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國欲限制外資收購 中企還能愉快地買買買否?

[複製鏈接]

185

主題

197

帖子

108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逐風攬月 發表於 2017-7-25 2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欲限制外資收購 中企還能愉快地買買買否?
得益於德國寬鬆的對外投資限制,以及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國已經連續第三年成為在德國投資項目數量最多的國家。
然而,這一「甜蜜」的狀態或將很快發生改變。
據報道,7月12日,德國內閣通過了一項新規,主要用於限制歐盟以外國家的收購行為,德國也成為第一個採取措施收緊外資收購的歐盟國家。
作為一個較為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德國為何掀起這場「政府干預併購」風波?市場猜測,此項新政主要針對中國,果真如此嗎?新政如果實施,將對中資企業對德投資有何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室趙紀周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等歐洲國家以所謂的「公平競爭」等名義,限制外資進入某些重要領域,不容忽視的一個原因是,日益增加的中國資本引起了德國政府的擔憂。
中國海外買買買引擔憂?
據路透社報道,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早前一份報告顯示,僅在2016年期間,就有873家德國企業被歐洲、美國及中國等大量收購,其中不乏高新技術企業。
而美國貝克•麥堅時律所與榮鼎諮詢公司聯合發布的海外併購報告亦顯示,2016年,中國對德國投資增長將近10倍,從2015年的13億美元暴增至2016年的121億美元。
趙紀周表示,日益增加的中國資本顯然引起了德國政府的擔憂。
2016年5月美的宣布,以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集團股權就是典型案例。歐盟數字經濟專員Guenther Oettinger曾表示,為防止關鍵技術的流失,庫卡最好把更多股權留在歐洲投資人手裡。
這次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發布的聲明中,德國經濟事務與能源部長布麗吉特•齊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就表示,規定的修改是為了應對過去幾年跨國併購方面出現的新形勢。「我們(德國)仍然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但我們也需要對公平競爭給予更多的關注。這是我們欠德國企業的,他們往往在國外與那些不那麼開放的國家打交道。」
因此,新規主要針對非歐盟國家。如果這些國家的企業想要收購一家德國企業超過25%的股權,又涉及「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運營,德國聯邦經濟事務與能源部將對此類收購進行國家安全審查,並有權否決相關交易或對其提出限制條件。
而這裡所指的「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包括電網、供電和供水行業的軟體公司,以及銀行、電信網路、醫院、機場和車站的軟體供應商等。而原有條例僅限制外國資本對軍工、信息安全等企業的收購。
新規生效后,德國將會用四個月的時間(而非現行的兩個月)來審查來自外國的資本,以確定今後相關收購或交易是否可能會對德國的公共秩序和國家安全產生威脅。趙紀周認為,這或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外方在德投資造成一定阻礙和不利影響。
歐盟其他各國會否效仿?
此外,德國出台「限制外國投資」新政后,市場更多的擔憂是,會否引帶歐盟其他各國紛紛效仿?
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在不久前召開的G20漢堡峰會上,G20峰會公報雖然保留了反對保護主義、確保「公平」貿易的表述,但也首次表明G20認可「為追求平衡貿易所採取的防禦措施」。
而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此次亦表示,自己正與義大利和法國政府一道,推動歐盟法律做出類似修改。
但趙紀周認為,實際上,歐盟內部關於賦予歐盟機構在外企收購本國企業的程序中更多監督審核權力的倡議是存在分歧的。
例如葡萄牙、希臘及西班牙等國就擔心這樣的「政策性保護」措施阻礙外國投資者到其國內投資。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中東歐與南歐國家的經濟發展已經明顯受益於中方在這些國家的工業與服務業等領域的投資,因此非常歡迎中國今後繼續擴大投資。
投資要慎重,雙贏很關鍵
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較好、交通便利等因素都使得德國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企業立足歐洲、布局全球的投資重鎮。
然而,此次德國出台新政,也成為第一個收緊外資收購規則的歐盟國家。
趙紀周認為,對於中國而言,應予高度重視、密切關注此次由德國掀起的這場「政府干預併購」風波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他國「連鎖反應」。
同時,他建議,中國企業對德、在歐進行直接投資之前應進行全面、充分的調查;不斷提高自我的跨國管理經驗,從「軟體」方面推進本企業對外投資戰略的「落地開花」、結出碩果,並加深對德國法律文化的了解,減少和避免兩國員工之間的文化衝突和和語言溝通等障礙。
此外,還應進一步建立、完善政府服務支持體系,加強和外國政府的溝通和協調,利用不同層級的官方對話、協調、合作機制和渠道,來反映中方企業關於德國政府對本企業在德投資併購的安全審查等方面的利益訴求,為中國企業創造對德國乃至歐盟境內投資的良好環境。
趙紀周還表示,對於德國而言,社會市場經濟制度是其今天得以成功實現「民富國強」的根本和重要保障。而德國等歐洲國家以所謂的「公平競爭」等名義,限制外資進入某些重要領域,其目的在於以此要求外方要提供對等的准入等,但實際上它們難以承擔對中國經貿、投資等關閉大門的後果。
同時,德國也要清楚的認識到,中國併購海外企業是雙贏的選擇。比如美的收購庫卡,中資企業獲得了相關技術和管理模式,德國公司則收穫了中資公司的銷售渠道和中國市場。
隨著中德政治互信、務實合作等方面的不斷深入,趙紀周認為,有理由相信,中國與德國通過不斷夯實雙方的「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將為國際、區域乃至全球層面的經濟合作提供一個較為成熟的樣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15: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