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這些培養安全意識的親子活動請一定要和孩子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東西兒童教育

  

  逃逃的暑假過一半了,我們也結束了假期,從國內飛回美國。幾乎每年暑假我們都這樣來回跑一趟,也幾乎每次都能聽到很多親朋好友關於安全的叮嚀。

  回國前大家會提醒我國內人多擁擠,難免有個別魚龍混雜、不守規矩的情況,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離開視線,告訴孩子過馬路時一定要兩邊都看看,有陌生人搭訕不要理……飛美國前家人好友也會叮囑,尤其最近,留美訪問學者章瑩穎的失蹤案一直沒有水落石出,她的遭遇揪緊了每位華人的心,感覺美帝也越來越不安全了……

  其實吧,在哪兒都沒有絕對的安全,外界的環境狀況我們改變不了,還是做好自我保護最關鍵。特別是低齡孩子,很容易成為壞人下手的對象,除了爸爸媽媽要留一萬個神,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教給他一些保護自己的小方法最實在。

  安全知識逃逃之前在學校里學過一些,後來我自己也專門和他讀過一些這方面的繪本,感覺對低齡孩子來說,講故事,玩遊戲還有一些親子小活動的方式最合適,容易讓孩子理解,他也更容易記住。今天和大家分享我覺得最簡單實用、又特別適合低齡孩子的幾個安全知識遊戲和小活動,推薦每位家長都和孩子來一起做做:

  小活動1 | 開火車

  

  孩子在兩三歲左右很喜歡到處亂跑,因為這時世界的任何一部分對他們來說都非常新鮮,都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從沒見識過江湖險惡的他們更是闖勁十足。不過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的認知、記憶水平還不足夠,和父母一旦走散就很難原路返回,而且由於個子小,容易一不留神就跑離爸爸媽媽的視線,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這個小活動就是用來培養孩子緊跟爸爸媽媽的意識,尤其是訓練這種情況,如果爸爸媽媽兩手都被占著提東西,沒法牽著孩子的手時,看孩子能不能學會拉著爸爸媽媽的衣角,緊跟著家長。

  【玩法】

  爸爸、媽媽和孩子排成一隊,孩子拉著大人的衣服,變成一節火車,爸爸媽媽跟著音樂向前走,可直行可轉彎,看看孩子會不會鬆開手,能不能馬上跟上來,當然爸爸媽媽的步伐不能太快。

  平時在超市裡,或者市場上買東西時,如果有短暫的時間沒法攥住孩子的手,可以告訴他現在咱們玩開火車的遊戲,要抓著媽媽的衣角,鬆手就算輸了哦。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遊戲可比說教管用得多。

  小活動2 | 我在這裡

  

  這個遊戲同樣適用於比較低齡的孩子,可以用來訓練孩子對自己名字的敏感度,讓孩子習慣聽到爸爸媽媽喊自己名字時要大聲答應;另外也學會和爸爸媽媽走散時的正確做法:站在原地等待,不要到處亂跑。

  【玩法】

  讓孩子在家裡或小區的草坪上隨意走動,當爸爸媽媽喊孩子的名字時,比如「1,2,3,樂樂停」,孩子要馬上停下留在原地不動,揮揮小手大聲回答「我在這裡!」為了讓遊戲更有趣,爸爸媽媽可變換語調來發出指令:大聲的、輕聲的、拖長的、乾脆的,而孩子也要用相應的語調來回答。

  孩子回答后,爸爸媽媽要到孩子身邊抱他一下,然後再開始下一輪遊戲。這個舉動是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爸爸媽媽一定會到這裡找他。

  小活動3 | 我的信任圈

  

  有統計數據表明,針對幼兒犯罪的作案者很大比例是在孩子的熟人圈。這個簡單的小遊戲就是讓孩子非常方便地記清楚,他周圍的哪些大人是可以信任的。我覺得特別好,很適合3-6歲左右的孩子。

  【玩法】

  1. 讓孩子伸開小手;

  2. 告訴他每個手指代表一個信任圈裡的大人。比如:大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媽媽,中指是保姆阿姨,無名指是奶奶,小手指是李老師;

  3. 加上信任圈的條件,比如爸爸媽媽、奶奶是可以無條件信任的;和保姆阿姨只能走到樓下的小區花園,不能走出小區門口;和李老師的活動只能在幼兒園裡,在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情況下,不能走出幼兒園。

  遊戲時,可以讓孩子把手放在一張紙上,描出手的外形,然後分別用五種顏色塗不同的手指,考考孩子還記得每個手指代表誰嗎?他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進入信任圈?

