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將人工智慧上升為國家戰略 2030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7-21 0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工智慧騰訊科技2017-07-20 17:43

  騰訊科技訊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發布,其中提到,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30年使中國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以下為部分要點:

  1、規劃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2、建立新一代人工智慧關鍵共性技術體系,包括混合增強智能新架構與新技術、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智能建模技術等。

  3、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新興產業,包括智能軟硬體、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基礎器件等。加強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銜接,在「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基礎軟體)、集成電路裝備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支持人工智慧軟硬體發展。

  4、加快腦科學與類腦計算、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智能製造與機器人、大數據等研究。

  5、加快推進智能製造、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產業智能化升級。

  「三步走」戰略目標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骨幹企業,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初步建立人工智慧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

  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新興產業

  智能軟硬體。開發面向人工智慧的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開發工具等關鍵基礎軟體,突破圖形處理器等核心硬體,研究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智能交互、知識處理、控制決策等智能系統解決方案,培育壯大面向人工智慧應用的基礎軟硬體產業。

  智能機器人。攻克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專用感測器,完善智能機器人硬體介面標準、軟體介面協議標準以及安全使用標準。研製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實現大規模應用並進入國際市場。研製和推廣空間機器人、海洋機器人、極地機器人等特種智能機器人。建立智能機器人標準體系和安全規則。

  智能運載工具。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和軌道交通系統,加強車載感知、自動駕駛、車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集成和配套,開發交通智能感知系統,形成我國自主的自動駕駛平台技術體系和產品總成能力,探索自動駕駛汽車共享模式。發展消費類和商用類無人機、無人船,建立試驗鑒定、測試、競技等專業化服務體系,完善空域、水域管理措施。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突破高性能軟體建模、內容拍攝生成、增強現實與人機交互、集成環境與工具等關鍵技術,研製虛擬顯示器件、光學器件、高性能真三維顯示器、開發引擎等產品,建立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技術、產品、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推動重點行業融合應用。

  智能終端。加快智能終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發展新一代智能手機、車載智能終端等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和設備,鼓勵開發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智能眼鏡等可穿戴終端產品,拓展產品形態和應用服務。

  物聯網基礎器件。發展支撐新一代物聯網的高靈敏度、高可靠性智能感測器件和晶元,攻克射頻識別、近距離機器通信等物聯網核心技術和低功耗處理器等關鍵器件。

  大力發展智能企業

  大規模推動企業智能化升級。鼓勵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建設雲製造平台和服務平台,面向製造企業在線提供關鍵工業軟體和模型庫,開展製造能力外包服務,推動中小企業智能化發展。

  推廣應用智能工廠。鼓勵和引導企業建設工廠大數據系統、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等,實現生產設備網路化、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無人化,提升工廠運營管理智能化水平。

  加快培育人工智慧產業領軍企業。在無人機、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優勢領域加快打造人工智慧全球領軍企業和品牌。在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新興領域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企業。

  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慧高端人才

  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完善人工智慧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特別是加快引進全球頂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

  培育高水平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和團隊。支持和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慧領軍人才,加強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運行維護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重視複合型人才培養,重點培養貫通人工智慧理論、方法、技術、產品與應用等的縱向複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慧+」經濟、社會、管理、標準、法律等的橫向複合型人才。

  加大高端人工智慧人才引進力度。開闢專門渠道,實行特殊政策,實現人工智慧高端人才精準引進。重點引進神經認知、機器學習、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國際頂尖科學家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完善人工智慧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儘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慧學院,增加人工智慧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學科建設。

  打造人工智慧創新高地

  結合各地區基礎和優勢,按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分門別類進行相關產業布局。鼓勵地方圍繞人工智慧產業鏈和創新鏈,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企業、高端人才,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

  開展人工智慧創新應用試點示範。在人工智慧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組織開展國家人工智慧創新試驗,探索體制機制、政策法規、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推動人工智慧成果轉化、重大產品集成創新和示範應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引領帶動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

  建設國家人工智慧產業園。依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創新載體,加強科技、人才、金融、政策等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組合,加快培育建設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集群。

  建設國家人工智慧眾創基地。依託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地區,搭建人工智慧領域專業化創新平台等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人工智慧眾創空間,完善孵化服務體系,推進人工智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人工智慧創新創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6: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