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孩子哭鬧,可能是脾胃虛

[複製鏈接]

1606

主題

1711

帖子

440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dudu 發表於 2017-7-25 14: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孩子不愛吃飯、容易生病、大便乾燥等,讓爸媽很頭疼。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主任李建軍指出,這可能是脾胃虛弱鬧的。脾胃虛弱的孩子,有的面色不好,中醫稱之為「萎黃」;有的頭髮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的容易乏力、盜汗;還有的不愛吃飯,經常臍周疼痛。脾胃虛弱偏內寒的孩子,還會出現大便次數多、量大,餐后馬上就要排便或易腹瀉等現象;偏內熱的孩子則常有食慾不佳,大便干,兩三天排便一次,與過多食用零食或過量飲用牛奶有關。

脾胃虛弱與長期飲食不規律、多吃生冷食品、長期服用抗生素或某些慢性病有關。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玉潔說,錯誤的餵養方式也會導致脾胃虛弱。

1.吃飯追著喂。家長喂得越多越高興,比吃進自己肚子里還滿足。如果肚子已經飽了或不喜歡吃,吃飯就不再是享受,而是強迫。特別是孩子感冒時,胃口本來就不好,家長擔心營養跟不上,就做一些大魚大肉引誘或逼迫孩子吃。孩子的身體有自我調節能力,脾胃功能減弱、胃口不好,其實是機體的自我保護機制。追著喂只能適得其反,傷了脾胃。

2.吃得過飽。對孩子而言,養胃、健脾、消化好才是健康的基石。吃進去的東西能消化吸收,才能成為營養,不然吃再多都是垃圾。脾胃運化水谷功能正常,才能輸送精微物質到全身的臟腑組織。吃太飽不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吃七八分飽時,生長激素的分泌才最旺盛。因此,家長切忌給孩子的腸胃添負擔。

3.毫無原則給孩子進補。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煲湯,加一些補品進去,這實際上是害了孩子。調理脾胃的關鍵是合理餵養,藥物和補品只能輔助。

4.過多進食寒涼食物。小孩子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功能尚未健全,陽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應避免喝涼茶以及吃太多寒涼食物。夏天陽氣散發於外,脾胃虛弱,更要慎吃過寒的食物,而要多喝溫開水。

要想孩子脾胃好,飲食需合理,以清淡爽口為主,可多吃豆製品、蛋類、乳類、雞、魚、新鮮蔬菜、瓜果等食物,將其合理分配到一天的3~7餐中。烹調菜肴色香味俱全,避免太過油膩,吸引孩子吃健康食物。補脾煲湯可適當用茯苓、淮山、白朮、太子參等藥材。

林玉潔說,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日常保健醫生,學會捏脊、穴位貼敷、艾灸等,對調理孩子脾胃大有好處。小孩子皮膚薄嫩、臟腑嬌弱,病情相對單純,對穴位療法更敏感。醫院和市面上有很多適合小孩子和嬰兒用的穴位貼敷和艾灸用品,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脾胃虛弱可以貼敷足三里(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中脘穴;感冒流鼻涕可貼敷大椎、風門、風池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