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蘋果的問題 不是選個中華區高管就能解決的

[複製鏈接]

243

主題

303

帖子

143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端樹 發表於 2017-8-7 2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蘋果的問題 不是選個中華區高管就能解決的
受國產手機品牌崛起的影響,iOS的中國市場份額在持續下滑。據IDC最新統計數據,iOS設備第三季度市場份額從去年的14.4%下降到今年的12.9%。並且,自2016財年第二財季開始,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下滑。在亞洲區最大的市場遭遇滑鐵盧,市場份額和營收雙雙跌滑,讓高冷如蘋果,也坐不住了。
為了阻止這個逆勢,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區推出了一個新的職位,宣布任命無線技術副總裁葛越為副總裁及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這也是目前大中華區的最高職位,負責領導蘋果在中國的所有團隊成員,級別很高,向CEO Tim Cook和首席運營官Jeff Williams直接彙報。
這次人命葛越出任蘋果在中國區的最高領導,被外界解讀是向中國市場的「示好」,很多外資企業都喜歡這麼操作,任命一個和這個市場有情感或者「出身」聯繫的人去做市場推廣,不管是行業從業者還是消費者,都會更容易接受接近「本土化」的團隊。
  而根據媒體披露的消息,葛越出生於遼寧瀋陽,普通話流利。儘管從她的學歷來說,高等教育完全都是在美國完成,「擁有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蒙弗雷澤大學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而且在蘋果從事的工作基本上偏向於技術研發類。但目前的葛越對於蘋果來說,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一方面在中國出生,熟悉中國文化和國情,一方面,此前曾領導蘋果無線技術軟體工程團隊九年,深度的參與了蘋果產品的技術研發,也很了解蘋果的各個業務板塊,可能比美國人更了解如何挖掘中國市場的軟體服務潛力和提升硬體市場份額。
  但是,派出一個可能更懂規則的「中國選手」來鎮守中國區市場,能夠解決中國市場蘋果市場份額和收益下降的問題嗎?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奮起的國產手機和安卓市場是勁敵
  從幾年前開始,蘋果就已經不能忽視中國國產品牌的崛起帶來的市場擠壓效應了。從2012年以來,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一直保持持續增長。在中國市場,國產品牌已經主導了大部分的市場。根據 IDC 的統計,今年前三個月華為、OPPO 和 Vivo 佔據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幾乎一半的市場份額,而原來的街機霸主蘋果的份額相比去年下滑了 26.7% 排名第四。而去年,OPPO、華為、vivo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前三。
  崛起的中國國產手機以及它們應用的安卓系統,成為了蘋果和它的ios系統的勁敵。雖然在高端市場,蘋果仍然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是隨著國產手機品牌們持續向中高端發起衝擊,優勢差距將會持續縮小。要知道,蘋果手機已經有一段時間被大眾指責沒有創新,只是在增加手機顏色上做文章了。
  中高端化將會是接下來國產手機品牌們的必然發展趨勢。並且伴隨著國產手機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國產品牌不比海外品牌差。最好的證明就是華為,它的mate和P系列的手機,在高端市場已經逐步打開了局面。今年上半年,華為P10均成功發布,再算上此前發布的華為Mate9、金立2017,最新旗艦機型的發售價均處在4000-7000元檔。數據還顯示,中國市場高端機型(售價4000元以上)來自蘋果、三星、華為、金立、vivo、榮耀、8848、小米共8個品牌,2月銷量達207萬台。除了蘋果和三星,其他的都是國產品牌。
  「蘋果稅」產生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
  對蘋果的品牌來說,之前對中國市場iOS系統App中「打賞」強制徵收30%的抽成,可能有點操之過急,手段也過於強硬了。強制徵收30%過路費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會在消費者和應用開發者中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要重新獲得失去的好感度,需要蘋果付出更多的努力。
  對於消費者來說,蘋果在這個事件中展現了一個非常強硬的態度。很容易讓人將其代入「山匪」的角色,「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處過,留下買路財」。而一旦消費者將蘋果的行為和坐地強制收取「過路費」的山匪對等結合到一起,這個負面印象一時半會兒將很難消除。不少人為了讓自己喜愛的公號作者或者主播能夠全額收到自己的打賞,而不會被半路直接劫走30%,都表示要棄用蘋果選擇安卓手機。
  而對於App開發者來說,蘋果展現的強勢態度也釋放了一個信號——我的地盤我做主,什麼都要聽我的。雖然現在受制於iOS系統的封閉性,很多App開發者都妥協了。但是開發者們也在不斷的尋找替代渠道。隨著安卓手機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以及其他高端手機的崛起,之後將更多的擠壓蘋果的市場份額。這樣的雙重作用下,更加開放更少限制的安卓開發環境,將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加入,一旦出現28效應,蘋果將迅速失去目前的優勢。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最近業內有傳聞,蘋果公司正在考慮允許用戶向原創作者「打賞」時,不再強制通過蘋果應用商店的「應用內購買」機制進行,可能要放棄徵收「蘋果稅」的原因。
  除了換上一個在中國市場更具親和力的總經理,我們可以看到,在iOS 11中,蘋果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增加了不少新功能,比如二維碼掃描、詐騙簡訊識別、道路交通監控攝像機、拼音鍵盤以及上海話語音識別等。這些產品上的「中國元素」也是討好中國市場的「小心機」。不過,這些功能在安卓手機上已經都有實現,對於用戶來說,其實並沒有具備強吸引力。而蘋果想要扭轉中國市場的頹勢,最好的辦法其實還是在於做出好的產品。
  蘋果需要重新認識到,它之前的成功邏輯——用產品征服市場,而不是用討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