一國之領袖是不是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標準之4就是看他是不是在國家促進了公民個人正當隱私的保護,是不是在這個國家很好地區分了道德、黨紀與法律的界線。如果在他的主張之下,將道德標準混同於黨紀、甚至法律,那他是沒有資格入選好領袖這一行列的。


個人崇拜本質上是權力崇拜,人們對某個人的無條件崇拜,崇拜的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他的權力。如果沒有手中的那份權力,他身上的光環頃刻間蕩然無存。
個人崇拜必須以民眾個人自主意識喪失為前提,反過來,個人崇拜的結果又加劇了民眾個人自主意識的喪失。因此,個人崇拜是自由的天敵,凡盛行個人崇拜的社會,必無自由可言;反之亦然。任何領袖要搞個人崇拜,必定要想方設法泯滅民眾的自主意識,大力提倡絕對的集體主義精神,提倡一個思想、一個聲音、一個主義、一個核心等,樹立一個又一個忠於他的模範榜樣。
因而,評價一國之領袖的好壞,標準之5是看他搞不搞個人崇拜。凡搞個人崇拜者,均是獨夫民賊,禍國殃民。


當某個組織搞得神秘兮兮,搞了很多禁忌的時候,這個組織一定有很多見不得光的東西。人類的文明過程,也是一個破除神秘的過程,破除各種清規價律的過程。最終人們發現,人與人之間都是差不多的,不過如此,所以你不要搞得那麼聖人婊!
神秘化是一切騙子組織的不二法則。當一個組織或某個人想獲取非法利益的時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神秘化,聲稱自己掌握了非凡的能量和具有非常人的地位。搞神秘化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別人產生敬畏感,然後毫不懷疑地追隨他、服從他。
組織神秘化的做法,幾千年來大同小異。首先,構築一個虛無的天國理想,讓追隨者有一個永遠實現不了的希望;然後,聲稱自己通天,是上天某大仙大神的使者或親兄弟等等,讓追隨者覺得自己跟上了一個有無窮神力的帶頭大哥;第三,加入組織時會搞一些極為神聖莊嚴的儀式,其中發誓是不可缺少一環;第四,極為嚴苛的規矩,核心是忠誠不二,絕對服從;第五,對異見者及反叛者嚴厲處罰甚至無情鎮壓。凡是具備上述五點特徵的組織,包括幫、派、門、道、會及黨,都是居心叵測的組織,都是企圖獲取非法利益和組織。一言蔽之,都是黑道!
這些黑道,當獲得官方認可時便獲得合法身份,而不獲得官方認可的便淪為邪教。正教與邪教之間的差別僅此而已。
現代意義上的政黨,源於古代的門道會,但已脫胎為世俗組織,不再神秘化了。在西方民主國家,政黨之間的區別僅僅是治國理政理念與方式方法上的,不是價值觀上的對立,更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政黨之間和平共處、平等競爭上崗,贏得大選的黨努力實現其促進社會進步的承諾,而輸掉大選的政黨則做一個負責任的在野黨,盡心儘力監督執政黨遵紀守法,它們之間真正說來就是分工的不同。公民參與某個政黨,是因為這個政黨的治國理政理念符合他的思想,他可以自由地加入也可以自由地退出,無論加入或退出都沒有什麼關乎政治前途甚至性命的重大影響或風險。
因而,衡量一個現代意義上國家領袖是不是一個好領袖的標準之6,要看他是將他領導的執政黨建設成一個世俗化、包容組織,還是建設成一個神秘的、狹隘甚至是恐怖的組織。將政黨建設成一個世俗化、包容組織的,促進了公民的自由和社會的進步;將政黨搞成一個神秘的、狹隘的組織,則一定會損害民眾的自由,與社會進步則背道而馳。