  逃逃在美國這邊參加的童子軍隊長還教了孩子們一個方法,有時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家長可能需要請朋友、同事幫忙去接孩子,那事先就需要告訴孩子,讓來接他的叔叔或阿姨打通爸爸媽媽的電話,和爸爸媽媽通話確認后,才能跟叔叔或阿姨走。如果有極端情況連電話都不方便打,請家長事先和孩子約定一個密碼(比如一個4-5位的數字),叔叔或阿姨必須說出這個密碼才能進入孩子的信任圈。

  小活動4 | 製作安全電話卡

  

  一般來說6、7歲以上的孩子自己應該能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比如逃逃學校要求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要能隨時寫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爸爸媽媽其中一人的電話號碼。

  而對於年齡更小的孩子,雖然也能記住,但孩子遇到特殊情況,緊張的時候可能會忘掉。以下這個製作安全電話卡的親子活動就很有必要:

  【玩法】

  準備畫筆、卡紙、可掛在脖子上的卡套:

  1. 爸爸媽媽在卡片的中心寫上1個緊急聯繫的電話號碼,1個備用電話號碼;

  2. 讓孩子在卡片的背面畫上裝飾畫,比如可以畫上幾個圓圈,代表孩子信任圈裡的幾個人,再塗上顏色,把它裝飾得漂亮一點兒;

  3. 最後告訴孩子,「現在這張卡片已經成為一張魔法卡,以後出門時把它掛在脖子上,遇到困難時把它拿出來,別人就知道該怎麼幫助你了。」

  別小看這張小小的卡片,關鍵時候它能發揮大作用,比如孩子在超市走失,相信能幫忙打個電話的還是大有人在的。

  小活動5 | 給泳衣上色

  

  這是逃逃學前班時做過的一個小練習,給圖片上的泳衣上色,從而認識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是其他人絕對不能碰的。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給他講身體不同部位的名稱還比較有難度,不如直接塗色簡單有趣,而且也更容易記住。

  

  在孩子塗色練習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告訴他,泳衣遮住的身體屬於每個人自己特別隱私的部位,如果有人提出要看或摸孩子的隱私部位,或者要求孩子看或摸他的隱私部位,或者看隱私部位的圖片都是不對的,這時孩子必須大聲說「不!「並且把這件事告訴信任圈裡的大人。

  小活動6 | 拒絕語言傷害

  

  校園裡如果有孩子間欺凌、打架的現象,肯定會引起老師校方的關注並及時處理。可有些肉眼看不見的傷害卻可能被忽略掉,比如語言上的傷害。尖酸刻薄、甚至中傷誹謗的惡言惡語,無論是孩子聽到的,還是他自己對別人說的,對孩子都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以下這個小活動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我們應該拒絕語言傷害。

  【玩法】

  1. 準備兩個外形長得差不多的蘋果,但在拿給孩子之前先悄悄對其中一個進行幾遍摔打,注意不要傷到蘋果的表面(讓它受內傷就好^_^)

  2. 把兩個蘋果都拿給孩子,和他一起討論一下這兩個蘋果的相似之處,可以從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觀察,再討論下它們的味道。

  3. 家長拿起被摔打過的蘋果,對孩子說「我不喜歡這個蘋果」,然後開始說它的壞話,比如它看上去沒有另一個好看,肯定也沒另一個好吃;接著拿起另一個蘋果說它的好話,比如看起來很好吃,長得也很好看,顏色很紅……

  4. 把兩個蘋果切開,和孩子一起觀察和對比兩個蘋果的內部。

  結果孩子會發現剛才被誇讚過的蘋果依然新鮮多汁,而遭受嘲笑的蘋果卻傷痕纍纍,它就像一個經歷了語言暴力的孩子,雖然表面看起來沒什麼事,但內心卻很難過。通過這樣的對比告訴孩子,不要做語言上的欺凌者,這樣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如果自己被欺負,也一定要告訴信任圈的大人們,請求幫助。

  ◪

  記得有一年平安夜的晚上,為了聖誕老人早點來,逃逃早早就去睡了(我們告訴他,如果沒睡著聖誕老人是不會來的)。我和逃爸實在無聊就隨便找了部電影看,也不知怎麼的點開了趙薇和黃渤演的《親愛的》, 結果我是稀里嘩啦地幾乎從頭哭到尾,逃爸也看得兩眼濕潤,好端端的平安夜就這樣被毀了~~~

  

  電影講的是孩子不幸被拐走,父母苦苦尋找的故事,每次想起其中的情節都揪緊了心。外界的風險無法控制,我們也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在孩子身邊,我想咱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早早教給他更多的安全知識,儘可能地減少一些可避免的傷害。

  教給孩子一些抵禦風險的方法,是我們每一位父母應盡的責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