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個蛋白粉使用二氧化碳做的 不過現在產能還很小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7-8-2 08: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8-01 16:37:16 來源: 愛范兒(廣州)

  清水少許,微生物適量,插上電,緩緩注入二氧化碳,靜靜地思考一會兒人生,今天的主菜——合成蛋白質粉就能出鍋了。

  看到這一小撮微黃無味、看上去有點像木屑的粉末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拒絕的。這種感覺就像是第一次看到神奇食品Soylent一樣,雖然吃土也能吃出科技感,但我還是懷念街邊的那碗烤冷麵。

  

  雖然對講究色香味的吃貨不太友好,這些看上去平淡無奇的蛋白質粉末卻大有來頭。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遙遠的北極圈,一夥來自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和拉彭蘭塔理工大學的研究員們突然有一天冒出了這個點子,既然二氧化碳無處不在甚至有點過剩,不如想個法子讓它變廢為寶吧。

  於是他們在實驗室中鼓搗出來了這麼個咖啡杯大小(我怎麼覺得比咖啡杯大不少呢)的儀器。只要把電接入這個裝有水和微生物的生物反應設備中,先把水電解成氫和氧,再把二氧化碳注入,反應器中的微生物就會在所提供的氮、硫、磷等微量營養物的作用下不斷增殖,最後形成合成蛋白質。

  

  隨後,只要把合成的蛋白質微生物團脫水,就變成了前面提到的那種蛋白質粉末。

  別小看這一撮粉末,它一半以上的成分是蛋白質,剩下的還包括25%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脂肪以及核酸,營養價值還挺高。

  它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非要比較的話,它吃起來會有點像乾酵母,也許比那個還要淡而無味。

  目前來看,粉末狀又沒什麼味道的這種合成蛋白質,應該是很難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的。不過研究人員說了,添加點別的成分,再好好利用一下的話,它也可以成為一道美味佳肴,比如說素肉漢堡什麼的。

  我們考慮用它來做豆腐製品或者素肉,比起原來的原料和做法,合成蛋白質只用了二氧化碳和電,可以替代掉糖。

  

  (素肉漢堡排,圖片來自:VegBurge)

  不過,食物的製作門檻還是比較高的,你需要考慮到人們挑剔的口味和對飲食健康的各項需求。科學家們因此想到了另一個應用領域,用合成蛋白質來做動物飼料。

  研究顯示,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耕地主要被用來種植牲畜的飼料;每年有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只是為了提供更多的土地來種植這些糧草。更讓人失落的是,這樣耗費精力又破壞生態環境的做法,還不一定能有特別好的回報。

  

  (圖片來自:xemet.com)

  如今,只需要二氧化碳、水和電,就能夠加工出牲畜家禽所需要的蛋白質飼料了。不止如此,用這種方法生產出的合成蛋白質,比普通的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要高上10倍,還不用撒殺蟲劑,可以說是環保小能手了。

  只要有可再生能源,比如說太陽能,在任何地方都能生產這種蛋白質,不用像傳統農業那樣需要具備合適的溫度、濕度、土壤等條件。

  要說到缺點,產能可能是目前最大的問題。研究人員介紹,目前所使用的這種反應儀器,在實驗室的環境下2周才能生產出1克合成蛋白質,這肯定是沒法滿足需求的。下一步,他們的目標就是大幅提高產能,促進合成蛋白質食品的商業化。

  

  這個項目其實是芬蘭一項名為「新碳能源」計劃的一部分。此前,他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從二氧化碳中提取出化學原料和燃料,卻屢戰屢敗;沒曾想後來無心插柳柳成蔭,二氧化碳就這麼神奇地變成了可以吃的東西。

  要不怎麼說吃貨拯救世界呢,既然中國吃貨們可以去國外幫他們把生物入侵的小龍蝦吃成瀕危,把大閘蟹吃到滅絕,未來的某一天,也許派上幾隊吃貨,就能把溫室效應吃沒呢?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21: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