歷史上,長期以來,國家的中心是皇帝,整個國家、整個社會以維護皇權為中心。維護皇權被視為天經地義,而反對皇權則被視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但是,人類歷史發展到後來,帝王(國王)退出了歷史舞台,國家的中心從皇帝轉換到了國民,維護民眾的利益成為公認的正義。
皇權國家,社會的價值主體是皇宮貴族,占國家成員絕大多數普通民眾根本無足輕重。皇族與民眾之間的關係是恩人與受恩之間的關係,民眾一切源於皇族的恩賜,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先有國、後有家」、「沒有國,哪有家」。而民主國家恰好相反,社會的價值主體是全體國家公民,政府與國民之間的關係是受託人與納稅人之間的關係,政府官員是納稅人供養起來的,所謂「小河有水大河滿」、「先有家後有國」、「沒有家哪有國」。
因而,評價一國之領袖的標準之7,就是看他是不是將公民的利益作為國家的價值主體,是不是能夠搞清楚大河有水與小河有水的關係、國與家之間的關係。如果連這些都搞不清楚,水是從何處流向何處都犯迷糊了,這種領導人真的不昨地。


國家首腦的權力本質,隨著帝制消亡和民主政治的開始,則從神授轉變為民授。君權神授認定國君的權力是神授予,普通人不可懷疑、不可非議,更不可撼動。這當然不是事實,而是統治者試圖永遠佔有其統治地位的一個把戲。君權民授則是基於國民自治這一根本制度而對於君權實質的真實描述。國家應當由全體國民自治,但並不能讓每一位國民都來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而是通過選舉,推選出一個有能力和品德的人來代表全體國民管理國家,國君的權力是全體國民自治權的一種委託和讓度。
人類歷史過程中,關於國家,關於君權本質的演變,決定了政權的更迭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在皇權為中心的國家,君權神授,不可撼動,任何想要更迭皇權的途徑除卻暴力奪取外,別無它途。因此,政權的更迭方式必須砍頭,必須流血,必須滅九族絕後患。到了民主制度條件下,國君不過是國民的一個代表,一個被委託者,王侯將相寧無種乎,要充當國家的管理者,可以也只有通過平等的和平競爭,政權的更迭是和平的和有序的,任何武力政變都被視為非法。
因而,評價一國之領袖的標準之8,就是看他是否承認自己權力來自於公民的委託,是不是願意與其它政黨平等競爭。凡是承認自己的權力應來自於公民所託,並願意與其它政黨平等競爭,服從民眾選擇的,就是一個好領袖。否則,他就是一個獨裁者。而獨裁者必定要凌駕於民眾之上作威作福,搞權力世襲、江山永不變色那一套。


在極權國家,國民的所有追求中,至高無上的是政治地位。這是因為,這種國家的軸心是政治軸,一切以權力為中心,一個人的政治地位決定他其它所有利益佔有。因此,這種國家必然奉行官本位和權力崇拜,一切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均是圍繞著權力軸進行分配的。這種社會,有一種普遍認可的說法,叫做「從政治的高度」看待某某事情,政治被置於制高點。但是,在民主國家,公民從政和從事其它事業,沒有絕對的高低貴賤,僅僅視公民自己的意願和他的特質,政治因素亦不可能處於絕對的優先地位。相反,由於君權民授的關係,從政者受到更多的監督和約束比其它職業更多,官不聊生為常態。所以,在民主國家,不時興官本位和權力崇拜,不存在「政治掛帥」現象。
因而,評價一國領袖的標準之9,就是看他領導的國家其最高價值追求是什麼。如果這個國家不但沒有呈現價值的多元化,反則走向了政治掛帥的道路,政治成為社會價值的制高點,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是與公民解放和自由背道而馳的,這種領袖一定不是一個值得稱頌的領袖。
好領袖的標準 2   https://big5.backchina.com/forum. ... &extra=page%3D1

5b9e9620.jpg (13.15 KB, 下載次數: 0)

5b9e9620.jpg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沙發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7-8-4 17:26 | 只看該作者
極權國家,國民的所有追求中,至高無上的是政治地位。這是因為,這種國家的軸心是政治軸,一切以權力為中心,一個人的政治地位決定他其它所有利益佔有。因此,這種國家必然奉行官本位和權力崇拜,一切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均是圍繞著權力軸進行分配的。官員有特權,可以合法地享受,更可以受賄發大財。而許多官員的無法無天也正好體現了在我們這種社會裡官員至上,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官本位」。名義上叫「黨的事業至上」,黨領導一切。中國眼下一切腐敗,皆緣於這種幹部制度,要說「特色」,這才是中國最大的「特色」。現行幹部制度是中國政治改革社會發展「不共戴天的敵人」,讓每一生活在極權國家的人沒有安全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7: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